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舞台戏院是一间位于高雄市盐埕区的已歇业电影院,其建筑外观特殊,正面中央山墙上有花草徽饰。该影院于1999年(民国88年)3月结束营业后,建筑物处于闲置状态[1]

大舞台戏院正面山墙,现已不存。
山墙被毁的大舞台戏院
外观(右侧即大舞台戏院)

2011年10月11日时,戏院山墙被发现在未申请拆除执照的情况下遭到拆除破坏,高雄市文化局表示此行为有违法之虞,而当地居民与柴山会也予以关切[2][3]。而后高雄市文化局组成暂定古迹处理小组将该建物指定为暂定古迹,以争取时间协商[3],但在经过一年之后因业主坚决不愿该建物成为古迹,故最后高雄市文资委员会决议不指定古迹,大舞台戏院的暂定古迹地位在2012年10月24日到期[4]。2013年7月时,由于大舞台戏院已经出售,经所有权人同意后,高雄市文化局将会保存外墙的花鸟纹饰与戏院内的文物[5]。戏院建筑于2013年10月24、25日进行拆除,现已不存[6]

大舞台戏院拆除前一个礼拜
大舞台戏院入口处
大舞台戏院拆除后
大舞台戏院拆除后的空地

沿革 编辑

该戏院所在的位置于台湾日治时期时是“高雄制冰株式会社”,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中[7]。战后此戏院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由出身澎湖的建筑师萧佛助所设计建造,负责人则是陈宝锐,最初是一间主要上演歌仔戏的戏院,直到民国三十九年(1950年)年底才租给林启东作为一间专门放映电影的戏院[1][7]

 
大舞台戏院骑楼,左侧为大舞台书苑入口。

后来到了民国四十二年(1953年),前台湾省议员郭国基将此戏院收回自营,内部器材从美国制改为从日本进口的新式机械,专门放映如《太阳浴血记》、《春残梦断》等洋片,而该戏院也成为当时极为知名的戏院[7]。后来到了民国五十九年(1970年),原为老师的郭家媳妇林月姮改任该戏院的经理,为因应电影业的萧条,她便结合电影艺术、文化与娱乐,在戏院里设置了电影图书书苑“大舞台书苑”,吸引青年影迷研究电影。这项措施获得了成功,令大舞台戏院的票房为当时全国之冠,北部戏院业者亦南下参访[7]。而林月姮任职至到民国六十四年(1975年)后,离开了大舞台戏院[1][7]

隔年(1976年)8月15日,当戏院正在上映《偷袭珍珠港 虎、虎、虎》时,因施工不慎,导致火灾,外观与主要结构虽未毁损,但内部设备皆被烧毁。戏院在民国七十一年(1980年)进行整修[3],之后改以多厅式经营,主要放映西片。之后该戏院继续经营到民国八十八年(1999年)3月1日时才停止营业[1][7]

该建物曾在2005年、2006年提报高雄市文化资产审议委员会审议是否列为文化资产,但因建物已是火灾之后重建而非原物,且所有权者无意愿而未通过[3]。后来在2011年10月12日因前一天山墙被拆除所引发的争议,被指定为暂定古迹[3]。而在经过大约一年之后,因业主表达不愿意该建物被指定为古迹的意思,高雄市文资委员会于2012年10月5日决议不予指定,而大舞台戏院的暂定古迹地位则在经过一次展延后于同年10月25日到期[4]。2013年10月24、25日,大舞台戏院建筑进行拆除作业,现已不存[6],而拆除过程由卢昱瑞导演以长时间缩时摄影拍摄记录下来

现址为高雄友友建设新建案[8]

