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鱼龙属

大眼鱼龙科的一属鱼龙
(重定向自副大眼魚龍

大眼鱼龙属属名Ophthalmosaurus,意为“眼睛蜥蜴”),是种生存在侏罗纪中到晚期的鱼龙类,以其特大的眼睛而闻名,大眼鱼龙主要的化石发现于欧洲北美洲阿根廷;因为发现的化石数量非常之多,所以大众对一般“鱼龙”一词的刻板印象非但不是“鱼龙属”、也不是拥有各类鱼龙的“鱼龙超目”,而是本属——大眼鱼龙。大眼鱼龙的嘴部几乎没有牙齿,是为了捕食鱿鱼菊石鹦鹉螺头足类而适应的结果,它们拥有海豚形状的优美外形,身长6米,生态位和吃头足类的习性也和现代海豚如出一辙。

大眼鱼龙属
化石时期:侏罗纪中期-晚期 (卡洛夫阶提通阶), ~165–160 Ma
可能有贝里亚阶的纪录
位于伦敦自然史博物馆的爱西尼大眼鱼龙骨架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爬行纲 Reptilia
目: 鱼龙目 Ichthyosauria
科: 大眼鱼龙科 Ophthalmosauridae
亚科: 大眼鱼龙亚科 Ophthalmosaurinae
属: 大眼鱼龙属 Ophthalmosaurus
Seeley, 1874
模式种
爱西尼大眼鱼龙
Ophthalmosaurus icenicus

Seeley, 1874
异名
  • 阿蒙鱼龙属 Ancanamunia
    Rusconi, 1942
  • 赫迪科夫鱼龙属 Khudiakovia
    Arkhangelsky, 1999

发现与种

编辑
 
大眼鱼龙与人类的体型相比

大眼鱼龙的可能次异名有:BaptanodonMollesaurus副大眼鱼龙Paraophthalmosaurus)、Undorosaurus、以及Yasykovia[1]大眼鱼龙科中,大眼鱼龙的最近亲是海岸龙[2]

古生物学

编辑

如同其他鱼龙类,大眼鱼龙以尾巴先出的方式产下幼年体,尾巴先出是避免淹死幼年体。已在超过50个化石遗骸里发现未孵化的幼年体,幼年体数量从2到11个不等。

大眼鱼龙的身体呈泪滴形,尾鳍呈半月形。它的前肢较后肢发展良好,这显示当尾巴推进时,前鳍状肢充当舵用。大眼鱼龙的眼睛直径长达4吋,与身体相比相当大。眼睛占了几乎头颅骨所有的空间,并由巩膜骨环保护,可协助眼睛在深水中维持形状。 [1]眼睛的大小以及巩膜骨环,显示大眼鱼龙在光线微弱的深水中猎食,或者显示它们在夜间猎食,猎物晚间较为活耀。

研究显示大眼鱼龙可潜入水中长达接近20分钟,甚至更久。[2]大眼鱼龙游泳的速度已被证实可达2.5m/s,甚至更快,但更保守的估计是1m/s。一只大眼鱼龙可以在20分钟内,潜入600米水中然后回到水面。

大眼鱼龙的化石关节有减压症的迹象,Andrew Parker认为这可能是它们灭亡的原因。[3]

大众文化

编辑
  • 大眼鱼龙出现在BBC与恐龙共舞》(Walking with Dinosaurs)电视节目第三辑,一只雄性大眼鱼龙是该辑主角之一。
  • 《历险小恐龙09重返大海》(The Land Before Time Journey To Big Water)出现一只名为"Mo"的大眼鱼龙。

参考资料

编辑
  1. ^ Maisch MW, Matzke AT. 2000. The Ichthyosauria. Stuttgarter Beiträge zur Naturkunde Serie B (Geologie und Paläontologie) 298: 1-159.
  2. ^ Fernández M. 2007. Redescription and phylogenetic position of Caypullisaurus (Ichthyosauria: Ophthalmosauridae). Journal of Paleontology 81 (2): 368-375.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