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
此条目或其章节极大或完全地依赖于某个单一的来源。 (2023年4月19日) |
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是国立中央大学学院之一。
历史
编辑中国大陆时期(1927-1949)
编辑-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与东南大学(1915-1927)
1918年9月,郭秉文出任南高师校长。1920年4月7日,郭秉文在校务会议上提议在南高师的基础上创办一所国立大学,获得一致赞成,随即组建“筹议请改南高为东南大学委员会”[1]。同年9月,郭秉文等十位发起人联名向国务院和教育部申请设立大学,12月7日获国务会议批准成立“国立东南大学”。1921年6月6日,东南大学董事会成立,郭秉文任校长,9月正式开学,12月校评议会和教授联席会决定南高师并入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各科系在南高师的基础上陆续增设,至1923年有文理科、教育科、工科、农科、商科共5科20余系。
1916年即南高师正式开学的第二年,学校增设工艺专修科,1921年东南大学成立时为工科的机械工程系。1922年7月茅以升担任首任工科主任,1923年3月与杨杏佛、涂羽卿等7名教授联名向学校教授会和评议会提议工科增设土木工程系和电机工程系,得到一致通过,以上三个系为学校的工科传统奠定了基础。经过茅以升的苦心经营,东大工科师资逐步增强,聘请了杨杏佛、涂羽卿、沈祖玮、李世琼等学者任教授,各项设备也逐渐添置齐全。[2]然而,1924年4月东南大学校董事会以学校经费不足为由单方面决定停办工科,郭秉文和茅以升力争保留未果。8月,经与水利局协商,东大工科与河海工程学校合并组建河海工科大学,由茅以升出任首任校长,设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系。
- 国立中央大学(1927-1949)
1934年,中大在南京近郊征地8千亩,准备建设新校园,然而这一工程被1937年7月爆发的抗日战争打断。由于淞沪战事恶化,10月罗家伦决定利用建新校区的经费将学校直接西迁重庆沙坪坝松林坡,11月所有学生顺利抵达。中大1939年在重庆柏溪另建分部容纳低年级新生,还增设航空工程系、水利工程系以及工科研究所。1945年抗战胜利后,吴有训出任中大校长主持复员回迁,1946年11月1日在南京开学。工学院在四牌楼本部,工学院的一年级新生在丁家桥二部。至1949年,此时中大工学院下设建筑工程、土木工程、电机工程、机械工程、航空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7系。
在台复办(1949-)
编辑1962年,中央大学在台复校成立“国立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1968年恢复大学部并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1969年复办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目前各系所包含:化学工程与材料工程学系(原名化学工程系,2001年改为此名)、土木工程学系、机械工程学系(复办原名生产工程学系,1979年更名为此,并自2004年以后,发展为一系多所架构,包含光机电工程研究所、能源研究所)、环境工程研究所(1990年由土木系分立)、营建管理研究所(2001年由土木系分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共三系六所,皆已设有博、硕士班。其间,于1980年复办电机系,1992年成立资讯工程学系。
1998年电机系与资工系由本院分立,另成立资讯电机学院;2007年成立生医所,后于2014年由本院分立,另成立生医理工学院。
历任院长
编辑- 大陆时期
- 1920年-1921年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工艺专修科、国立东南大学工科主任 杨杏佛
- 1921年-1924年 国立东南大学工科主任 茅以升
- 1924年-1925年 河海工科大学校长 茅以升
- 1925年-1927年 河海工科大学校长 杨孝述
- 1927年-1929年 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 周仁
- 1929年-1931年 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 陈懋解
- 1931年-1932年 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 顾毓琇
- 1932年-1940年 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 卢恩绪
- 1940年-1947年 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 杨家瑜 (抗战后期出国时刘敦桢、陈章等曾任院长)
- 1947年-1948年 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 陈章
- 1948年-1949年 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 卢恩绪
- 台湾时期
外部链接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郭秉文. 郭秉文致为筹议请改南高为东南大学委员会函(中华民国9年4月10日)//南大百年实录(上卷):中央大学史料选.
- ^ 黄一鸾. 东南大学工科奠基人——茅以升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3-04-24. 光明日报, 2002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