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波耶拉
卡波耶拉(Capoeira),在香港,亦有组织将“Capoeira”译为“卡普耶拉”、“卡波舞”或“巴西战舞”,或因为其技击型态多以腿部攻击为主,而称之为“巴西腿法”、“巴西腿术”,是一种于16世纪时由巴西黑奴所发展出的文化艺术,早期大部分的人认为卡波耶拉介于舞蹈与武术之间[1][2][3]很多巴西人相信,卡波耶拉是门教育事业,能够促进人与人间的友善互动和团队合作,并化解冲突。
多数时候卡波耶拉被认为是两人一组互相较劲的方式在斗武,伴随着现场即兴的弹奏乐器与歌唱,是乐手同时也是舞者,从传统的对练(Roda,音译“厚打”)中,享受彼此互动交流的乐趣。偶尔双方会各自展现舞蹈或是体操的动作,像是手转、折腰、翻滚、倒立、下腰、跳跃等动作,增添Roda的趣味性与丰富度。
然而在过去,卡波耶拉却有极浓厚的战斗用途,流于街坊巷弄间,成为帮派械斗的利器,曾经一度被巴西政府明文规定,禁止练习,被抓到者会被处以极刑或是处死。虽然已经存在数百年,但一直到1930年代以后卡波耶拉舞才正式地被允许在民间习授流传,由于这种舞蹈起源于非洲却又融入了相当程度巴西本土原住民的文化特性,因此被认为是巴西最重要的本土文化象征与国技之一。
名称由来
编辑由于最早是以口述历史的方式代代相传,“Capoeira”这个名称的由来与舞蹈的起源,早已在时间的洪流之间遗失了。关于其命名的解释众说纷纭:一些巴西的学者认为它源自巴西当地原住民图皮人(Tupi)的语言中,农人要进行火耕时将森林用焚烧或砍伐的方式所辟出的林间空地,这可能与奴隶在逃亡时,在森林中的临时聚居地有关;在葡萄牙文中,这个字意指大型的鸡窝或其他鸟类居巢,可能是用来暗喻进行奴隶买卖时,用来囚禁货物的设施;著名的刚果学者奇亚·布恩赛奇·伏奇奥博士(Dr. K. Kia Bunseki Fu-Kiau)则认为“Capoeira”一词其实源自奇刚果语(Kikongo,刚果的官方语言之一)中的“Kipura/Kipula”这个字,意指拍翅、跳跃、挣扎、鞭笞——这些全都是两只公鸡在相斗时所做的攻击与回避动作,因此他认为这个字应该是泛指所有以斗鸡的技巧为基础所衍生出的打斗方式,非常符合卡波耶拉这种兼具舞蹈与武术用途的表演动作。
历史
编辑在16世纪时,葡萄牙人自西非地区大量引进了黑人奴隶到南美洲,而被运往巴西的人数就占了移入人口约42%的比重。在这些被送到巴西的人口之中,来自安哥拉、刚果与莫桑比克等地的班图族占了很重要的比例。这些非洲来的新移民将他们在家乡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带到新世界,但由于拥有他们的葡萄牙主人蓄意地压制,许多活动是无法明目张胆地举行。有说法认为卡波耶拉是在这种环境下生成——奴隶们表面上是进行这种舞蹈作为信仰仪式,但暗地里却利用它来练习武艺,以求有朝一日能用来对抗奴役他们的主人。有说法认为卡波耶拉是源自这些非洲黑人们在短暂逃离他们的葡萄牙奴役者之控制时(1624年至1630年间,荷兰入侵巴西,造成许多巴西的农场或甘蔗园停摆,大量奴隶逃入邻近森林地区),在森林的藏匿处中以部落般的型态聚居,并且开始练习发展一种可以抵御葡萄牙人进攻的徒手武术。
1888年巴西的奴隶制度废除以后,许多被解放的奴隶恢复自由身份并涌入巴西的主要大城市,但却因为找不到适当的工作而加入了帮派组织。在这些组织中他们继续练习卡波耶拉,但却转为犯罪或反政府活动的用途,因而成为令当局非常头痛的问题。这样的情况导致新成立的巴西共和国当局在1892年时制定的新宪法中,加入了禁止卡波耶拉这种活动的规定,违犯者会被处以非常严重的刑罚。
然而,政府的禁令并没有令卡波耶拉消失,只是转为地下化而已,这样的背景因素也造成了另一项卡波耶拉活动的传统——为了避免警察与官方的追缉,卡波耶拉的参与者(葡萄牙文中称为capoeiristas)在活动时通常不透漏自己的真名,而是改用“昵称”(葡:apelido)互相称呼。这样的传统一直到今日都还继续使用着,当玩卡波耶拉的人通过受洗仪式(葡:batizado,类似其他武术中的升等测验,但不同的是batizado是一种庆典仪式而非测验)正式入门时,他们会得到属于自己的专用昵称。
巴西政府对卡波耶拉的禁令一直延续到1930年代时才结束,而带领卡波耶拉运动重见天日的,是备受推崇的卡波耶拉宗师宾巴师父(Mestre Bimba,Bimba是当地语言中小男生的外生殖器之意)。宾巴在1937年时受邀在巴西总统面前首度公开地表演这种舞蹈,并在之后获准成立巴西的第一所卡波耶拉学校。自那时起,卡波耶拉从一种受打压的地下活动突然跃昇为巴西的国家运动,并迅速地散播到世界各地。宾巴所建立一系列系统化的卡波耶拉教育方式,对于推广与延续整个卡波耶拉社群有莫大的贡献,被誉为是现代卡波耶拉之父。
