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泰之
(重定向自劉泰之)
生平
编辑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二月,魏太武帝派遣永昌王拓跋仁率领步兵和骑兵一万多人,驱赶从淮西六郡俘虏的百姓驻扎在汝阳郡,宋文帝刘义隆命派队主吴香炉乘坐驿站马匹带自己的敕令给徐州刺史武陵王刘骏,命令刘骏派一千骑兵带着三天粮食去进攻汝阳郡。刘骏征发一百里以内的马匹,得到一千五百匹马,众将商议推举别驾刘延孙为元帅,刘延孙推辞不肯去,举荐参军刘泰之代替自己做元帅。刘骏询问司马王玄谟、长史张畅,张畅等人都赞成这个意见[3]。刘骏于是分兵五路,以刘泰之为元帅,与安北骑兵行参军垣谦之、田曹行参军臧肇之、集曹行参军尹定、武陵国左常侍杜幼文各率一军。到达谯城之后,宋军再次挑选人马,选出一千一百名精锐骑兵,直向汝阳前进。魏军只以为宋军的救兵会从寿阳来,没料到北方彭城方向的宋军援军。魏军的军营扎在汝阳城北,离城三里左右。刘泰之等人到达时,魏军完全没有察觉。二月丁酉(450年3月5日),刘泰之等人直接冲入魏军大营发起突然袭击,杀死三千多人,焚烧魏军的军事物资。北魏军队一时之间逃走溃散,宋军追击,但因为已经行走了一整天,人马都很疲倦,就退回汝南郡。汝阳城内有一个军营,驻扎有魏军的骑兵和步兵五百人,魏军登上汝阳城知道刘泰之没有后援,又有北魏钜鹿公余嵩从虎牢率领士兵来支援,魏军就出城进攻刘泰之。刘泰之的军队没有进食,早上开战已经疲劳,还没能布下军阵,垣谦之先行撤退,宋军惊恐混乱,放弃兵器逃走,迷失道路前去渡过溵河,溵河水深岸高,人和马都下水争相渡河,刘泰之一个人不肯离开,说:“军队溃败成这这样,我还有什么面目再回去?”刘泰之下马坐在地上,被魏军杀死,臧肇之溺水而死,督战的殿中将军程天祚被俘虏[4][1][5][6]。
家庭
编辑子女
编辑孙子女
编辑- 刘懋,北魏镇远将军、太尉司马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魏书·卷四下·帝纪第四》:永昌王仁大破刘义隆将刘坦之、程天祚于汝东,斩坦之,擒天祚。
- ^ 《资治通鉴考异》:考异曰:后魏纪作“刘坦之”,今从宋书。
- ^ 《宋书·卷七十八·列传第三十八》:时索虏围县瓠,分军送所掠民口在汝阳,太祖诏世祖遣军袭之,议者举延孙为元帅,固辞无将用,举刘泰之自代。
- ^ 《宋书·卷九十五·列传第五十五》:焘遣从弟永昌王库仁真步骑万余,将所略六郡口,北屯汝阳。时世祖镇彭城,太祖遣队主吴香炉乘驿敕世祖,遣千骑,赍三日粮袭之。世祖发百里内马,得千五百匹。众议举别驾刘延孙为元帅,延孙辞不肯行,举参军刘泰之自代。世祖以问司马王玄谟、长史张畅,畅等并赞成之。乃分为五军,以泰之为元帅,与安北骑兵行参军垣谦之、田曹行参军臧肇之、集曹行参军尹定、武陵国左常侍杜幼文五人,各领其一。谦之领泰之军嗣殿中将军程天祚督战,至谯城,更简阅人马,得精骑千一百匹,直向汝阳。虏不意奇兵从北来,大营在汝阳北,去城三里许。泰之等至,虏都不觉,驰入袭之,杀三千余人,烧其辎重。营内有数区毡屋,屋中皆有帐,器仗甚精,食具皆是金银,帐内诸大主帅,悉杀之。诸亡口悉得东走,大呼云:“官军痛与手。”虏众一时奔散,因追之,行已经日,人马疲倦,引还汝南。城内有虏一幢,马步可五百,登城望知泰之无后继,又有别帅钜鹿公余嵩自虎牢至,因引出击泰之。泰之军未食,旦战已疲劳,结阵未及定,垣谦之先退,因是惊乱,弃仗奔走。行迷道趋溵水,水深岸高,人马悉走水争渡,泰之独不去,曰:“丧败如此,何面复还。”下马坐地,为虏所杀。肇之溺水死,天祚为虏所执,谦之、定、幼文及将士免者九百余人,马至者四百匹。
- ^ 《魏书·卷九十七·列传第八十五》:十一年二月,世祖欲猎于云梦,发使告义隆,勿相猜阻,义隆请奉诏。世祖南巡,义隆边城闭门拒守,世祖忿之,乃攻悬瓠。分遣使者安慰降民,其不服者诛戮之。义隆汝南、南顿、汝阳、颍川太守,并弃城奔走。义隆安北将军、武陵王骏遣参军刘泰之、臧肇之,殿中将军尹怀义、程天祚等以千余骑至汝阳,永昌王仁击破之,斩泰之、肇之,执天祚等。
-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五》:魏主遣永昌王仁将步骑万馀,驱所掠六郡生口北屯汝阳。时徐州刺史武陵王骏镇彭城,帝遣间使命骏发骑,赍三日粮袭之。骏发百里内马得千五百匹,分为五军,遣参军刘泰之帅安北骑兵行参军垣谦之、田曹行参军臧肇之、集曹行参军尹定、武陵左常侍杜幼文、殿中将军程天祚等将之,直趋汝阳。魏人唯虎救兵自寿阳来,不备彭城。丁酉,泰之等潜进击之,杀三千馀人,烧其辎重,魏人奔散,诸生口悉得东走。魏人侦知泰之等兵无后继,复引兵击之。垣谦之先退,士卒惊乱,弃仗走。泰之为魏人所杀,肇之溺死,天祚为魏所擒,谦之、定、幼文及士卒免者九百馀人,马还者四百匹。
- ^ 《魏书·卷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三》:芳从子懋,字仲华。祖泰之,父承伯,仕于刘彧,并有名位。
- ^ 《北史·卷四十二·列传第三十》:懋字仲华,祖泰之,父承伯,仕宋并有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