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宜文

(重定向自吕宜文

吕宜文(德语:Lü I Wen,1897年—1950年10月),又名仪文奉天省金州人,满洲国政治人物、外交官。[1]曾和其书记官王替夫纳粹大屠杀时,拯救了大量的犹太人,他与王替夫被称为“满洲辛德勒[2]

吕宜文
满洲国 满洲国第1任驻纳粹德国特命全权公使
任期
1938年8月16日—1945年6月11日
君主康德皇帝
继任满德断交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897年
 大清奉天省金州二十里堡
逝世1950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思茅市
国籍 大清(1897年-1912年)
 中华民国(1912年-1928年)
 中华民国(1928年-1932年)
 满洲国(1932年-1945年)
 中华民国(1945年-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950年)
儿女五名
居住地 满洲国奉天省金州三十里堡
 纳粹德国满洲国驻德国公使馆
母校明治大学
职业外交官记者
吕宜文(左)、江原纲一(右)等人合影

生平 编辑

 
抵达德国后向阿道夫·希特勒递交国书的吕宜文

吕宜文毕业于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工学部(一说明治大学)。曾任旅顺《顺律报》总编,做过《泰东日报》记者,笔名‘虬髯’。满洲国成立后,任满洲国外交部事务官、文书科长。他不但精通日语,对汉文也有素养,特别是好卖弄技巧,博得日满当局好感,1935年升任满洲国国务总理秘书官。1937年7月任满洲国通化省省长。[1]1938年,德国承认满洲国,吕宜文被任命为满洲国驻德国兼匈牙利公使,和书记官王替夫等人赴德国就任。任内,1939年5月,他在德国外交部的要求下,开始命王替夫犹太人签发签证。1939年9月,他得到德国外交部的暗示,要求其不要继续签发签证,但他继续默许王替夫发放签证,直到1940年5月停止办理。他们先后共向犹太人发放了1.2万个签证,挽救了这些人的生命。[3][4]

1945年满洲国崩溃后,1946年5月11日,原满洲国驻德国公使吕宜文被昆明云南省高等法院判处死刑[5]但吕宜文未被执行死刑,反而被赦免。吕宜文被释放不久便到安南参与反共武装,并求助于军统。1949年末吕宜文受到了毛人凤的接见,拟了一篇 《发动云南地方武装力量, 加强云南地方反共实力计划书》。毛人凤看了非常高兴,任命吕宜文为新平特务组组长,组织“云南人民反共义勇军”(云南反共自卫义勇军),并担任副总指挥。吕宜文作为军统特派员到滇中动员地主武装抗共,事败后潜伏于乡间民家。

1950年10月,共军十三军39师115团3营攻打云南思茅时,吕宜文持枪拒捕,被击毙。

吕宜文在德国公使馆工作期间,与领馆管家奥地利人安娜相爱,并于1941年、1943年生了两个男孩。1943年,为躲避战争,安娜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德国,回到了奥地利老家林茨。从此与外交官吕宜文杳无音信。1985年,安娜病逝于奥地利。1993年,安娜的二儿子﹑奥地利著名歌唱家贝恩哈德·布鲁克博克(Bernhard Bruckboeg),携夫人来到北京,寻找其父亲吕宜文的遗迹。经过千方百计,终于在大连寻找到了吕宜文在大连的家庭。在大连,吕宜文还有三个子女。

他的后人,主要有两支,一支在中国大连,另一支在德国。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伪满傀儡政权,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
  2. ^ 卢道甫.《被遗忘的义人》.上海人民出版社
  3. ^ 王岩、王佳玲,民革有个“辛德勒”,团结2001年第04期
  4. ^ 王替夫口述;杨明生执笔. 见过希特勒与救过犹太人的满洲国外交官.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1年1月1日. ISBN 7-207-05101-8.
  5. ^ 郭廷以,中华民国史事日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相关条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