1942年时,另一位著名的卡波耶拉宗师巴斯奇亚师父(Mestre Pastinha,或称保阿真提,意为“大善人”)在巴伊亚(Bahia)开创了第一所安哥拉卡波耶拉(Capoeira Angola)学校——安哥拉卡波耶拉运动中心(Centro Esportivo de Capoeira Angola,该运动中心位于一称为“瓦林纳斯”的贫民区)。虽然巴斯奇亚并不是唯一一个“开创”安哥拉卡波耶拉这流派的人,但通常提到谁是现代安哥拉卡波耶拉的祖师时,还是会将这头衔归功于他。
风格
编辑卡波耶拉的发展已有数百年历史,从北方的Bahia开始向南北延伸,地域的不同也改变着卡波耶拉的样貌,而后发展出许多不同的风格。有一些卡波耶拉的大师(Mestre)认为,卡波耶拉的众多风格,让整个卡波耶拉的发展更为丰富多元,在不同风格的交流与融合间,卡波耶拉不断的进化成新的样貌。虽然,如此的划分并不见得能完全解释各派的异同,也存在有许多风格比较不明确的混合式玩法(Jogo),但一般来说,现代的卡波耶拉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种风格:
安哥拉卡波耶拉
编辑安哥拉卡波耶拉(Capoeira Angola)的命名来源不是很明确,但一般咸认,此名称应该来自于当初被运送至巴西的非洲人里面,为数不少的安哥拉班图族人。安哥拉卡波耶拉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较传统的卡波耶拉,通常被认为会使用比较慢,比较低姿态、隐动微妙的动作,以比较近距离的方式让两名舞者互动。安哥拉卡波耶拉比较注重卡波耶拉舞的宗教性,与正统舞步的传承。不过,虽然传统的慢速舞步在此流派比较常见,但也存在有使用节拍快速的音乐、非常有律动感的安哥拉风格跳法,差异性比较大。
耶吉欧纳卡波耶拉
编辑耶吉欧纳卡波耶拉或“区域性”卡波耶拉(Capoeira Regional,regional在葡萄牙文中也是代表“区域性”之意)是一种比较新式、比较武术取向,由宾巴师傅开始倡导的改良式卡波耶拉舞。宾巴师父利用这样的改良将卡波耶拉变成一种比较能广为一般民众所能接受、具有主流风格的运动方式,也希望能透过这方式尽量减少地下帮派时代卡波耶拉给人的坏印象。虽然耶吉欧纳卡波耶拉偶尔也可以像安哥拉流派那般,搭配比较慢的音乐来表演,但一般来说此流派还是以非常快、较具有韵律感的方式来进行。不过可能让大部分的人感到意外的是,耶吉欧纳卡波耶拉并不像想像中那般,有很多花俏的表演性动作,相反的,它的本质其实是一种战斗用武术。
另外一个可以看得出耶吉欧纳卡波耶拉之武术取向的特色,在于此流派拥有类似其他武术(如跆拳道、空手道)在使用的升级系统。此派的参予者通常会佩带一条当作腰带用的彩色绳子,称作“corda”或“cordão”,来辨识他的等级。
当代卡波耶拉
编辑当代卡波耶拉(Capoeira Contemporânea)并不真的是一种流派,而是泛指一些同时融合安哥拉与耶吉欧纳风格,甚至混入其他当代舞蹈与音乐元素的混种卡波耶拉舞,通常不同的团体拥有自己不同的诠释方式,有些非常新进的团体,甚至将卡波耶拉转变为一种注重花式技巧的运动风格,而非传统的文化表达活动。一些现代流行舞蹈,例如霹雳舞(Break dance),就被认为可能是源自或至少融合了部分卡波耶拉舞的概念,逐渐转变而成。
音乐
编辑音乐为卡波耶拉重要一部分,当时把音乐加入就是为了让主人相信他们在唱歌及跳舞。音乐由乐器及歌唱一起构成,节奏可从慢(安可拉)到快(大圣本图),歌词可以是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可以是一个洗衣妇女或是一个卡波耶拉的名人,有时也可能是失恋悲词或是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音乐的节奏是由贝林报(Berimbau)来控制,节奏改变的时候歌词也会改变,比如他们看到警察来的时候,就会改用骑兵队的节奏,并利用暗语含蓄的作为通知。
贝林报是用一根木棍加上一线铁丝,再与作为共鸣的葫芦弓型部分组成的乐器,有分高、中及低音的宫伽(Gunga)。
等级
编辑由于它的起源,卡波耶拉从未有过统一或普遍的等级系统。虽然排名或等级系统大致都遵循相同流程,但从来没有一套统一的等级系统是被大多数大师所接受,这意味不同的卡波耶拉社团会拥有各自不同的等级系统。
宾巴大师于1930年成立了第一个等级系统,而如今最常见的系统是利用在腰上绑上不同颜色的绳带来代表成员的等级。但也有些大师使用不同的系统,或甚至没有系统。
曾经有过许多不同的联盟或协会试图统一卡波耶拉的等级制度,在其中巴西卡波耶拉联盟(Confederação Brasileira de Capoeira)所制订的系统是接受度比较广泛的一种:
- 基础成人毕业(14岁起)
- 初学者:无腰带
- 洗礼:绿色
- 毕业:黄色
- 毕业:蓝色
