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安寺 (北京)

圣安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南横西街119号,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

圣安寺
北京市宣武区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南横西街119号
分类古建筑
时代
编号3-1
认定时间2009年7月23日

历史

编辑

北京市档案馆收藏的《1936年北平市政府第一次寺庙总登记》记载:“圣安寺(僧庙)坐落外四区南横街西口外四号,建于唐,明隆和和尚募化重修,属公建。不动产房基地十五亩九分,耕地四十五亩,房屋一百三十二间。管理及使用状况为自行管理,佛殿配房等除供佛外,出租停灵,地亩自行耕种。庙内法物有铁鼎一座,铜钟、铜磬各一口,大供桌三张,小供桌一张,锡五供托一份,锡供三件,木五供三堂,法器三份,钟板一份,鼓两个,佛像五十六尊,神像二十五尊,经典七种,雕刻两种,绘画两种,另有古槐三棵,柏树四棵。”(档号J3-8-508)[1]

圣安寺始建于金朝天会年间(1123年-1135年)。传说是金朝帝后为佛觉、晦堂两位大师营建。因为该寺建于金中都城内的柳湖村旁,寺外有湖,湖畔垂柳,故俗称“柳湖寺”。[2]金朝时,圣安寺内曾供奉着金世宗金章宗像(见元朝诗人乃贤《南城咏古》)。后来还有传说称寺内后堂供奉金章宗宠妃李宸妃的像。元史记载,名臣王磐高老还乡,百官设宴饯行,皇太子也在次日于圣安寺内赐宴,百官送王磐出金中都丽泽门回乡。[3]

明朝,圣安寺坍塌,湖边贼匪出没,柳树也消失。明朝正统十一年(1446年)京师地震,宫内太监重修圣安寺,为将建寺作为自己的功德,将寺内金元时期旧碑、旧匾全部毁灭,将该寺更名为“普济寺”。大雄宝殿内有3尊三世佛(西方三圣),是明代作品,佛身为紫红色,浑厚粗圆,背后衬高大的背光,外层透雕有火焰纹,内层浮雕有3尊小坐佛,每尊小坐佛下承莲花座。大雄宝殿内还绘制了精美的壁画。[3][2]

清朝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帝出资重修并复名为“圣安寺”。重修的圣安寺内有天王殿,次为瑞象亭,中为大雄宝殿。殿上匾额都是乾隆帝御书。寺内原有的三尊三世佛像迁到静明园供奉,其他佛像均重加塑饰。[3][2]

圣安寺从元朝起便是北京官员、文人、学者游览聚会的场所。元朝诗人乃贤在《南城咏古》中写道:“寺有金世宗、章宗二朝像。”清朝李慈铭家住保安寺街,曾与几位好友游览圣安寺,并赋诗一首:“情游重忆十年前,破寺楸花四月天,休教更话金源事,尘画明昌问圣安。”[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圣安寺改为私立圣安小学(后为宣武区南横街第一小学、宣武区少年科技馆)。[3]1957年,圣安寺被公布为第一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期间,圣安寺遭到严重破坏,精美的壁画和塑像被全部毁灭,北部建筑被拆除,山门和天王殿幸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圣安寺被撤消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4]2005年后,圣安寺北部建筑旧址建成居民区。因为居民多是回民,所以在圣安寺大雄宝殿旧址上建成“宣武区回民幼儿园”。山门、天王殿受到保护。2009年7月23日,宣武区人民政府将圣安寺列为北京市宣武区文物保护单位[5]

建筑

编辑

圣安寺坐北朝南,正对南横西街,主要建筑有:[2]

  • 山门:山门匾额“敕建古刹圣安寺”。山门现存。
  • 天王殿:天王殿现存。
  • 瑞象亭:瑞象亭已迁至陶然亭公园[2]
  • 大雄宝殿:为该寺的中心建筑。大雄宝殿内部梁架,例如鸳鸯交手拱等等,都采用清代之前的法式。大殿内的壁画相传是明朝画家商喜的作品。东、西、北3面墙上,共绘有8幅佛故事画。背屏后面绘有3尊菩萨像,衣纹、肌肤细腻。圣安寺壁画代表了中国15世纪初宗教壁画的典型风格。佛像和壁画都毁于1960年代末期。大雄宝殿已无存。
    • 东、西配殿:位于大雄宝殿前的东西两侧。已无存。
  • 后殿:后殿已无存。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北京市档案馆编,北京寺庙历史资料,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年,第522页
  2. ^ 2.0 2.1 2.2 2.3 2.4 圣安寺:建于金代的古老寺庙,北京旅游网,2014-03-31[失效链接]
  3. ^ 3.0 3.1 3.2 3.3 3.4 南横街圣安寺,新华网,2007-11-04. [2015-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4. ^ 北京文物事业五十年梗概,北京文博,2004-06-28. [2015-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5. ^ 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宣政发〔2009〕11号),2011年7月6日. [2015年4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