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爱

成熟男性与青春期或青春期男性之间的教学关系,通常带有性方面的关系

少年爱(英语:pederasty / paederasty)指古希腊社会中成年男子少年间的男色关系。希腊语 παιδεραστία(Paiderastia)的前缀 παῖς意为“少年”,后缀 ἐραστής意为“情人”[1]。通常少年为关系中的被动方,年纪约莫在12岁到17岁之间[2]。在古希腊社会,少年爱是受到社会认可的习俗。在这种习俗里,成年男子为“爱者”(erastês, lover),主动向青春期男孩求爱,设法让这位男孩成为“爱人”(erômenos, beloved)。尽管此习俗通常涉及到性接触,但该社会关系的主要目的为指导男孩成为男人的公民品德教育,年长方会充当年轻一方在军事、公民方面的教育者和导师[3]

成年男性与少年接吻(红彩陶器,约公元前 480 年,卢浮宫藏)

古希腊之外的社会或文化,也有近似于古希腊少年爱的男色关系而建立在成年男子和少年之间,曾出现于韩国日本中国伊斯兰等社会当中[2]。在日本,众道(男色)存在于武士侍从的主仆关系[4]。中国帝王士人,宠爱清秀貌美(有时扮为女装)的娈童,赞赏其姿色才艺[5]新几内亚岛艾托罗赞比亚部落英语Sambia people认为男孩可借由吞食精液,而成为获得男子气概的男人。在那之后男人成为精液供给者,一直到和女性结婚之前[2]

当代国家将未满最低合法性交年龄视为尚未具备“性自主”的判断能力[6],基于保护儿童和青少年免于性剥削,与未满最低合法性交年龄的儿童和青少年发生性关系会受到政府处罚[7]。当代国家规定的最低合法性交年龄,大多订定于14岁至16岁之间。

词源 编辑

英语 pederasty 源于希腊语 παιδεραστία(paiderastia)。前缀 παῖς(boy)意为“男孩”,后缀 ἐραστής(lover)意为“情人”。而拉丁语 pæderasta 借自柏拉图于《会饮篇》所用的古希腊文,此词于文艺复兴时期首次在英语中出现,写作 pæderastie,表示成年男性与男孩的性关系。

少年爱和制汉语,由希腊语 παιδεραστία 前后缀的翻译组合而成。

特征 编辑

尽管近代社会普遍以为少年爱等于男同性恋,或是少年爱属于一种男同性恋现象,但这些说法都不完全正确。广泛来看,少年爱涉及一些社会发展的因素,因为曾有一些文化从公众层面就认同少年爱的存在。发展出制度化的纯粹男性社群的文化(如早期的军队),都曾认同少年爱,或者将其视为体制的一部分[8]

历史 编辑

古希腊 编辑

 
胡须男子在少年爱传统求爱仪式中摆出“上与下”姿势,他的一只手爱抚著年轻男子的生殖器,而另一只手则抚摸着年轻男子的下巴并看着他的眼睛。[9] (雅典双耳细颈瓶,大约制作于公元前五世纪。)

对于历史上有关少年爱最早的描述,应该在古希腊古希腊少年爱是古希腊时代被当时社会所公开承认的一种社会关系,通常是由一名成年男性和一名青少年组建而成[10] 。这种关系存在于古希腊古风时代古典希腊时代[11] 。一些学者找到这种关系的仪式起源于克里特岛,这种仪式被认为是进入古希腊军事生活和宙斯宗教的入门仪式[12]。根据现存的古希腊裸体男性雕塑,都刻意地把男性的性器官弄得比平常细,因为他们认为少年的性器比较美观。

中国 编辑

中国的男色文化于先秦时已有出现,南北朝时盛行。一些上层社会男性会与少年发生性行为,有些有长久的关系,这些少年称为娈童明清时代,有些上层社会男性会包养少年伶人,称为相公;亦有专门接待男客的年轻男妓,常作女性打扮,称为象姑。龙阳逸史:“大凡做小官的,年纪在十五六岁,正是行运时,到了十八九岁,看看时运退将下来,须要打点个回头日子。”

日本 编辑

日本历史上,少年爱的风气,据美国历史教授鲁普由加州大学出版的《男色江户时代的同性恋》考证,是由唐朝时日本旅唐的僧人空海带到日本。不过有学者指出该传说可能并非史实,而是用于肯定17世纪江户时代流行的男色风气[13]

战国时代很多著名的武将都在有妻室的同时,与少年恋爱并发生性行为,这现象被赋予一个正式化的名称“众道”。而在江户时代,少年爱被称为稚儿

现代观点 编辑

当代国家将未满最低合法性交年龄视为尚未具备“性自主”的判断能力[6],基于保护儿童和青少年免于性剥削,与未满最低合法性交年龄的儿童和青少年发生性关系会受到政府处罚[7]。当代国家规定的最低合法性交年龄,大多订定于14岁至16岁之间。

