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伦
罗家伦(1897年12月21日-1969年12月25日),字志希,籍贯浙江绍兴,生于江西进贤,中国教育家、历史学家,“五四运动”的命名者。
罗家伦 | |
---|---|
![]() | |
中华民国考试院副院长 | |
任期 1952年4月12日-1954年8月17日 | |
前任 | 钮永建 |
继任 | 王云五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 | 1897年12月21日
逝世 | 1969年12月25日![]() | (72岁)
国籍 | ![]() |
政党 | ![]() |
经历
| |
著作
|
经历编辑
1897年12月21日生。少承庭训,习读文史,后曾就读于南昌英文夜校、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以作文满分考入国立北京大学文科[2],期间与傅斯年等创刊《新潮》月刊,协助胡适、钱玄同等文学改革运动。[1]1919年五四运动中,撰写《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为学生领袖之一。1920年留学美,先后于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深造,接着游历欧洲伦敦大学、柏林大学、巴黎大学,在四大国五名校研读七年,研究历史哲学与国际关系。1926年回国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历史系及附中。稍后以一介书生投笔从戎参加北伐军,任北伐军总司令部参议、编辑委员会委员长、战地政务委员兼教务处长,曾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教务主任、代教育长。
1928年8月,清华学校更名国立清华大学,出任首任校长[1],期间整顿教育,裁并冗员,精简机构,罗致优师,扩建设施,卓有成效。1932年8月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1],广揽名师,兴办学科,兴建校舍,延南高东大时期之校风提出“诚、朴、雄、伟”的学风,把“创造有机体的民族文化”设为中大的使命;此后虽历经抗战西迁重庆,中大仍蓬勃发展,成长为名副其实的最高学府,经费曾一度相当于其他四所中国名校的总和,全国名校联考三分之二的学生以该校为第一志愿。1941年调离中央大学,曾出任滇黔党政考察团团长、西北建设考察团团长、监察院首任新疆省监察使[1]。抗战胜利后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筹备会议代表。1947年2月28日,国民政府特任罗家伦为驻印度特命全权大使。[3]:8298并兼世界各国驻印使节团团长。
1950年2月1日由印度到台[1]。先后出任中华民国总统府国策顾问、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国民党党史会主任委员、中国笔会会长、考试院副院长、国史馆馆长等职。1969年12月25日在台北逝世。
著作编辑
《新人生观》
《新民族观》
《科学与玄学》
《逝者如斯集》
《心影游踪集》
《国父年谱》
《黑云暴雨到明霞》
《人类良心备忘录》
《罗家伦先生文存》(共十四册,原编十二册、补编一册、附编一册。国史馆出版,1976年12月)
纪念编辑
轶事编辑
传说当年罗家伦报考北大时,文史哲类目的考科几乎都是高分,国文和哲学方面更被主考官胡适激赏给了满分,但唯独数学甚差,本来北大打算刷掉罗家伦的,但经过胡适等名人力保之下,罗家伦得以就读北大文学院。
相传罗家伦就读北大时,曾写一百封情书追求北大校花。最初因相貌丑陋遭拒,最后这位校花开出三个条件:留洋博士、大学校长、夫妻同行必须保持相当距离,她才愿嫁。据国民党党史馆资料显示这故事为编出来的[4]。
国民党党史馆的《五四名人书札》中,就有罗家伦当年所写情书,情书是用国民党专用信纸所写成。但罗家伦的妻子张维桢就读沪江大学,并非北大校花,两人于1927年11月在上海结婚,育有二女罗久芳、罗久华,罗久蓉则为其侄女。
罗家伦任清华校长时,送史学家陈寅恪一本他编的《科学与玄学》,陈寅恪回赠一副对联:“不通家法科学玄学,语无伦次中文西文。”又对罗家伦说:“我再送你一个匾额:儒将风流。你在北伐军中官拜少将,不是儒将吗?你讨了个漂亮的太太,正是风流。”[5]
李敖的1962年4月12日日记上写:“上午罗家伦、陶希圣来参观卧房,罗进即复出,陶见裸女不敢进,笑死人,陶哼了一声,罗哈了一声,真是哼哈二将。”
张幼仪在自己的回忆录《小脚与西服》中,提到在她与徐志摩离婚之后,曾经有位中国人追求过她。由于书中以“卢家仁”为音译,长久以来一直都没有人将这个中国人与罗家伦联想在一起,直到最近有学者根据张幼仪书中对这位追求者的描述,推测“卢家仁”很可能就是罗家伦本人。
从时间轴来看,当时罗家伦人在德国,极有可能与也身在柏林的张幼仪有所接触;其次,罗家伦本人最著名的就是一双毛茸茸的“熊掌”,也与张幼仪对追求者的描述相符合。除此之外,当时罗家伦和他的女朋友张维桢正因误会冷战中,也因此断了好一阵子的书信联系,极有可能在这段空窗期遇上张幼仪,进而受其吸引。不过最后张幼仪还是因为传统观念拒绝了罗家伦的追求,在这之后罗家伦又与张维桢恢复连系,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6]
参考资料编辑
中华民国政府职务 | ||
---|---|---|
前任: 钮永建 |
中华民国考试院副院长 1952年4月-1954年8月 |
继任: 王云五 |
教育职务 | ||
国立中央大学 | ||
前任: 朱家骅 |
国立中央大学校长 第五任 1932年8月 - 1941年9月 |
继任: 顾孟余 |
前任: 梅贻琦 (清华学校校务代理) 正任:温应星 |
国立清华大学校长 1928年8月 - 1930年5月 |
继任: 中断期 正任:吴南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