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条克的依纳爵
安提约基的圣依纳爵(英语:Saint Ignatius of Antioch),也称作“怀主”(Theophorus),67年—110年[注 1]),为后使徒时代的基督徒领袖之一,第一个称基督教会为“大公教会”(或普世教会)者,相传曾接受圣若望直接的教导,正教会第三位安条克牧首(前两位分别是圣伯多禄与埃伏第乌斯。最终被罗马帝国皇帝投入野兽的笼中而殉道,死前深感能为主殉道为荣[1]。他在在被押往罗马殉教途中写了七封书信给小亚细亚和罗马的教会,四封写于士每拿,三封写于特罗亚。透过这七封信,我们可以看见当时教会的情形,是现今认识公元2世纪初基督教会的著名重要资料[2]。
安提约基的圣依纳爵 | |
---|---|
宗徒教父,安提阿主教,殉道圣人 | |
出生 | 约67年 罗马帝国叙利亚行省 |
逝世 | 约110年 罗马帝国意大利罗马 |
敬礼于 | 正教会 东方正统教会 东方亚述教会 罗马公教会 圣公宗 信义宗 |
封圣 | pre-congregation 由约翰约翰 |
主要朝圣地 | 意大利罗马拉特朗圣格肋孟圣殿 |
瞻礼 | 12月20日(按儒略历算法;公历则算为1月2日。正教会、科普特正教会、印度正教会) 10月17日(西方基督教、叙利亚基督教) |
象征 | 受狮子或锁链包围的主教 |
主保 | 地中海东岸教会、北非众教会 |
他极力主张主教制度,因为这样能避免教会分裂,基于当时诺斯底主义与犹太化两种思想兴起于教会中间。他自己是安提约基教会的主教监督,他也呼吁以弗所、马内夏、他拉勒、罗马、非拉铁非、士每拿教会信众应团结在主教的带领以确保教会团结。透过团结合一在主教带领之下,防止教会免于异端的渗透。他曾在士每拿书信中写到‘要免除分裂,因分裂是万恶之源。你们都要顺服监督(主教)正如耶稣基督顺服天主,正如长老顺服使徒,又要尊敬执事。’
依纳爵也写信给以弗所的基督徒说:“你们按照你们主教的意思行事是合宜的,而你们也照做了。你们这位声誉卓著、合资格服事天主的司铎群体,与主教的协作犹如竖琴上的琴弦,相得益彰。因此,在彼此和谐与协调的爱中,你们仿佛唱出了耶稣基督的旋律。一个接一个,你们汇聚成一个和声乐团,在爱的和谐中,共同奏响赞美天主的歌曲,同心向天父歌唱......”。[3]
生平
编辑依纳爵与坡旅甲同为使徒约翰的门徒,为图拉真在位时期最有权威的宗徒教父,担任叙利亚安提阿教会的主教有40年之久。他的个性与对于信仰有极高的热诚,并且具有使徒的品格。因此具有极高的声誉 。[4]。他的言论和主张,主要为对于感恩礼(圣餐礼)、浸礼及教会组织都有清楚的主张,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 在107年这位基督的精兵因基督徒的罪名,被带到他雅努前在解押他到罗马城路上,既使用十多个兵丁跟着他,经过了小亚细亚,受尽折磨,但是他在路上,仍然惦记着他的朋友和几个教会,并写信给他们。每到一个地方,各教会都待他很好。可见他对于各教会合一的注重及他个人的评价 。[5]。 在110-117年(也有人称107年,或110年)时被带到当时的皇帝图拉真。[6]。他在图拉真面前,当面指责皇帝所信的是魔鬼。并称自己为胸中有基督的人,[7]更是对基督清楚的诠释“其实只有一位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神,只有一位耶稣基督,祂是神的独生子,祂的国是我所热切渴望的”。“指的就是在十字架上,担当我们的罪,并且使凡接待祂在心中者,都能把撒但的欺骗和恶意践踏在脚下的那一位”。[8]最后他激怒了图拉真,被扔给饥饿凶猛野兽吃。那些狮子老虎瞬间就将他撕裂吞吃。
哲学与思想
编辑虽然依纳爵自认为自己灵性的理解与若望宗徒(使徒约翰)有相当的差距,但他拥有圣灵所赐的“先知” 之恩,因此在书信中常有先知之言。在押解途中,到了坡旅甲那里。依纳爵将一些的属灵的恩赐分赐给坡旅甲,并请坡旅甲为他祷告,希望“使即将离世的他,能显现在基督的面前”,因此在亚细亚地区各地的主教、长老、执事都来见他,希望能听依纳爵的教训及祷告,并希望他能分赐属灵恩赐。他主张教会合一,也主张教会团体应由主教负责主持与带领,以防止教会的分裂,并确保信仰的正统 [9]。依纳爵自己是安提约基的主教,深刻体认到分裂乃是万恶之根,所以要“顺服监督,正如耶稣顺服上帝一样”。可以说是后代教会主教制的雏型。虽然当时还没有所谓宗徒传承(使徒统绪),但依纳爵在维护信仰的纯正上相当注重[9]。
在书信中,依纳爵是史上第一位指出教会中是神圣而大公教会(或普世教会)[5]。依纳爵称“基督在那里,天主的教会也在那里”。在整个教会中,不论是天主教、更正教或者基督正教,这句话都非常重要。但各教会中亦有不同诠释 [10]。
在感恩礼(圣餐礼)的主张中,基本上,他认为“是长生不死的药,叫我们领受了可得不死,而且永远活者”[11] ,并且认为可以借此礼仪团结教会,并且可以令大家重视耶稣的道成肉身。
浸礼在110至117年时,依纳爵主张“除主教以外,别人的施浸或举行的爱筵,都是不合法的”,主要是为了教会的合一为出发点。[12]
基督论,在依纳爵的书信中,已有很深的表达,对基督的舍己牺牲不啻是流“上帝的血”。他向罗马教会问安时,他已经用奉“我们的上帝耶稣基督”、“按着肉体说,他真是属乎大卫的后裔;但就属神的意志与能力言,他是上帝的儿子。”。他明确反对幻影派的。依纳爵指出:“上帝借着人身显现于世,为要启示出一种新的人类”。在基督以前,世界是掌握在魔鬼和阴间死亡的权柄之下,但因着基督的降世,络我们人类带来了一个永远的生命 [13]。 从若望(约翰)与依纳爵(伊格那丢)的著述了解,得救就得着生命,也就是说,从有罪,有死的生命中,变为永远快乐不死的生命,这种思想是来自于保禄(保罗)的教导。这种得救的概念,后来由叙利亚及小亚细亚学派介绍,在当时的希腊语教会 [14]。
主要作品
