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作孚(1893年4月14日—1952年2月8日),原名卢魁先,后改名卢思,字作孚,[1]以字行,男,四川省重庆府合州(今属重庆市合川区)人,中国爱国企业家,社会改革家,民生轮船公司(现民生集团的前身)的创办者,北碚的开拓者[2],他领导了1938年的人员物资自武汉、宜昌向四川的大转运。他是工矿团体西区选出之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

卢作孚
性别
出生卢魁先
1893年4月14日
 大清四川省重庆府合州
逝世1952年2月8日(1952岁—02—08)(58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重庆市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别名卢思
职业政治人物、企业家
活跃时期20世纪
经历
代表作

生平 编辑

早年 编辑

1893年4月14日生于重庆合川,因家境贫寒,上完小学即辍学。[3] 1910年,卢作孚加入同盟会并参加了四川的保路运动

实业建设 编辑

 
1935年时任民生实业公司总经理的卢作孚
 
1935年 卢作孚先生讲演

1926年创办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逐步发展为拥有140多艘江海轮船和近万员工的大企业,并持有重庆天府煤矿三分之一的股份。1940年就任中华民国全国粮食局局长。[4]

  • 北川铁路
    1927年8月,卢作孚从上海聘请丹麦工程师守尔慈勘测设计修建,总长18公里,克服种种困难,于1935年3月全线通车。该铁路有火车头、货车厢、客车厢、水车厢,常年穿行于当时属于江北县与合川县界的文星乡和戴家乡境内(今北碚天府矿区),不但使此间的煤矿开采进入了新时代,并成为了当时北碚的一大景观,成为了四川的第一条铁路。
  • 天府矿业公司
    1933年,卢作孚促进北川铁路沿线的五个较大的煤厂合并,成立了天府矿业公司。抗战时,卢作孚与“煤油大王”孙越崎促成了天府煤矿与河南中福煤矿公司的合作,使天府矿业采用了矿灯照明和绞车提升,设备、器材和技术不断加强,产量大大提高,为中国战时首都重庆的供煤量达45%。
  • 三峡染织工厂
    即后来的大明织布厂、重庆绒布总厂。1930年10月,三峡染织工厂由峡防局工务段改组成立,卢作孚任董事长,是四川第一个机械织布厂。其广告曰:“三峡国布,风行全国;花样新颖,永不褪色”。
  • 中国西部科学院
    即现重庆自然博物馆。1930年3月,卢作孚派人打菩萨,将火焰山东岳庙上殿改建博物馆。在蔡元培黄炎培翁文灏等大力支持下,于同年9月成立了中国西部科学院,卢作孚任院长,陈列有风物、卫生、工业、煤炭等物品。随后,设立了地质、生物、理化和农林等研究所。
  • 峡区地方医院
    即现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又名民生医院。卢作孚1927年用旧庙作院址,“创办一个地方医院,为远近的人民治疗疾病”而创办,抗战时期为江苏医学院。“情系民生、追求卓越”为办院理念。1936年,卢作孚主持峡区举办了敬老会,旨在“提倡健康的人生”。
  • 《嘉陵江》报
    1928年3月4日, 卢作孚改组《学生周刊》,创办了三日刊《嘉陵江》报,刊载省内外现代的国防、交通、产业、文化和嘉陵江三峡各项事业的消息。卢作孚以“努力的同人”的名 义,在《发刊词》中说:“嘉陵江是经过我们这一块地方的一条大河,我介绍的却是一位小朋友。我们盼望这个小报传播出去,同嘉陵江那条河流一样广大,至少流 到太平洋……”由于白话浅显易懂,编辑简明扼要,新闻素材丰富,专人派送发行,时效性强,受众广泛,该报很快就改为两日刊。1931年1月改为《嘉陵江日报》,赢得广大读者喜欢。

建设北碚 编辑

 
1937年 时任四川建设厅厅长的卢作孚视察北碚

卢作孚是北碚的开拓者,被喻为“北碚之父”[5]

