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巡是指巡视江南,一般是指清朝康熙帝乾隆帝的南巡一事。康熙帝与乾隆帝在位期间,各有六次南巡。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前往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时亦被称为南巡。2012年12月,习近平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前往广东视察,路线大致按照邓小平20年前的路线,被外界称为“新南巡”。

康熙南巡归朝图(局部)

舜南巡狩 编辑

史记》称:“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

秦始皇南巡 编辑

隋炀帝南巡 编辑

明武宗南巡 编辑

清朝 编辑

康熙帝南巡 编辑

 
康熙皇帝在南京明孝陵所立的“治隆唐宋”碑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到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间,康熙帝有六次南巡[1],康熙每次“简约仪卫,卤簿不设,扈从者仅三百余人”,但地方官员迎来送往,花费还是相当惊人。曹寅当时任江宁织造,曾与李煦四次接驾,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第二次南巡,由曹寅之弟曹荃征召画家绘制《康熙南巡图》。《红楼梦》借王熙凤之口说:“说起当年太祖皇帝仿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我偏没造化赶上。”赵嬷嬷道:“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花的像淌海水似的!”[2]康熙南巡是造成曹家大量亏空的主因[3]

康熙三十八年,第三次南巡,至苏州,士民观者云集。康熙四十四年,第五次南巡。康熙四十六年,第六次南巡。《红楼梦》称“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

乾隆帝南巡 编辑

乾隆帝亦曾六次南巡。《御制南巡记》称:“予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曰西师,二曰南巡。”乾隆十六年(1751年)第一次南巡,同行的有皇太后钮祜禄氏皇后嫔妃,还有随从大臣、侍卫人员,达2000余人,这次南巡前一年就着手勘察路线,还兴建行宫。虽然乾隆行前告戒“时时思物力之维艰,事事惟奢靡之是戒。”但没人会当真,沿途地方官吏争相逢迎,甚至在没有麦苗的地方用绿色纸张伪装成麦苗。搞得民间怨声载道,叫苦连天,三月辛酉“幸江宁府[4]

乾隆六次南巡依次是十六年(1751年)、二十二年(1757年)、二十七年(1762年)、三十年(1765年)、四十五年(1780年)、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第五次南巡。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第六次南巡。潘洪钢《细说清人社会生活目录》称:“实际上,清代诸帝出游,除了享乐以外,也有一些政治、经济上的安排。”

中华人民共和国 编辑

毛泽东南巡 编辑

1971年8月15日至9月12日期间,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到南方巡视。史称1971年毛泽东南巡。毛泽东在中共建政后历年几乎皆有外出巡视,但第一次到南方巡视是在1953年。据叶子龙、赵家梁等的回忆,当年毛首次提出中央分工问题,打算退居二线,中共高层内部当年还发生了“高饶事件”。香港大风出版社在2010年出版有《毛泽东外出和巡视记事1949-1976》一书。

邓小平南巡 编辑

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中国南方的巡视和讲话,对中国大陆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习近平南巡 编辑

习近平南巡是指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2012年12月甫上任后即南下巡视广东等地的系列行程事件。习近平在行程中多次释放强调“力推改革坚持开放”[5],相较于1992年邓小平南巡,也被媒体称为“新南巡”[6]

2018年10月22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之际,习近平来到珠海市,时隔6年第二次来到广东考察[7]

参考文献 编辑

  1. ^ 萧一山《清代通史》第一册:“玄烨以黄河屡次冲决,久为民害,欲亲至其地,相度形势,察视堤工。且以东南民情,未尽融合,而故国之思,所在潜萌,思有以震慑之。又欲周知地方风俗,小民生计,故屡举南巡之典。”
  2. ^ 《红楼梦》第16回
  3. ^ 曹𫖯被抄家后,据《永宪录续编》记载:曹𫖯“因亏空罢任,封其家赀,止银数两,钱数千,质票值千金而已,上闻之恻然。”
  4. ^ 《清史稿·高宗本纪二》
  5. ^ 習近平巡廣東「力推改革堅持開放」. BBC中文网. 2012年12月11日 [2012-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13). 
  6. ^ 盤點:2012中國之「變」. BBC中文网. 2012年12月18日 [2012-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30). 
  7. ^ 习近平六年后再度考察广东 引各种解读. BBC中文网. 2018年10月22日 [2018-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3).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