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宗濂(1856年—1933年)字挹清,号景周,今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街道人。清朝外交官,中华民国官员。[1][2]

吴宗濂

生平

编辑

吴宗濂幼年丧父,母亲殷氏做女红维持生计,家境贫寒。吴宗濂达到入学年龄时,其舅父殷怀濂将其接到家中,延请塾师,令其与表兄弟们共同学习。吴宗濂于光绪二年(1876年)入上海广方言馆,后来又入京师同文馆,学习法语俄语。毕业后,出任京汉铁路局法文翻译。后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保奏,候选中书科中书,擢同知府候补道,不久便调入外务部。光绪九年(1883年),随李鸿章俄国签订中俄边界条约。光绪十一年(1885年)起,任驻英国和驻俄国使馆翻译。光绪十六年(1890年),任驻英国钦差大臣龚心湛的随员。当时,吴宗濂著《随轺笔记》,内中记述了孙中山伦敦蒙难的事件,并对西方文化介绍得十分详细。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吴宗濂回国,到芦汉铁路稽查部任职。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任驻法国使馆秘书。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任驻日斯巴尼亚使馆代办。后来,吴宗濂升任外务部左参政、右丞,随后又任英、法、比、义、德五国留学生监督。宣统元年(1909年),出任驻意大利钦差大臣辛亥革命后,吴宗濂继续留任,改称驻意大利外交代表。[1][2]

吴宗濂在西欧各国使馆任职时,曾受孙中山委托,在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筹集巨款,以建设中国的三大铁路干线。孙中山还手订了筹款原则:“一、事权不落外人之手,不碍主权;二、用中国铁路总公司名义而不用国家名义借外债。”[1][2]

民国3年(1914年)吴宗濂回国,任大总统府外交谘议。民国5年(1916年),任外交部特派吉林交涉使。民国7年(1918年),当选安福国会参议员。民国13年(1924年),任浦口商埠督办。民国14年(1925年),任上海法租界市政会议委员。民国19年(1930年),任国民政府修约委员会委员。[1][2]

卸职后,吴宗濂在北京居住,后来迁居上海,任上海法租界公董局董事,维持晚年生计。[1][2]

有子吴匡时

著作

编辑

吴宗濂著有《随轺笔记》4卷。译著有《德国陆军考》、《法语锦囊》、《桉谱》等。[1][2]

逸事

编辑

1890年,桉树被引进中国栽种。1910年,驻意大利钦差大臣吴宗濂编译出版了《桉谱》一书。他还向清廷提议引种桉树。他根据法文音译而为该植物起了中文名“桉树”。[3]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吴宗濂,嘉定统一战线,2011-6-2. [2013-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7). 
  2. ^ 2.0 2.1 2.2 2.3 2.4 2.5 吴宗濂,嘉定县志 卷三十五传略,上海通,于2013-01-23查阅. [2019-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7). 
  3. ^ 杨子,吴宗濂与桉树,上海集邮1994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