  • 北碚花园城的雏形
    卢作孚文选载:“北碚面临嘉陵江,高出江面八丈以上,然而是要被洪水淹没的。后面被一条溪流围绕着,中央高而周围低,每被洪水淹没的时候,市场的人无法逃避。最好是将溪流填了起来与北碚一样平,作人们逃避的道路,而且增加现在无法发展的市场一倍以上的地面。”据卢作孚的次子卢国纪先生著文说:“父亲依靠全体民众的辛勤劳动,环绕北碚后面的一条很深的溪流填筑起来了。北碚市区的面积也成倍地扩大了。父亲以青岛的建设为蓝图,建起了北碚第一个街心花园,并在北碚的周围种上了从上海带回来的梧桐,使北碚有了一个花园城市的雏形。”
  • 兼善中学
    1930年秋,卢作孚所办北碚私立兼善中学开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诠释了“兼善天下”的办学理念,立校训“舍得干,读兼善”传承至今。当时,兼善中学办有兼善农场、兼善餐厅、兼善公寓和石灰厂筹实业,既是培育学生的劳动基地,又坚持了自力更生地办学。
  • 重庆北温泉 北碚公园
    1927年,卢作孚一到北碚不久,就利用缙云山下的南宋初建的温泉寺创办嘉陵江温泉公园,增建温泉游泳池、浴室、餐厅等设施,成为了中国最早的温泉公园。1927年底开始,卢作孚组织在北碚新营房受训练的各期青年学生,在北碚火焰山上修建平民公园,即现北碚公园
  • 北碚图书馆
    “创办一个图书馆,供给近的人们到馆里读书,远的人们到馆里借书。”1928年,卢作孚在北碚关庙,利用大家捐赠的四百本书,办起了峡区图书馆,即现在的北碚图书馆,人们亲切地称“红楼图书馆”。
  • 北碚体育场
    1927年8月,卢作孚在北碚鞍子坝租了一块土地,着手建体育场,于第二年建成,命名为“北碚体育场”。1929年4月20日至26日,卢作孚主持峡防局在这里举办了四川近代体育史上规模最大、专案最多、参加面最广的“嘉陵江运动会”,来自重庆江北巴县璧山合川和北碚共38个单位及社会团体的1161名运动员踊跃角逐。

在抗战运输及宜昌大撤退中的贡献 编辑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不得不撤离东部地区的政府机构、学校、工厂和人民到西部后方,以维持长期的抗战所需国力。物资和人员的大规模转移成为战时交通运输的主要挑战。在1937年,卢作孚的民生实业公司和多家公司合作从上海、镇江、南京等地点抢运大量人员和物资到武汉、宜昌。[6]其中,1937年10月、11月间,民生实业公司利用其南京办事处所属澄平码头,从南京抢运到汉口的物资,共6491吨,包括10月公物2957吨,11月公物2877吨,另搭商货657吨。同年10月至12月间,民生公司运送了金陵兵工厂枪弹厂的2000吨器材,由芜湖运至重庆。[7]

1938年1月,中国政府任命卢作孚为交通部次长,负责指挥战时水陆运输。随着日军逼近,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大量人员和物资聚集在宜昌,迫切需要撤离入川。此时,除了苏联有限军援外,其他国家皆袖手旁观,滞留在宜昌的人员和物资对抗战前景至关重要。当时四川不通铁路,公路亦少,渝宜之间惟水路可通。然而,从12月开始,长江渝宜段会进入长达5个月的枯水期,无法通行轮船,撤运工作的时间非常紧张。[8]当时可供往返渝宜的24艘轮船中,民生公司占了22艘,成为宜昌撤退的主力。卢作孚于1938年10月23日抵达宜昌,指挥撤退。由于轮船运力不足,他又请求交通部在重庆征集2000艘木船,有关部门在湖北又征集了800艘木船,参与撤离。在40天内,大部分滞留在宜昌的人员被运走,物资的三分之二被转移,再过20天,所有物资也全部转移。因受日寇军机轰炸,民生公司在运输中损失轮船16艘,116名员工牺牲、61名伤残。[6]

宜昌大撤退中,卢作孚指挥船队总计将3万多人和9万多吨物资安全送达大后方,这相当于民生公司1936年全年的运输总量。宜昌大撤退涵盖了众多军工、轻重工业和航空工业单位,如兵工署22厂、23厂、24厂、25厂、金陵兵工厂、兵工署陕西厂、兵工署河南巩县分厂、兵工署河南汴州厂、湘桂兵工厂、南昌飞机厂、航委会无线电厂、航委会宜昌、安庆、扬州航空站、上海钢厂、大鑫钢铁厂、周恒顺机器厂、中福煤矿、大成纺织厂、武汉被服厂等,代表着中国军工、轻重工业和航空工业的精华。[6]据国民政府经济部统计,宜昌大撤退抢运进来的兵工厂和民营企业机器设备,每月可造手榴弹30万枚、迫击炮弹7万枚、飞机炸弹6千枚、十字镐20多万把。日寇在检讨武汉会战得失时,认识到宜昌大撤退的作用:“假定昭和十三年(1938)攻占武汉作战的同时就攻占宜昌,其战略价值就大不一样了。一定能置中国的民族工业于死地。”[8]由于宜昌大撤退的紧张和重要性,著名教育家晏阳初将其称为“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6]

