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英商德记洋行
23°00′12″N 120°09′37″E / 23.003469°N 120.160244°E
原英商德记洋行 | |
---|---|
德记洋行 台湾开拓史料蜡像馆 | |
位置 | 台湾台南市安平区古堡街108号 |
建成时间 | 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 |
公众参观 | 开放时间:8:30 至 17:30 参观费用:门票︰全票50,半票35元(包括安平树屋) 台南市民凭身份证件可免费参观。[1] |
官方名称 | 原英商德记洋行 |
类型 | 登录等级:直辖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洋行 |
原英商德记洋行位于台湾台南市安平区,是中华民国直辖市定古迹。该建筑是英商德记洋行在安平开港后于台南安平所设立的据点,为当时的五洋行之一[注 1]。现为台南安平知名景点之一。
沿革
编辑清咸丰八年(1858年),清朝与英国签订天津条约,开安平及淡水为通商口岸。安平正式开港后,同治六年(1867年)五月,原在中国厦门的德记洋行派代表马逊(J.C. Masson)与布尔士(R.H. Bruce)来台发展,并向台湾道租借英国驻安平领事馆(今台南市安平区西门国民小学)北侧海滩地兴建洋房仓库,同时在台北也设有据点;其主要业务是出口茶叶[2],亦有经营糖及樟脑等事业。
台湾进入日治时期后,由于日本实行专卖制度,将樟脑、鸦片收回专卖,糖业也渐由日商把持,再加上安平港的逐渐淤积,终让安平五洋行纷纷结束营业;其中德记洋行于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结束安平据点业务,同年英国也裁撤了驻安平的领事馆;隔年,原本德记洋行的建筑改为大日本盐业营业所。
二次大战后,该建筑又成为台南盐场的办公处,后来也曾作为盐场宿舍。民国六十八年(1979年)被台南市政府收回整修,在奇美实业赞助下,于两年后改成“台湾开拓史料蜡像馆”,并对大众开放。
建筑特色
编辑该建筑座北朝南,两层楼高,主楼梯位于正面中央。一楼原为行员宿舍,以一条走道贯穿其中,两旁各有三间房间,而二楼的内部空间亦与一楼相似。东、西、南三面都有拱廊,而二楼的拱廊又加了绿釉瓶饰栏杆。屋顶则为桁架系统,上铺瓦片,分成两个屋顶。
展览
编辑德记洋行现在是作为蜡像馆使用,不过原本只有使用二楼部分展出以台湾开拓史为题材的蜡像,即是“台湾开拓史料蜡像馆”。但民国九十五年(2006年)因荷兰贸易暨投资办事处将在2005年巡回的“台湾追乡曲-17世纪荷治时期台湾日常生活教育展”之展品捐给台南市政府,台南市政府便打算将这些展品放在德记洋行一楼展出,之后在该年11月19日举行位于一楼的“大员先民生活文化馆”的开幕仪式[3],展出与荷治时期安平生活有关的事物。
其他
编辑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 安平树屋暨原德记洋行-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古迹营运科. 安平樹屋暨原德記洋行-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古蹟營運科. 2023-04-01 [2023-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4).
- ^ 開拓史料蠟像館. [201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 ^ 台南市政府新闻稿——大员先民生活文化馆开幕
-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古蹟營運科-古蹟地圖 -古蹟景點. culture.tainan.gov.tw. [2018-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9).
来源
编辑- 书籍
- 傅朝卿. 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 台南市: 台湾建筑与文化资产出版社. 2001年11月: 195. ISBN 957-30880-4-5.
- 石万寿. 樂君甲子集.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04年3月: 256. ISBN 957-01-6745-9.
- 远流台湾馆. 台南歷史深度旅遊. 台北市: 远流出版. 2003-02-01: 323、324. ISBN 957-3088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