利奥斯典纳斯

利奥斯典纳斯希腊语:Λεωσθένης , ?—前323年),是古希腊雅典杰出的将军,他在拉米亚战争中统帅希腊联军,迫使马其顿摄政安提帕特陷入围城的困境。

利奥斯典纳斯
出生不详
逝世前323年
拉米亚
职业古希腊雅典将军

拉米亚战争爆发 编辑

利奥斯典纳斯首次出现于史书中时已经拥有高知名度。过去曾从斯特拉波的描述推测他曾经服役于亚历山大大帝之下[1],不过现在认为这观点似乎是错的,斯特拉波指得应是列昂纳托斯

可以确定史书在描述利奥斯典纳斯时,他已经被认为是在军中具有杰出能力且高声望的军官,且是个反马其顿的激进派,并于前324年被雅典人选为十将军之一。在亚历山大大帝逝世前,亚历山大命令他的小亚细亚总督解散当地的希腊雇佣军[2],利奥斯典纳斯趁着这个机会把那些雇佣兵召集起来,并带往泰纳伦(Taenarum)海角。当他回到雅典时,传来亚历山大发布了放逐者回归的法令,雅典人相当愤慨,他们决心支持利奥斯典纳斯的计划,并尽快让他秘密返回泰纳伦海角练兵,总共聚集了8,000名佣兵,准备反抗马其顿在希腊的事业。不久当亚历山大的死讯传到雅典,雅典随即对马其顿宣战,并向全希腊城邦发出使节,共筹反马其顿大业。利奥斯典纳斯从泰纳伦出发,并在埃托利亚登陆,他成功诱使埃托利亚人加入反马其顿战争。这时反马其顿的阵营加了罗克里斯福基斯多利安人、以及伯罗奔尼撒许多城邦,而利奥斯典纳斯被任命为联军统帅。利奥斯典纳斯与雅典和其他希腊的援军于温泉关附近会合后,先对付亲马其顿的波奥蒂亚军,这些波奥蒂亚人参与亚历山大屠底比斯城,并瓜分了底比斯领地,他们相当担心底比斯会被重建,企图抵御联军的反马其顿行动。利奥斯典纳斯率军击败波奥蒂亚军,打通波奥蒂亚军封锁的交通线。他随后返回温泉关据守,除了等待其他联军会合外还想利用当地地势对抗即将来到的马其顿军。

对抗安提帕特 编辑

留守的马其顿摄政安提帕特率领一支军队从马其顿南下,但因马其顿主力都随亚历山大远征东方,安提帕特的军队主要都是新兵,总兵力也不多,仅13,000名步兵和600名骑兵。安提帕特先进入色萨利,并在当地召集了2,000名色萨利骑兵,准备以靠这支名闻希腊的骑兵击败利奥斯典纳斯的希腊联军。安提帕特继续南下至温泉关附近,这时利奥斯典纳斯已经聚集了约20,000多名的大军,两军就在温泉关附近展开决战,然而安提帕特没预料到色萨利人已经下定决心倒向希腊人,色萨利骑兵将领门农在战场上倒戈,使安提帕特吃了败战,马其顿剩余不多的骑兵可能遭到毁灭,许多色萨利城市也纷纷加入希腊联军的阵营中,安提帕特不得不带着还算完整的步兵退入拉米亚城坚守。

利奥斯典纳斯想利用这个大好时机继续猛攻安提帕特,结束这场战争,他带着士气旺盛的联军来到拉米亚城,并在城外叫嚣,企图引诱安提帕特出城决战。安提帕特知道自己的劣势,他大大加强城防,决定死守不出,并派出特使向远征亚洲的各马其顿将军求援。利奥斯典纳斯虽然想一举进军马其顿本土,但无法放任安提帕特的军队,他只得把拉米城包围起来,开始进行攻城战。

战死 编辑

安提帕特在短短的时间内增强城防的能力,并命士兵把舰队的弩炮搬到城墙上,尽管数天来希腊联军的攻势凶猛,但仍无法突破马其顿军的防线。随着攻城战陷入胶着,利奥斯典纳斯只能继续围困安提帕特,然而随着时间拖长,一些希腊的联军带着自己的士兵返回家乡处理自己的事务,利奥斯典纳斯对这种状况也无可奈何。安提帕特知道联军军力削弱,对联军阵线各地发动了数次突袭反击,摧毁许多攻城器具,迫使利奥斯典纳斯率队来回于前线各地驰援。在一次救援中,他不幸被城墙上敌军所发的石块击伤,要命的是击伤的地方在头部,三天后利奥斯典纳斯随即伤重过世[3],死于前323年末。

他的战死无疑是联军一大挫折,罗马时代的学者保萨尼亚斯认为他的战死是希腊联军最终战败的主要原因。然而与利奥斯典纳斯同时代的雅典政治家福基翁则在战争之前就如此评价利奥斯典纳斯,“就应付短期冲突而言他很适合,但他不适合应付长期的拖延战”[4]。利奥斯典纳斯被隆重埋葬于雅典的凯拉米克斯,葬礼上由希佩里德斯(Hyperides)朗读祭文[5]。利奥斯典纳斯战死时还很年轻,但他仍留有孩子,他的小孩成人后也被立为雕像,就立于利奥斯典纳斯的雕像旁边[6]

脚注 编辑

  1. ^ 斯特拉波, Geography, ix. 5
  2. ^ 保萨尼亚斯, Description of Greece, i. 1, 25, viii. 52; 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 Bibliotheca, xvii. 111
  3. ^ 狄奥多罗斯, xviii. 8-13; Pausanias, ibid.; 普鲁塔克, Lives, "Phocion", 23; 查士丁, Epitome of Pompeius Trogus, xiii. 5
  4. ^ 普鲁塔克, "Phocion", 23, Moralia, "Precepts of statecraft", 6
  5. ^ 保萨尼亚斯, i. 29; 狄奥多罗斯, xviii. 13; 希佩里德斯, Speeches, "Funeral Speech"
  6. ^ 保萨尼亚斯, i. 1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