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巡是指巡視江南,一般是指清朝康熙帝乾隆帝的南巡一事。康熙帝與乾隆帝在位期間,各有六次南巡。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鄧小平前往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視察時亦被稱為南巡。2012年12月,習近平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前往廣東視察,路線大致按照鄧小平20年前的路線,被外界稱為「新南巡」。

康熙南巡歸朝圖(局部)

舜南巡狩

編輯

史記》稱:「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

秦始皇南巡

編輯

隋煬帝南巡

編輯

明武宗南巡

編輯

清朝

編輯

康熙帝南巡

編輯
 
康熙皇帝在南京明孝陵所立的「治隆唐宋」碑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到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間,康熙帝有六次南巡[1],康熙每次「簡約儀衛,鹵簿不設,扈從者僅三百餘人」,但地方官員迎來送往,花費還是相當驚人。曹寅當時任江寧織造,曾與李煦四次接駕,以江寧織造署為行宮。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第二次南巡,由曹寅之弟曹荃徵召畫家繪製《康熙南巡圖》。《紅樓夢》借王熙鳳之口說:「說起當年太祖皇帝仿巡的故事,比一部書還熱鬧,我偏沒造化趕上。」趙嬤嬤道:「咱們賈府正在姑蘇揚州一帶監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預備接駕一次,把銀子花的像淌海水似的!」[2]康熙南巡是造成曹家大量虧空的主因[3]

康熙三十八年,第三次南巡,至蘇州,士民觀者雲集。康熙四十四年,第五次南巡。康熙四十六年,第六次南巡。《紅樓夢》稱「還有如今現在江南的甄家,噯喲喲,好勢派!獨他家接駕四次。若不是我們親眼看見,告訴誰誰也不信的。別講銀子成了土泥,憑是世上所有的,沒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過可惜』四個字竟顧不得了。」

乾隆帝南巡

編輯

乾隆帝亦曾六次南巡。《御製南巡記》稱:「予臨御五十年,凡舉二大事,一曰西師,二曰南巡。」乾隆十六年(1751年)第一次南巡,同行的有皇太后鈕祜祿氏皇后嬪妃,還有隨從大臣、侍衛人員,達2000餘人,這次南巡前一年就著手勘察路線,還興建行宮。雖然乾隆行前告戒「時時思物力之維艱,事事惟奢靡之是戒。」但沒人會當真,沿途地方官吏爭相逢迎,甚至在沒有麥苗的地方用綠色紙張偽裝成麥苗。搞得民間怨聲載道,叫苦連天,三月辛酉「幸江寧府[4]

乾隆六次南巡依次是十六年(1751年)、二十二年(1757年)、二十七年(1762年)、三十年(1765年)、四十五年(1780年)、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第五次南巡。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第六次南巡。潘洪鋼《細說清人社會生活目錄》稱:「實際上,清代諸帝出遊,除了享樂以外,也有一些政治、經濟上的安排。」

中華人民共和國

編輯

毛澤東南巡

編輯

1971年8月15日至9月12日期間,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到南方巡視。史稱1971年毛澤東南巡。毛澤東在中共建政後歷年幾乎皆有外出巡視,但第一次到南方巡視是在1953年。據葉子龍、趙家樑等的回憶,當年毛首次提出中央分工問題,打算退居二線,中共高層內部當年還發生了「高饒事件」。香港大風出版社在2010年出版有《毛澤東外出和巡視記事1949-1976》一書。

鄧小平南巡

編輯

1992年1月至2月,鄧小平中國南方的巡視和講話,對中國大陸經濟發展有重要影響。

習近平南巡

編輯

習近平南巡是指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2012年12月甫上任後即南下巡視廣東等地的系列行程事件。習近平在行程中多次釋放強調「力推改革堅持開放」[5],相較於1992年鄧小平南巡,也被媒體稱為「新南巡」[6]

2018年10月22日,港珠澳大橋開通之際,習近平來到珠海市,時隔6年第二次來到廣東考察[7]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蕭一山《清代通史》第一冊:「玄燁以黃河屢次衝決,久為民害,欲親至其地,相度形勢,察視堤工。且以東南民情,未盡融合,而故國之思,所在潛萌,思有以震懾之。又欲周知地方風俗,小民生計,故屢舉南巡之典。」
  2. ^ 《紅樓夢》第16回
  3. ^ 曹頫被抄家後,據《永憲錄續編》記載:曹頫「因虧空罷任,封其家貲,止銀數兩,錢數千,質票值千金而已,上聞之惻然。」
  4. ^ 《清史稿·高宗本紀二》
  5. ^ 習近平巡廣東「力推改革堅持開放」. BBC中文網. 2012年12月11日 [2012-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13). 
  6. ^ 盤點:2012中國之「變」. BBC中文網. 2012年12月18日 [2012-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30). 
  7. ^ 习近平六年后再度考察广东 引各种解读. BBC中文網. 2018年10月22日 [2018-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23).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