编辑依纳爵(伊格那丢),在押解途中,写了七封遗书,其中一封为个人信件,是给当时的士每拿主教坡旅甲外,其他六封是给教会的,有以弗所、马内夏(Magnesia)、他拉勒、罗马、非拉铁非、与士每拿各教会,一直保留到现在,其中最有名的为[15] :“请你们替我祷告上帝,使我身体和灵魂有能力实践我以前的志愿,免致言不顾行。”又说:“我写给各处教会的信,告诉他们,我甘心为上帝死,但愿你们不阻拦我。我劝你们总不要用恶意爱我;让我变为野兽的食物。藉野兽的口,得到上帝面前。我是上帝的麦子,野兽的牙齿要磨我的身体,为要使我做成基督清洁的面包。不但如此,我更要激动野兽,使野兽的腹可作我身体的坟墓;不要稍留一分,来劳别人埋葬。”[5]
注释
编辑- ^ 根据一般的文献估计大约在50年附近出生,在98年至117年之间过世,英文维基百科引用The Westminster Dictionary of Church History, ed. Jerald Brauer (Philadelphia:Westminster, 1971)与David Hugh Farmer, "Ignatius of Antioch" in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the Saint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的资料,判断为35年—107年。
参考文献
编辑- ^ 郝伯尔 著,李林静芝 译:《历史的轨迹——二千年教会史》(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2003),11-18。
- ^ http://140.128.159.78/yldict/word.asp?w=Ignatius[永久失效链接]
- ^ 教宗本笃十六世,《教父:从圣克勉到圣奥斯定》,(台北市: 光启文化,2012),14。
- ^ John S. C. Abbott约翰 贾德纳‘Momentous Events form The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基督教历史上的重大事件’,Edited by Gordon P. Gardiner 歌登 贾德纳,译者:刘秀慧,(锡安堂出版社,1993,10月),P21-30
- ^ 5.0 5.1 5.2 Sten Bugge穆斯新著,‘Liker a Mustard Seed-Church History,像一粒芥菜种-教会史略’(道声出版社,2001,第三版),P12
- ^ Williston Walker华尔克著,谢受灵译,‘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基督教会史’(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05,2月,10版),P60
- ^ John S. C. Abbott约翰 贾德纳‘Momentous Events form The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基督教历史上的重大事件’,Edited by Gordon P. Gardiner 歌登 贾德纳,译者:刘秀慧,(锡安堂出版社,1993,10月),P25
- ^ John S. C. Abbott约翰 贾德纳‘Momentous Events form The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基督教历史上的重大事件’,Edited by Gordon P. Gardiner 歌登 贾德纳,译者:刘秀慧,(锡安堂出版社,1993,10月),P26-27
- ^ 9.0 9.1 Williston Walker华尔克著,谢受灵译,‘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基督教会史’(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05,2月,10版),P73-74
- ^ Alister E. McGrath麦格夫著,赵崇明译‘Historical Theology: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Chistian Thought,历史神学’(天道书楼有限公司,2004年10月第二次印刷)p.388~392
- ^ Williston Walker华尔克著,谢受灵译,‘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基督教会史’(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05,2月,10版),P158
- ^ Williston Walker华尔克著,谢受灵译,‘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基督教会史’(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05,2月,10版),P154
- ^ Williston Walker华尔克著,谢受灵译,‘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基督教会史’(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05,2月,10版),P61
- ^ Williston Walker华尔克著,谢受灵译,‘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基督教会史’(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05,2月,10版),P62
- ^ 陶理博士主编,李伯明、林牧野合译‘The History of Christianity基督教二千年史’(海天书楼有限公司,2004,11月,普及版首印),P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