截至1940年6月宜昌沦陷前,民生公司共计撤运了150余万人和100多万吨货物,并累计运送了270余万人的川军出川参与抗战。[9]其中机关、团体、学校、工厂、医院等单位入川的旅客6.4万人,包括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以及中央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金陵大学大厦大学中央陆军学校航空机械学校、国立戏剧学校等数十所院校的师生。[10]从1936年到1945年,由民生公司承担的客运量从41万人次增长到488多万人次,增长10.9倍,年均递增率高达31.7%,货运量从8万吨增加到17万吨,净增约9万吨,增长1.1倍,年均递增率达8.6%。[11]由于在抗日期间办理军运卓有劳绩,中国政府1939年1月授卢作孚三等采玉勋章,1944年5月授二等卿云勋章,1945年10月授胜利勋章。[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编辑

1949年中国政权更迭,蒋介石政权要求要他到台湾继续他的航运事业,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则动员他北上投靠新政权。最终卢作孚在中共地下党的说服和安排下,1950年6月10日,他带着他在香港的船队投奔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新政权签订了公私合营的协议。[13]

1950年6月,卢作孚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并被增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期间曾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等中共领导见面。同年10月回到重庆,后被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3]

1951年初到川南参加土地改革。[3]

三反五反运动期间,民生公司因经营状况不佳,财务逐渐陷入困境。1952年2月5日,民生公司的川江主力船“民铎”号在丰都触礁沉没。2月8日上午民生公司召开“五反”动员大会,卢作孚被揭发“腐蚀拉拢国家干部”。当晚,卢作孚在重庆民国路20号家中吞服安眠药自杀身亡。[3][14][15][16] 卢在一张草纸上留下遗嘱:

1980年,中共四川省委为卢作孚作出的政治结论中说:“卢作孚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对卢作孚的一生作出了肯定的评价[3]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卢作孚简介.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层培训中心. [2023-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9). 
  2. ^ 重庆北碚:发扬卢作孚创新精神 科学城北碚园区建设一天一个样-中国网·两江重庆. 中国网. [2022-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30). 
  3. ^ 3.0 3.1 3.2 3.3 3.4 卢国纶. 卢作孚之死. 南方周末. 2005年4月21日, (第1106期) [2012年1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5日).  已收入刘晓磊 编. 原来如彼:《南方周末》往事版文录.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6: 95–105. ISBN 7-80652-477-0. 
  4. ^ 全国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培训班(重庆北碚)侧记 _中国政协_中国. 中国网. [2022-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30). 
  5. ^ 中国“船王”卢作孚文物在渝展出- Micro Reading. 中国日报. [2022-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30). 
  6. ^ 6.0 6.1 6.2 6.3 卢国伦. 记卢作孚领导的宜昌大撤退:中国实业的敦刻尔克. 新华网. [2023-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8). 
  7. ^ 简笙簧. 抗战初期民生公司主导的“大内迁”. 中国新闻网. [2023-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8). 
  8. ^ 8.0 8.1 李浩然. 中国版“敦刻尔克”:一段同样不能遗忘的历史. 新华每日电讯. [2023-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9). 
  9. ^ 陈青冰、周文冲. 追怀典范卢作孚. 新华每日电讯. [2023-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8). 
  10. ^ 馒头说. 宜昌大撤退,中国的敦刻尔克. 虎嗅. [2023-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9). 
  11. ^ 郭祥. “满腔里是为社会服务”的卢作孚. 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员会. [2023-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9). 
  12. ^ 卢国伦. 记卢作孚领导的宜昌大撤退:中国实业的敦刻尔克. 新华网. [2023-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8). 
  13. ^ 实业为国 初心不改(爱国情 奋斗者)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中国经济网. [2022-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30). 
  14. ^ 章立凡. 哀莫大于心死. 《财经》. [2009-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09) (中文(简体)). 
  15. ^ 赵晓铃 《财经网》 回应章立凡:卢作孚先生自杀前的一个重要细节. [2009-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26). 
  16. ^ 章立凡 《财经网》 也谈卢作孚自杀的一个细节:历史是一张拼图. [2009-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26). 
  17. ^ 庄秋水. 卢作孚的最后时刻. 东方历史评论. 2019-01-15 (中文(简体)). 

延伸阅读 编辑

相关组织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