- 中级:绿色和黄色
- 高级:绿色和蓝色
- 见习:黄色和蓝色
- 高级成人毕业 - 卡波耶拉教练
- 形成:绿色,黄色和蓝色
- 驾驭:绿色和白色
- 教练:黄色和白色
- 准大师:蓝色和白色
- 大师:白色
- 儿童毕业(至14岁)- 与基础毕业相同,但增加灰色。完成后,如果儿童还未满14岁,他将获得绿色成人毕业。
初级腰带可在一年内获得。高级腰带,特别是准大师和大师的,需要几年的时间以及对卡波耶拉技术和文化的深入理解。
Cordão de Ouro(金带)是最大的卡波耶拉社团之一,是由Suassuna大师和Brasilia大师在1967年时成立于巴西圣保罗。其使用一种不同的等级制度:
- 一级:绿色
- 二级:绿色和黄色
- 三级:黄色
- 四级:黄色和蓝色
- 五级(教练):蓝色
- 六级(教授):蓝色,绿色和黄色
- 七级(准大师):蓝色和绿色,黄色和白色
- 八级(大师,一级):白色和绿色
- 九级(大师,二级):白色和黄色
- 十级(大师,三级):白,蓝
- 十一级(特级大师):白色
参考文献
编辑- ^ Capoeira, Nestor. Capoeira: Roots of the Dance-Fight-Game. North Atlantic Books. 2012 [2019-06-27]. ISBN 978-1-58394-637-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8).
- ^ Ancona, George. Capoeira: Game! Dance! Martial Art!. Lee & Low Books. 2007. ISBN 978-1-58430-268-1.
- ^ Goggerly, Liz. Capoeira: Fusing Dance and Martial Arts. Lerner Publications. 2011 [2019-06-27]. ISBN 978-0-7613-7766-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4).
- Assunção, Matthias Röhrig. Capoeira : A History of an Afro-Brazilian Martial Art. Routledge. 2005. ISBN 0-7146-8086-9.
- Capoeira, Nestor. The Little Capoeira Book. 由Ladd, Alex翻译. North Atlantic. 2003. ISBN 1-55643-440-5.
- Talmon-Chvaicer, Maya. The Hidden History of Capoeira: A Collision of Cultures in the Brazilian Battle Dance.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2007. ISBN 978-0-292-71723-7.
延伸阅读
编辑- Almeida, Bira "Mestre Acordeon". Capoeira: A Brazilian Art Form. Berkeley: North Atlantic Books. 1986. ISBN 0-938190-30-X.
- Downey, Greg. Learning Capoeira: Lessons in cunning from an Afro-Brazilian ar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0195176987.
- Merrell, Floyd. Capoeira and Candomblé: Conformity and Resistance in Brazil. Princeton: Markus Wiener. 2005. ISBN 1-55876-349-X.
- Mason, Paul H. Intracultural and Intercultural Dynamics of Capoeira (PDF). Global Ethnographic. 2013, 1: 1–8.
- Stephens, Neil; Delamont, Sara. Balancing the Berimbau Embodied Ethnographic Understanding. Qualitative Inquiry. 2006, 12 (2): 316–339. doi:10.1177/1077800405284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