另外,根据儿童权利公约,公约所称之儿童指未满十八岁之人,但其所适用之法律,规定未满十八岁为成年者,不在此限。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承诺保护儿童免于所有形式之性剥削及性虐待,应当防止:[14]

  • 引诱或强迫儿童从事非法之性活动
  • 剥削利用儿童从事卖淫或其他非法之性行为
  • 剥削利用儿童从事色情表演或作为色情之题材

相关作品 编辑

世纪末少年爱读本 编辑

《世纪末少年爱读本》取材于清代道光年间陈森所著的《品花宝鉴》。书中以两位读书人和两位男伶为主角,描写了当时男伶以色娱人的生活。

少年爱的美学 编辑

《少年爱的美学》由日本正太作家创作的成人杂志,内容为少年之间的性爱。包括(但不限于)女装癖、兽人正太,以及有血缘的亲兄弟间的情愫。

有关杰尼斯的一切-少年爱之馆 编辑

日文原名为《ジャニーズのすべて 少年爱の馆》,于1996年由原属小杰尼斯的平木淳也出版。内容揭露杰尼斯总裁强尼·喜多川对其公司所属男性艺人有不当行为的传闻。

参考文献 编辑

  1. ^ Oxford Dictionaries. pederasty. [2019-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9). 
  2. ^ 2.0 2.1 2.2 ''Pederasty'', An Encyclopedia of Gay, Lesbian, Bisexual, Transgender & Queer Culture, Vern L. Bullough. Glbtq.com. [2015-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8). 
  3. ^ 翁嘉声. 身體之社會建構: 對希臘Pederasty及同性戀之初步探討 (PDF). 成大西洋史集刊. 1997, 7: 1–109 [2019-04-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4). 
  4. ^ 日本戰國時代的「眾道之愛」. [2019-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4). 
  5. ^ 朱丽霞. 明清同性戀文化的詮釋與思考:以明清之際男性同性戀為例. 江淮论坛.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4). 
  6. ^ 6.0 6.1 高级中等学校辅导教师参考手册. 附錄三:青少年保護相關法令常識.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2). 
  7. ^ 摘自《我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马文·哈里斯(Marvin Harris,何睿思 )著,1994,时报文化出版,ISBN 9571312436(繁体中文)
  8. ^ J.D. Beazley, "Some Attic Vases in the Cyprus Museum", Proceedings of the British Academy 33 (1947); p.199; Dover, Greek Homosexuality, pp. 94-96.
  9. ^ C.D.C. Reeve, Plato on Love: Lysis, Symposium, Phaedrus, Alcibiades with Selections from Republic and Laws (Hackett, 2006), p. xxi onli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artti Nissinen, Homoeroticism in the Biblical World: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ranslated by Kirsi Stjerna (Augsburg Fortress, 1998, 2004), p. 57 onli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igel Blake et al., Education in an Age of Nihilism (Routledge, 2000), p. 183 onli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 ^ Nissinen, Homoeroticism in the Biblical World, p. 57; William Armstrong Percy III, "Reconsiderations about Greek Homosexualities," in Same–Sex Desire and Love in Greco-Roman Antiquity and in the Classical Tradition of the West (Binghamton: Haworth, 2005), p. 17. Sexual variety, not excluding paiderastia, was characteristic of the Hellenistic era; see Peter Green, "Sex and Classical Literature," in Classical Bearings: Interpreting Ancient Culture and Histo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9, 1998), p. 146 onli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 ^ Robert B. Koehl, "The Chieftain Cup and a Minoan Rite of Passage," Journal of Hellenic Studies 106 (1986) 99–110, with a survey of the relevant scholarship including that of Arthur Evans (p. 100) and others such as H. Jeanmaire and R.F. Willetts (pp. 104–105); Deborah Kamen, "The Life Cycle in Archaic Greece," i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Archaic Gree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pp. 91–92. Kenneth Dover, a pioneer in the study of Greek homosexuality, rejects the initiation theory of origin; see "Greek Homosexuality and Initiation," in Que(e)rying Religion: A Critical Anthology (Continuum, 1997), pp. 19–38. For Dover, it seems, the argument that Greek paiderastia as a social custom was related to rites of passage constitutes a denial of homosexuality as natural or innate; this may be to overstate or misrepresent what the initiatory theorists have said. The initiatory theory does not claim to account for the existence of homosexuality, but for formal paiderastia.
  12. ^ Schalow, Paul Gordon. "Kukai and the Tradition of Male Love in Japanese Buddhism," in Cabezon, Jose Ignacio, Ed., Buddhism, Sexuality & Gender,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 215.
  13. ^ 兒童權利公約 - 全國法規資料庫.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