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鹤事件(日语:友鶴事件ともづるじけん Tomozuru-jiken */?),发生于1934年(昭和9年)3月12日,大日本帝国海军佐世保港外进行演习时发生了千鸟型鱼雷艇3号舰友鹤号日语友鶴 (水雷艇)翻覆的事故。本次事件与次年发生的第四舰队事件对日本海军带来极大震撼,并从此改变军舰设计思维。[1]

竣工时的鱼雷艇“友鹤号”

背景

编辑

日本在1930年签订了伦敦海军条约,条约不仅针对主力舰战列舰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和补助舰艇的吨位和武装也都有严格限制,不过基准排水量在600吨以下的舰艇并不在限制范围。为追求战力和回避条约限制,日本海军以鱼雷艇的名目,建造了可以算是小型驱逐舰的千鸟型鱼雷艇。

千鸟型新造时基准排水量仅535吨,全宽7.4米,吃水2.5米,但却搭载了和驱逐舰相同的12.7公分连装和单装炮各1座,以及4门鱼雷发射管,武装占重量的22.7%,这样过重的武装导致舰体重心太高、复原性差,然而当时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2]

经过

编辑

友鹤号是千鸟型的3号舰,1934年(昭和9年)2月24日于舞鹤海军工厂完工,完工后即加入佐世保警备战队第二十一鱼雷队,加入后不久从3月6日起第二十一鱼雷队展开了连续6日的训练,最后一项训练是在3月12日凌晨,该队将进行以旗舰龙田号轻巡洋舰为假想敌的夜间攻击训练,但此时因风浪太大,演习宣告中止,全队返回佐世保。在返航途中,友鹤号遭到了风浪冲击,船身大幅倾斜,加以自身复原力不足,结果翻覆。

龙田号发现友鹤号失踪后展开搜索,但直到当日下午才发现翻覆的友鹤号,并用缆索将其拖回佐世保,进坞后排水进行船底切开以拯救生还者,最终救出13人,但仍有72人死亡,28人失踪。[3]

检讨

编辑

事后海军展开了调查,最后研判:演习当时虽然海况恶劣,且事故地点之地形、水深、风向关系形成对小型舰艇有极大威胁的三角波,但造成翻覆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舰艇本身的复原性不足。一般鱼雷艇的设计在90-110度倾斜时还能够扶正,但友鹤号在倾斜约40度后即告翻覆。可以说是过度的武装、不够成熟的设计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影响

编辑

千鸟型鱼雷艇的设计完全突显了日本海军在条约时期的造舰思维,在受到条约限制的船体大小上尽可能的追求提升战力,此一时期的新造舰艇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因此在事件发生后,海军不仅针对千鸟型鱼雷艇的设计进行了检讨,也一并对有同样疑虑的吹雪型驱逐舰初春型驱逐舰做出了因应,将上层结构缩小、撤除武装、复原性提升及重心降低等等对策,重新设计进行改装。并要求未来在舰艇设计上要能达到战斗舰、航空母舰60度,巡洋舰90度,驱逐舰鱼雷艇90-110度以上的复原能力。

后续

编辑

千鸟型鱼雷艇改装后基准排水量增加为772吨,原本炮塔式的12.7公分主炮也改为炮盾式,4门鱼雷发射管减为2门。而友鹤号进行了修复改装后继续服役,在1945年3月24日遭遇第58特遣舰队舰载机空袭沉没。[4]

友鹤事件殉难者的慰灵碑,位在长崎县佐世保市的东山海军墓地·东公园。

相关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友鶴事件. kotobank. [2022-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5). 
  2. ^ M. J. Whitley. Destroyers of World War Two: A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8: 209 [2021-06-20]. ISBN 978-0-87021-326-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3. ^ 水雷艇友鶴の転覆. 畑村创造工学研究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2) (日语). 
  4. ^ IJN Tomozuru: Tabular Record of Movement. combinedfleet.com. [2021-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 【歴史群像】太平洋戦史シリーズ62号 『帝国の艦船』. 学习研究社. 2008年. ISBN 978-4-05-605008-0 (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