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安寺 (北京)

聖安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南橫西街119號,是一座漢傳佛教寺院。

聖安寺
北京市宣武區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南橫西街119號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3-1
認定時間2009年7月23日

歷史

編輯

北京市檔案館收藏的《1936年北平市政府第一次寺廟總登記》記載:「聖安寺(僧廟)坐落外四區南橫街西口外四號,建於唐,明隆和和尚募化重修,屬公建。不動產房基地十五畝九分,耕地四十五畝,房屋一百三十二間。管理及使用狀況為自行管理,佛殿配房等除供佛外,出租停靈,地畝自行耕種。廟內法物有鐵鼎一座,銅鐘、銅磬各一口,大供桌三張,小供桌一張,錫五供托一份,錫供三件,木五供三堂,法器三份,鍾板一份,鼓兩個,佛像五十六尊,神像二十五尊,經典七種,雕刻兩種,繪畫兩種,另有古槐三棵,柏樹四棵。」(檔號J3-8-508)[1]

聖安寺始建於金朝天會年間(1123年-1135年)。傳說是金朝帝后為佛覺、晦堂兩位大師營建。因為該寺建於金中都城內的柳湖村旁,寺外有湖,湖畔垂柳,故俗稱「柳湖寺」。[2]金朝時,聖安寺內曾供奉着金世宗金章宗像(見元朝詩人乃賢《南城詠古》)。後來還有傳說稱寺內後堂供奉金章宗寵妃李宸妃的像。元史記載,名臣王磐高老還鄉,百官設宴餞行,皇太子也在次日於聖安寺內賜宴,百官送王磐出金中都麗澤門回鄉。[3]

明朝,聖安寺坍塌,湖邊賊匪出沒,柳樹也消失。明朝正統十一年(1446年)京師地震,宮內太監重修聖安寺,為將建寺作為自己的功德,將寺內金元時期舊碑、舊匾全部毀滅,將該寺更名為「普濟寺」。大雄寶殿內有3尊三世佛(西方三聖),是明代作品,佛身為紫紅色,渾厚粗圓,背後襯高大的背光,外層透雕有火焰紋,內層浮雕有3尊小坐佛,每尊小坐佛下承蓮花座。大雄寶殿內還繪製了精美的壁畫。[3][2]

清朝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帝出資重修並復名為「聖安寺」。重修的聖安寺內有天王殿,次為瑞象亭,中為大雄寶殿。殿上匾額都是乾隆帝御書。寺內原有的三尊三世佛像遷到靜明園供奉,其他佛像均重加塑飾。[3][2]

聖安寺從元朝起便是北京官員、文人、學者遊覽聚會的場所。元朝詩人乃賢在《南城詠古》中寫道:「寺有金世宗、章宗二朝像。」清朝李慈銘家住保安寺街,曾與幾位好友遊覽聖安寺,並賦詩一首:「情游重憶十年前,破寺楸花四月天,休教更話金源事,塵畫明昌問聖安。」[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聖安寺改為私立聖安小學(後為宣武區南橫街第一小學、宣武區少年科技館)。[3]1957年,聖安寺被公布為第一批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文化大革命期間,聖安寺遭到嚴重破壞,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被全部毀滅,北部建築被拆除,山門和天王殿倖存。文化大革命結束後,聖安寺被撤消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4]2005年後,聖安寺北部建築舊址建成居民區。因為居民多是回民,所以在聖安寺大雄寶殿舊址上建成「宣武區回民幼兒園」。山門、天王殿受到保護。2009年7月23日,宣武區人民政府將聖安寺列為北京市宣武區文物保護單位[5]

建築

編輯

聖安寺坐北朝南,正對南橫西街,主要建築有:[2]

  • 山門:山門匾額「敕建古剎聖安寺」。山門現存。
  • 天王殿:天王殿現存。
  • 瑞象亭:瑞象亭已遷至陶然亭公園[2]
  • 大雄寶殿:為該寺的中心建築。大雄寶殿內部梁架,例如鴛鴦交手拱等等,都採用清代之前的法式。大殿內的壁畫相傳是明朝畫家商喜的作品。東、西、北3面牆上,共繪有8幅佛故事畫。背屏後面繪有3尊菩薩像,衣紋、肌膚細膩。聖安寺壁畫代表了中國15世紀初宗教壁畫的典型風格。佛像和壁畫都毀於1960年代末期。大雄寶殿已無存。
    • 東、西配殿:位於大雄寶殿前的東西兩側。已無存。
  • 後殿:後殿已無存。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北京市檔案館編,北京寺廟歷史資料,中國檔案出版社,1997年,第522頁
  2. ^ 2.0 2.1 2.2 2.3 2.4 聖安寺:建於金代的古老寺廟,北京旅遊網,2014-03-31[失效連結]
  3. ^ 3.0 3.1 3.2 3.3 3.4 南横街圣安寺,新华网,2007-11-04. [2015-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 
  4. ^ 北京文物事业五十年梗概,北京文博,2004-06-28. [2015-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5. ^ 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宣政发〔2009〕11号),2011年7月6日. [2015年4月2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