建筑风格 编辑

大舞台戏院造型独特,建筑风格主要受到折衷主义(Eclecticism)的建筑样式影响[9],折衷主义建筑模仿历史上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讲求比例均衡、对称,日治末期到战后初期台湾的戏院建筑,除了折衷主义影响,也常强调以“垂直束状”做为立面元素,大舞台戏院建筑对称、几何为主导的量体结构,立面以山形墙及凸形阶退的手法呈现,加上比例狭长的窗棂及水平装饰线脚,亦是受到日治遗风影响,但加入了为独特的装饰题材,具有十足的台湾趣味,在台湾的戏院建筑中可说是独树一格的。

大舞台戏院建筑的视觉重点,是由中央塔楼的山形墙(Pediment)立面,引导至女儿墙,再到两翼上,呈现渐次下降的丰富样貌。山形墙两檐呈现弧形曲线,外观形状接近于台湾传统建筑中常见的“人字规壁”,山形墙内装饰并非古典样式,山尖处有类似“脊坠”的构件,西洋花环(Garland)中央置一“大”字代表大舞台戏院,花环边饰有卷草纹,极富台湾式的建筑语汇趣味,山形墙与女儿墙有檐口的线脚装饰和尾端的卷草纹装饰。后来戏院整修时于屋顶上增建,已不易看出正面凸形阶退呈现出渐次下降的视觉效果。

爆破戏争议 编辑

台湾偶像剧真的汉子剧组在2013年3月4日向产权人借用戏院拍摄爆破戏,从戏院右方塔楼窗户喷出烟雾,民众见状通报高雄市文化局,当地“柴山会”等团体对此不满[10][11]。而后根据高雄市文化局与该戏剧制作人曲全立的说法,是该剧组是自行向戏院借用场地,申请步骤合法,且所使用的爆破手法是利用空气压缩放出滑石粉,从大舞台戏院三楼没有玻璃的窗框喷出的“气爆”,而非使用火药的“火爆”,而民众看到飞洒而出的东西是保丽龙;另外拍摄完成后剧组也尽速现场恢复原状,并未造成毁损[10][11]

相关书籍 编辑

  1. 《海埔十七番地-高雄大舞台戏院》:谢一麟、陈坤毅编写,此书为全台第一本专门研究单一戏院历史等资料的书籍
  2. 《建构繁荣城市的巧手:萧佛助的建筑物语》:陈坤毅编写,介绍大舞台戏院的建筑师萧佛助的建筑风格与生平与生前的建筑作品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叶龙彦. 《台灣的老戲院》. 台北县新店市: 远足文化. 2006年10月: 180-181页. ISBN 978-986-7630-85-8. 
  2. ^ 徐如宜. 大舞台戲院悄悄拆 文化局關切. 联合报. [2011-10-12]. 
  3. ^ 3.0 3.1 3.2 3.3 3.4 《搶救大舞台》高市府提暫定古蹟保護. 自由电子报. 2011-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1). 
  4. ^ 4.0 4.1 涂建丰. 高雄大舞台戲院 不列古蹟. 苹果日报. 2012-10-25 [2012-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5. ^ 周昭平. 大舞台戲院將拆 古蹟切塊保留. 苹果日报. 2013-07-05 [2013-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9). 
  6. ^ 6.0 6.1 杨菁菁. 告別童年回憶 大舞台戲院拆除. 自由电子报. 2013-10-26 [2013-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9). 
  7. ^ 7.0 7.1 7.2 7.3 7.4 7.5 大舞台戲院. 高雄拍片网. [2011-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3) (中文(台湾)). 
  8. ^ 再見。大舞台. 公民行动. 2013-12-15 [2014-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3) (中文(台湾)). 
  9. ^ 谢一麟、陈坤毅. 《海埔十七番地》. 高雄市文化局. 2012年10月: 42-50页. ISBN 978-986-033984-0. 
  10. ^ 10.0 10.1 葛祐豪、陈慧贞. 老戲院借拍爆破戲 保育團體痛批. 自由电子报. 2011-03-10 [2014-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13). 
  11. ^ 11.0 11.1 郭文君. 大舞台戲院借拍爆破場景 特效逼真未損害建物. 今日新闻网. 2011-03-09 [2014-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2).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