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凤岐 (近代军政人物)

周凤岐(1879年—1938年3月7日),原名清源,字恭先,浙江长兴县人。国民政府北伐战争期间之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军长。浙江省政府主席。因与日本往来,被怀疑卖国而遭刺杀[1]

生平

编辑

1900年考中秀才。为廪生。1903年考入浙江武备学堂第三期,并加入光复会,1905年冬毕业。留浙江武备学任队官。调浙江陆军第二标弁目学堂学兵队任督队官、浙江新军二标一营队官。辛亥革命后回浙江任浙军参谋官、浙江都督府参谋长。1912年8月任浙江陆军第六师参谋长、浙江都署参谋长、浙江水上警察处处长。1913年“二次革命”时任浙军第六师第四十九旅旅长。1914年保送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肄业。1916年4月参与浙江反袁独立,失败后离浙赴日本。1917年应蒋尊簋邀请回国参与策划宁波独立。失败后再赴日。1919年浙江都督杨善德死后,回国任浙江省警备总司令部参议、省道局局长、卷烟特税处处长。1924年9月孙传芳任其为暂编浙江陆军第二师师长,助孙击败浙江督军卢永祥,攻占江苏。1925年任南京卫戍司令。

1926年任浙江陆军第三师师长,后受到其部属樊崧甫郭忏钱骏等人的劝说,透过个人关系与国民革命军接触;1926年12月20日与浙江陆军第一师师长陈仪北伐军,浙江陆军第三师从江西九江回师浙江省,通电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周凤岐任军长。1927年1月6日,北伐军总司令部决定向长江下游进攻,将东路军所部编成6个纵队,并组成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以白崇禧为前敌总指挥,张定璠为参谋长,潘宜之为政治部主任。

周凤岐兼任第一纵队指挥官,指挥第二十六军及[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1927年4月上旬率第二十六军进驻上海,接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第一师、第二师在上海防务。4月8日当局颁布《战时戒严条例》,兼任上海戒严副司令(北伐军东路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白崇禧兼任上海戒严司令)。随后的四一二事变,周凤岐的立场支持蒋中正进行清党,并指挥二十六军协助在上海进行清党行动,因此获得蒋中正给与浙江省政务委员会委员之兼职。1927年5月率第二十六军隶属北伐第一路军参加第三期北伐,军至东台盐城阜宁一带。1927年8月14日因宁汉分裂蒋介石第一次通电下野,原浙江省政府要人纷纷随蒋挂冠而去,如浙江省主席张静江、蔡元培等人追随离任,离开浙江前往上海。

新桂系虽然取得了南京国民政府的主导权,但是一时间却找不到与新桂系友好的浙江政要接任职务缺口,白崇禧只能任命周凤岐为国民党浙江政治分会临时主席、浙江省政府委员、浙江省政府主席、浙江省戒严司令部司令。但是在蒋中正返回故乡奉化后,周凤岐自作主张馈赠蒋中正5万银圆希望蒋远离浙江,此一作为造成蒋中正不悦,并对其产生芥蒂[2]。周的行动与蒋的态度经由蒋伯诚透漏给何应钦,何应钦再将此事告知白崇禧,宁汉合流后,白崇禧为了避免与蒋中正关系恶化,决定将周凤岐撤职处理,[3]周凤岐的政务职由何应钦接任(实务由何幕僚长、省军事厅长兼省防军司令蒋伯成代理),军务由二十六军副军长陈焯接任代军长,后直接扶正。

由于在宁汉分裂期间采取错误的对蒋态度,且低估了蒋复出的政治能量,最后周凤岐成为新桂系与蒋修复关系的筹码,此后周凤岐退出国民政府军政界,赋闲上海与家乡长兴县间。此后周凤岐多度策划与其它国内反蒋派配合进行反蒋行动,均未成功,但其反蒋立场已被南京国民政府所知,并且被密切监控。

七七事变后,周凤岐一度前往南京观望战争状态,由于对国民政府前景不看好,周凤岐与日本方面开始接触。由于国民政府判断周与日本人的合作将对局势有害,决定将其暗杀。1938年2月周凤岐从家乡长兴县赴上海讨论事务。1938年3月7日下午13时45分,在上海法租界亚尔培路80号周凤岐在上海的寓所门前,被军统乱枪打死。[3]

参考文献

编辑
  1. ^ 金满楼 <民国原来是这样> P285
  2. ^ 何志明:“1928年浙江省党政纠纷的缘起与收场”,《文史天地》,2014年第1期:第16-21页。
  3. ^ 3.0 3.1 《民国人物大辞典 上》,河北人民出版社,第9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