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天祚(?—?),广平郡人。南朝宋武将,官至山阳太守。程天祚亦擅长针灸之术,曾有《针经》六卷及《灸经》五卷传世[1],但今已散佚。

生平 编辑

程天祚初为殿中将军,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北伐期间,程天祚调往彭城协助防守,而那时驻彭城的徐州刺史、武陵王刘骏宋文帝命派参军刘泰之为帅,总领五军进攻入侵汝阳的北魏永昌王拓跋仁,程天祚担当泰之军副随同领一军的垣谦之督战。大军最初乘其不备突袭成功,并一度追击,但在退还汝阳休息时被汝阳的北魏守军连同虎牢援军攻撃,程天祚兵败受伤,为魏军所俘。魏太武帝欣赏天祚针灸之术,竟让他长伴左右,甚至同车,并封他为南安公。不过,程天祚仍心向南方,在魏军北撤时,不但劝父祖自南方北逃避祸的鲁秀南归,自己更乘魏太武帝酒醉不起时假称受命督促后军,并故意作出一些小处罚。因着皇帝的亲信,魏人都不敢怀疑他,程天祚于是趁机南逃[2][3]

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宋文帝乘魏太武帝去世,派程天祚连同鲁爽、鲁秀兄弟率领四万荆州兵配合东线萧思话张永领军的北伐,然最终因为东线进攻失败而被逼撤军[4]

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刘劭弑父登位,武陵王刘骏起兵讨伐,以柳元景为前锋率先领军进兵建康。柳元景进至建康要地新亭建垒,刘骏派时为龙骧将军、行参军的程天祚领兵协助元景,并在新亭东南据守高地。刘劭派兵来攻,乘着程天祚营垒未固而将之击破,但因柳元景奋力作战,更派兵协助程天祚收复据点,最终击破了进攻的刘劭军。最终刘骏亦取得胜利,杀刘劭即位,是为宋孝武帝[5]。孝建元年(454年)时豫州刺史鲁爽联同荆州刺史、南郡王刘义宣及江州刺史臧质等人起兵反抗宋孝武帝,时左军将军薛安都奉命进据历阳,时程天祚为历阳太守,曾参与击斩鲁爽部将杨胡与[6]

程天祚后任辅国将军、山阳太守。泰始元年(465年),宋明帝在寿寂之等人杀宋前废帝后登位,然而即位之初并未得全国大部分地方支持,各镇纷纷支持在寻阳的晋安王刘子勋,这亦包括程天祚。泰始二年(466年),龙骧将军刘道符进攻山阳,程天祚请降[7]

参考资料 编辑

  1. ^ 《隋书·经籍志三》
  2. ^ 《宋书·鲁爽传》:“先是,程天祚为虏所没,焘引置左右,与秀相见,劝令归降,秀纳之。天祚,广平人,为殿中将军,有武力。元嘉二十七年,助戍彭城,会世祖遣将刘泰之轻军袭虏于汝阳,天祚督战,战败被创,为虏所获。天祚妙善针术,焘深加爱赏,或与同舆,常不离于侧,封为南安公。焘北还蕃,天祚因其沉醉,伪若受使督切后军者,所至轻罚。天祚为焘所爱,群虏并畏之,莫敢问,因得逃归,后为山阳太守。”
  3. ^ 《宋书·索虏传》:“寿遣从弟永昌王库仁真步骑万余,将所略六郡口,北屯汝阳。时世祖镇彭城,太祖遣队主吴香𬬻乘驿敕世祖,遣千骑,赍三日粮袭之。世祖发百里内马,得千五百匹。众议举别驾刘延孙为元帅,延孙辞不肯行,举参军刘泰之自代。世祖以问司马王玄谟、长史张畅,畅等并赞成之。乃分为五军,以泰之为元帅,与安北骑兵行参军垣谦之、田曹行参军臧肇之、集曹行参军尹定、武陵国左常侍杜幼文五人,各领其一。谦之领泰之军副殿中将军程天祚督战,至谯城,更简阅人马,得精骑千一百匹,直向汝阳。虏不意奇兵从北来,大营在汝阳北,去城三里许。泰之等至,虏都不觉,驰入袭之,杀三千余人,烧其辎重。……虏众一时奔散,因追之, 行已经日,人马疲倦、引还汝南。城内有虏一幢,马步可五百,登城望知泰之无后继,又有别帅钜鹿公余嵩自虎牢至,因引出击泰之,泰之军未食,旦战已疲劳,结阵未及定,垣谦之先退, 因是惊乱,弃仗奔走,行迷道趋溵水,水深岸高,人马乘走水争渡,泰之独不去,曰:‘丧败如此,何面复还。’下马坐地,为虏所杀。肇之溺水死,天祚为虏所执,谦之、定、幼文及将士免者九百余人,马至者四百匹。世祖降安北之号为镇军将军,谟、延孙免官,畅免所领沛郡,谦之伏诛,定、幼文付尚方。”
  4. ^ 《宋书·鲁爽传》:“明年四月入朝,时焘已死,上更谋经略。五月,遣爽、秀、程天祚等率步骑并荆州军甲士四万,出许、洛。”
  5. ^ 《宋书·柳元景传》:“元景潜至新亭,依山建垒,东西据险。世祖复遣龙骧将军、行参军程天祚率众赴之。天祚又于东南据高丘,屯砦栅。……贼步将鲁秀、王罗汉、刘简之、骑将常伯与等及其士卒,皆殊死战。刘简之先攻西南,频得烧草舫,略渡人。程天祚柴未立,亦为所摧。王罗汉等攻垒北门,贼舰亦至。元景水陆受敌,意气弥强,麾下勇士悉遣出战,左右唯留数人宣传。分军助程天祚,天祚还得固柴,因此破贼。”
  6. ^ 《宋书·薛安都传》:“爽遣将郑德玄戍大岘,德玄使前锋杨胡与轻兵向历阳,安都遣宗越及历阳太守程天祚逆击破之,斩胡与及其军副。”
  7.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一》:“龙骧将军刘道符攻山阳,程天祚请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