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差甔,也称国差𦉜,现收藏于国立故宫博物院,为春秋中期之齐国青铜器,是目前唯一“甔”之自名器。[1] 器肩上以倒扇形铸铭文10行52字,铭文首句“国差立事岁”所记之国差被认为是春秋中期齐国政治人物国佐,因此本器年代下限为国佐被晋灵公诱杀于宫中的前573年。[2]

国差甔
EnglishDan wine vessel of Guo Zuo
年份春秋中期 公元前7-前6世纪
类型铜器
尺寸(高34.6公分、深34.2公分、口径24.6公分、腹围138.5公分 )
收藏国家/地区 中华民国台湾
收藏地台北市士林区国立故宫博物院
登录号中铜000593N000000000
网址国立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

器形

编辑

国差甔高34.6公分,宽47公分,口径24.6公分,重14.885公斤。平口折沿,束颈,斜肩、深腹,平底。器肩线下方铸有四个衔环铺首,肩上一面铸有铭文,除此之外通体素面。本器器形之甔器为用以盛装液体的酒器、水器,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中有载:‘《广雅·释器》云:“甔,瓶也,亦作担。”,《后汉·明帝记》注引《埤苍》云:“担,大罃也,字或作儋。”’,而扬雄方言》一书中也提到:“罃……齐之东北海岱之间谓之儋。”,由此可见甔器与罃器为较接近之瓶状器种,甚至只是因地区不同而在称呼上有所差异而已。本器铭文中“用实旨酒”,意为“用以盛装美酒”,明确可见酒器之功能。

铭文

编辑

国差甔肩上铭文10行52字,铭文内容纪录齐国国佐在执政之年的咸月丁亥日,命工师何铸造带有四个提把的甔器,用以盛装美酒,并祈愿齐侯受福长寿,齐国平静祥和等等。其铭文如下: “国差立事岁,咸,丁亥,工师何铸西郭宝甔四秉,用实旨酒,侯氏受福眉寿,俾旨俾清,侯氏毋咎毋痥,齐邦谧静安宁,子子孙孙永保用之。” [3][4]

价值

编辑

国差甔为目前唯一“甔”之自名器,形制较为特殊且罕见,尤其从铭文内容可见其器主为春秋中期齐国之政治人物国佐,此种基于“二重证据法”而能找到古书记载人物与文物对应的部分,可见国差甔之价值。 [5] 在铭文上,国差甔更体现春秋以后铭文位置由器内转至器表,更具装饰意味的特质。国差甔的铭文以倒扇形铸在器肩显眼处,其结构字形虽继承大篆之圆婉茂密,但也可看出更多的地域性与装饰性;像铭文中的“岁”、“工(攻)师(匝)”等为齐系特殊写法,而“立”、“宝”等字的横、垂笔中的婉曲外撇表现,更可见到与弧面配合的装饰意味。 [2]

另外,国差甔铭文首句的“国差立事岁”常被解释为“国差莅事临政之年”,往往被认为是齐系题铭中“以事纪年”纪法之案例。从春秋时期的国差甔等器铭文以降,到战国时期的陶文等处,均可看见这种“某某立事岁”的格式,被认为是齐国独特的,以齐国执政者执政之年作为纪年依据的“以事纪年”方法。不过,相较“以事纪年”说,近来研究也出现不同的意见。相较春秋时期题铭中国佐等较可考据的人物,战国时期陶文等史料中列及的“立事者”多名不见经传,很难考证其是否有执政之经历。基于这些战国时期的陶文史料,较新的说法是“立事岁”属于齐国特有的工官题铭形式,相较以事纪年,可能更接近于器物督造者“物勒工名”的性质。这或许解释了为何过往认为的齐国“以事纪年”格式如此单一,且由陈璋方壶的铭文,可以看到传统“唯王五年”的纪年方式与“立事岁”同时出现,很可能前者才是真正的纪年方式,而立事岁则仅在齐国的工官系统内使用。不过无论如何,由国差甔可见齐系铜器铭文之独特写法与题铭格式,均为本器之价值。[6][7]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游国庆编,《吉金耀彩──院藏历代铜器》,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14。
  2. ^ 2.0 2.1 游国庆编,《二十件非看不可的故宫金文》,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12。
  3. ^ 《春秋中期国差甔》说明文,国立故宫博物院opendata,https://theme.npm.edu.tw/opendata/DigitImageSets.aspx?sNo=0402364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国立故宫数位典藏-国差甔
  5. ^ 蔡哲茂,〈从国差甔看春秋时代齐国国佐的一生〉,《故宫文物月刊》,457期(台北:2021)。
  6. ^ 孙刚,《东周齐系题铭研究》,吉林:吉林大学,2012。
  7. ^ 尹锋超、卫松涛,〈田齐“立事”陶文的新发现与认识〉,《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北京: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