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孙(411年—462年7月24日),彭城郡吕县人。南朝宋雍州刺史刘道产之子。宋孝武帝心腹,官至尚书仆射。

生平 编辑

刘延孙初任徐州主簿,获举秀才,历任彭城王刘义康的司徒行参军、尚书都官郎、钱唐令、武陵王刘骏的抚军、北中郎中兵参军、南清河郡太守。后补徐州治中从事史。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春,北魏进攻悬瓠城,汝阳亦遭魏军抄掠,宋文帝遂命刘骏派军抵御。当时人们都推举刘延孙为元帅,但他一直以无将领才干为由推辞,反举荐了刘泰之,不过文帝知道这事后大为愤怒,免了刘延孙的官。刘延孙后仍跟着刘骏迁转,先后任其镇军、北中郎中兵参军以及南中郎议议参军领录事。元嘉三十年(453年),刘骏起兵讨伐篡位的刘劭,因府中高级佐官出缺,遂转刘延孙为长史、寻阳郡太守,行留府事。同年,刘骏即位,是为宋孝武帝,刘延孙转任侍中,领前军将军,并封东昌县侯,食邑二千户。又在同年改领卫尉。

孝建元年(454年),刘延孙转丹阳尹,适逢荆州刺史刘义宣等人起兵,联合荆江兖豫四州军力对抗朝廷,然孝武帝此时却忧心江东,故意派刘延孙为冠军将军、吴兴郡太守,置佐吏。平定后,刘延孙被征为尚书右仆射,领徐州大中正,并派往荆州治所江陵对荆州官民进行判决,作出诛杀或赏赐。孝建二年(455年),刘延孙外任南兖州刺史[1],加散骑常侍。不久转为使持节、监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随二郡诸军事、镇军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2],刘延孙因病不行,孝武帝就留他为侍中、护军将军、领徐州大中正[3]

大明元年(457年),刘延孙获除金紫光禄大夫、领太子詹事、徐州大中正。同年孝武帝将他猜忌的南徐州刺史竟陵王刘诞调任南兖州刺史,改镇江北的广陵,改以刘延孙为南徐州刺史,出镇京口以作防备。宋武帝遗诏京口重地,与建康邻近而不可授予宗室近戚以外的人。彭城郡本有四家刘氏,彭城县中刘宋皇室出自绥舆里,与刘怀肃家的安上里及刘怀武的丛亭里分属三里,而刘延孙家更是在吕县,虽然同样自称是楚元王刘交后人,却事实上是两家人,故其实这项除授根本不符合遗诏。不过,孝武帝为了让刘延孙这心腹成功上任,于是下令与其合族。

大明三年(459年),孝武帝决定要对付刘诞,刘诞被逼反叛,刘延孙率先派中兵参军杜幼文出兵讨伐,但刘诞时已据城自守,杜幼文折返。当时刘诞派刘公泰去刘延孙处寻求支持,但刘延孙斩刘公泰并送至建康,再派杜幼文支援讨伐刘诞的沈庆之大军。同年,刘延孙进车骑将军,加散骑常侍。大明五年(461年),刘延孙上表以刘诞已死,自求解南徐州刺史一职,孝武帝遂以其为侍中、尚书左仆射,领护军将军。当时刘延孙已病得不能下拜,孝武帝就让他于五城受封版,坐船由青谿走到平昌门,再入尚书下舍。大明六年六月辛酉(462年7月24日)[4],刘延孙去世,享年五十二岁。孝武帝对他的死甚感可惜,追赠司徒,议谥结果为忠穆,而孝武帝在诏书中改谥文称文穆,并特意送三十万钱和一千斛米。

子女 编辑

  • 刘质,嗣子,宋明帝年间因罪被杀,封国撤除。

延伸阅读 编辑

[]

 宋书/卷78》,出自沈约宋书

参考资料 编辑

  • 《宋书·刘延孙传》
  1. ^ 《宋书·孝武帝纪》:“二月辛巳,以尚书右仆射刘延孙为南兖州刺史。”
  2. ^ 《宋书·孝武帝纪》:“八月辛酉,以南兖州刺史刘延孙为镇军将军、雍州刺史。”
  3. ^ 《宋书·孝武帝纪》:“十一月戊子,镇军将军刘延孙为护军将军。”
  4. ^ 《宋书·孝武帝纪》:“六月辛酉,尚书左仆射、护军将军刘延孙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