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主义(英语:Monarchism)指主张恢复君主制或保卫现有的君主制[注 1]的一种政治运动、思想,保护君主政体或奉行君主原则的政治信念[1]君主主义者(Monarchist)则指这种运动的参与者。

背景 编辑

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并受到孟德斯鸠的称赞;但欧洲大部分国家仍然保持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中主张的绝对君主制启蒙运动思想家提倡“开明专制”,受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俄罗斯帝国女王叶卡捷琳娜二世等专制君主的采纳。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支持君主制人士与共和派在思想上相对抗。反革命的一些思想家致力复兴三级制度,包含等级制和君权神授说。1814年拿破仑一世垮台后,波旁王朝得以恢复,实施部分恢复旧制度的政策,包括振兴天主教会的权威。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正统派失势,以路易-菲利普一世为代表的奥尔良派接受了君主立宪制的原则。

1848年革命是另一次对欧洲君主专制的大规模攻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俄国、德国、奥匈帝国三个欧洲主要王室垮台;但在俄国内战中很大一部分的白军仍然拥护沙皇。1919年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骚乱使代表稳定的君主主义重获青睐,但匈牙利因未能获得理想的君主人选而成立了王位空缺、只由霍尔蒂将军担任摄政的匈牙利王国。在德国魏玛共和国,要求复辟帝制的势力以德意志国家人民党(Deutschnationale Volkspartei)为主,该党最高曾获得超过五分之一的国会席次,1933年纳粹党上台后被解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所有王国:南斯拉夫王国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都被苏联支持下的共产主义政权消灭和取代,变成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的卫星国意大利王国也在1946年被全民公投推翻;建立意大利共和国

君主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逐渐衰落,但在部分英联邦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有支持继续维持以英国君主作为国家元首的支持者,反对变成以总统作为虚位元首共和国

在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和2008年尼泊尔君主制垮台前后的动乱中仍是一股较强劲的政治力量。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