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战斗机Night fighter )是战斗机过去存在的一种分类,指专门在夜间进行战斗任务的机种。在二战后的一段时间内也被称为全天候战斗机all-weather fighter )或是 全天候拦截机all-weather interceptor

德国Bf 110战斗机夜间战斗机,机头突出的是固定雷达天线
美国P-61黑寡妇夜间战斗机采用内置抛物面式可转动雷达天线

概要 编辑

特色 编辑

夜间战斗任务与日间战斗任务有极大的不同,尤其在早期雷达不成熟时夜间轰炸拥有相当好的隐蔽性,普通的战斗机相对不利于搜索敌人,因此夜间战斗机须特别强化夜间侦搜能力。因夜幕对战斗机也是掩护,因此机动力被放在次要地位,为搭载搜索设备和更强的火力,设计较日间战斗机庞大笨重,牺牲了性能优势。专职的夜间战斗机通常由大型战斗机或轻轰炸机改装,不会执行日间战斗任务,面对日间战斗机,其搭载的沉重搜索设备毫无作用反而成为动力负担,增强的定向火力也无法发挥,生存几率很不乐观。

设计 编辑

夜间战斗机典型的共有设计就是特别搭载探照灯照明弹与空载雷达系统,但早期这些设备体积庞大重量笨重,且需要多人操控。因此一般多设计成至少能承载两人,接近双发动机的重型战斗机英语Heavy fighter或中型轰炸机等中大型机种,单发动机战斗机较为罕见效率也较有限。

由于机体设计多较日间战斗机庞大笨重,夜间战斗机与重型战斗机一样不求缠斗能力,较为强调续航力与侦搜能力。火力上多数夜间战斗机设计的比单发动机战斗机强大,部分能额外携带辅助攻击用的炸弹火箭弹

虽然夜间战斗机配有探照灯,但为避免暴露自身位置,尽量与地面防空部队通过无线电配合,利用地面大型探照灯,或发射机载照明弹。本身的优势也是夜间不易被肉眼搜索,因此为了强化隐蔽性其机身多半采用深色涂装(尤其是底部),以降低在黑夜中被发现的几率。

除了肉眼、探照灯照明弹雷达,搭载声音搜索装备也是部分夜间战斗机的初始设计之一,英国曾尝试利用“定向听音器”来搜索夜间来犯的敌机,可这种适合陆军的设备在飞行中因气流噪音干扰毫无用处,对目标的数量、方位和高度的判断上无法提供任何可以用于拦截的资料。

雷达成熟前,夜间战斗机的飞行员尽量依靠机载照明弹和地面探照灯协助肉眼搜索敌机,至空载雷达被广泛使用之后几乎成了夜间战斗机不可或缺设备。但早期的雷达无旋转天线和显示屏幕,其固定天线需要飞行员摆动机身扫描空域;同时雷达操作员像陆军使用“定向听音器”和海军使用“声纳”一样,通过耳机音频声的强弱判定目标;另外需要兼职的通讯员及射手与地面防空部队联络及最终目视目标开火(各国夜间战斗机机组均有报告因开火时的火光导致暂时失盲失去目标,因此有要求射击前全体机组闭眼,类似于拿破仑时代燧发枪的操作);使用上相当复杂,判读目标资讯全靠人工,只有一名飞行员要同时进行多项工作非常困难,雷达操作员是提高夜间战斗机效率相当重要的一项职务。

类型 编辑

夜间战斗机可以分成几类:

  • 非专门夜间战斗机
直接使用日间战斗机执行夜间战斗任务。一类的设计不会增添开发成本且亦可执行日间战斗任务但效果最差,不但不易侦搜敌人同时在夜间起飞与降落的过程容易发生意外。
  • 改装夜间战斗机
将日间战斗机(包括单发动机战斗机、双发动机重型战斗机与双发动机中型轰炸机等,后两者为主流,也可能是其他机种)加以改装,增添夜间作战任务所需的设备,例如雷达或是倾斜式机炮。这一类的设计效果较佳开发成本也不高因此最为常见的,例如Ju 88轰炸机改装成夜间战斗机)、Bf 110(双引擎战斗机加装雷达成为夜间战斗机)、F6F-5N(单引擎战斗机加装雷达吊仓成为夜间战斗机))跟A6M5-S(单引擎战斗机加装倾斜式机炮成为夜间战斗机)
开发时就专为夜间战斗任务而设计,这一类的设计效果最佳但开发成本较高因此比较少见,严格来说只有美国的P-61战斗机是自始就以夜间战斗机作为设计。

历史 编辑

夜间战斗机最早出现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部署夜间战斗机的国家之一是英国,用以拦截在夜间轰炸英国城市的德国飞船

第二次世界大战夜间战斗机的发展与应用达到高峰,包括德国英国美国日本都有开发专门的夜间战斗机与部队从事作战。

二战结束之后,夜间战斗任务的需求仍不减,但随着雷达系统电子小型化成为所有战斗机的共有设备之后,战斗机的出勤不再受限于昼夜的影响,加上地面雷达侦搜技术成熟,传统的夜间战斗机隐蔽优势已降低。至今已经战斗机都已经可以全天候出勤而不需划分日夜间使用,不过新出现的电子作战飞机隐形战机在设计与功能应用上与夜间战斗机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代表机型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