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王国希腊语Βασίλειον τῆς Ἑλλάδος罗马化Vasíleion tīs Elládos),是指从1832年到1973年这一时间段之内的希腊,是一个存在于南欧地中海的君主制国家。

希腊王国
Βασίλειον τῆς Ἑλλάδος
1832年-1924年
1935年-1941年
1944年-1973年
格言:Ελευθερία ή Θάνατος  希腊语
“不自由毋宁死”
国歌:自由颂
1973年的希腊王国
1973年的希腊王国
地位王国
首都纳夫普利翁(1832年-1834年)
雅典(1834年-1973年)
常用语言希腊语
宗教
希腊正教
政府绝对君主制(1832年-1843年)
君主立宪制(1843年-1967年)
军事独裁(1967年-1974年)
君主 
• 1832年-1862年
奥托一世(首)
• 1964年-1973年
康斯坦丁二世(末)
首相 
• 1833年
特里库皮斯(首)
• 1973年
安兹鲁佐普洛斯(末)
历史 
• 建立
1832年8月30日
1924年-1935年
• 希腊国(轴心国傀儡政权)
1941年-1944年
1967年-1974年
• 军政府建立共和国
1973年6月1日
面积
1856年47,516平方公里
1921年150,833平方公里
1971年131,944平方公里
人口
• 1856年
1062627
• 1921年
5536375
• 1971年
8768640
货币希腊德拉克马(₯)
ISO 3166码GR
前身
继承
希腊第一共和国
希腊第二共和国
希腊国
希腊第二共和国
希腊国
希腊军政府

历史

编辑

简述

编辑

希腊王国的成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国关系颇大,奧斯曼帝国在希腊的残酷行为酿成希腊独立战争,希腊知识分子建立了希腊第一共和国,制定了扩展至东罗马帝国昔日版图的目标。在俄、英、法三国对奧斯曼的调停之下,希腊因自身实力的不足而放弃使用帝国称号,改采王国制,其作为一个国家的独立地位于1832年召开的伦敦会议中被欧洲列强认可,其作为希腊的民族国家定位也于随后签订的《君士坦丁堡条约》中得到国际社会的保证。

在随后的第一次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希腊借助各国民族主义浓烈的风气,一举从奧斯曼帝国夺取了诸多希腊民族的土地,基本收复了除了安纳托利亚之外所有古希腊历史领土。从1862年开始,希腊引进了北欧的丹麦皇室作为自己的统治者,受到其影响而开始实行先进的君主立宪制度[1],在农业和轻工业领域上迅速现代化。也是在这个时候,由于民族主义和义务教育的普及,新一代的希腊学生能从学校的课本上直接习得关于古希腊的知识,越来越多的希腊人把希腊文明当做作自己的祖先,而非在国家认同上非常模糊的东罗马文明。在此后的十余年,以建立一个纯粹的希腊民族国家为目标的年青政客不断涌现,与认为希腊才是东罗马正统的老政客们展开了长期的内斗。

1918年,伴随着奧斯曼帝国在一战战败,其所有的非土耳其民族的领土都被解体,这些部分有的成为独立国家、有的成为英法的殖民地。希腊王国在此时趁乱入侵,夺取了土耳其安纳托利亚的西半部一圈,希腊政府在当时也对复活拜占庭的版图势在必得。不过在4年后的1922年,现代土耳其共和国的国父凯末尔杀出希腊军队的重围,把绝大部分希腊陆军赶回巴尔干半岛,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土耳其就取得了全面胜利。凯末尔在占领了安纳托利亚全境之后就不再向希腊扩张领土,也没有对希腊提出割地的条款,凯末尔甚至还对希腊承诺:土耳其不会再利用“大奧斯曼主义”恢复旧帝国的版图;希腊作为战败方欣然接受了这个宽松的停战协议,同时宣布说希腊也会放弃东罗马的版图,双方在之后就互相交换居住在各自领土内的希腊人和土耳其人。至此,希腊派与东罗马派的政治斗争以希腊派的胜利作为结束,希土两国也从多民族帝国双双转化为单一的民族国家,希腊的版图在之后就趋于固定,不再变动。

虽然在国家定位上的问题解决了,不过希腊马上又需要在共和制和君主制、独裁与民主中进行抉择。这种国家层面的举棋不定持续困扰著希腊此后的50年时间,但这期间因为没有发生对外战争,所以全部动乱都集中于希腊的版图之内,对外则一直维持和平至今。1924年,君主制一度被军方废除,改为第二共和,但这个共和国却是独裁政体,和君主立宪时期的希腊相比其实是制度上的倒退;人民对独裁共和国日渐不满,随后又于1935年武装恢复君主立宪。1941年,轴心国占领了希腊并扶植了傀儡政权希腊国,这个希腊国又改回了独裁共和制。1944年,在二战同盟国的帮助下,希腊王国以不对外出兵的方式完成了第二次复辟。1967年,希腊军方第二次发动政变建立右翼政权,但名义上依然保留着希腊王国这一名号。所以,狭义上的希腊王国其实在1967年就已经毁灭,这之后的希腊王国只是拥有“王国”的名字,但实际上已经变质为了共和制;而广义上的希腊王国则是在1974年军政府垮台之时才算灭亡,因为此时的希腊国名称才正式的从“希腊王国”改为“希腊第三共和国”。

维特尔斯巴赫王朝

编辑
 
奥托一世

希腊人于1821年开始反抗奧斯曼土耳其,并一直激战至1829年;1828年由爱奥尼斯·卡波季斯第亚斯带领希腊迈向独立,同时当选为共和国的首任总统。然而他却在1831年遭到暗杀身亡。此后全国陷入了一片混乱;列强决定介入并计划成立一个王国。在1832年伦敦会议中,英、法、俄三国指派巴伐利亚维特尔斯巴赫王朝、年仅十七岁的奥托王子为希腊王国的第一位君主,是为奥托一世,并规定希腊王国与巴伐利亚王国永远不许合并。由于当时奥托一世尚未成年,于是就由三位辅政大臣执政。到了1835年,奥托一世才亲政。

九月三日革命

编辑

1843年,一般大众普遍对奥托一世及巴伐利亚王室的专断行为感到不满,而开始要求制宪、改采君主立宪。奥托拒绝。于是同年的9月3日,一支步兵团在Dimitri Kalergis上校,以及备受尊敬的指挥官Yannis Makriyannis的带领下包围了皇宫。扬言倘若国王不制宪,就不会解散。奥托迫于压力,只得答应。召开国民大会以回应众人的请求。

结果1844年的首相约安尼斯·科莱提斯推翻了宪法的自由条文,与国王共同建立一个“议会独裁制”。于是1843年胜利的不是立宪主义者,而是独立战争时的领袖。希腊只不过从巴伐利亚人的外族独裁统治换为希腊人的内部独裁统治而已,他们都没有执行民主的原则。这是因为民主自由的价值观与精神从未在希腊人心中普及或建立,希腊仍是东方色彩浓重的农业国度,而非西欧进步的工业社会。

丹麦王朝

编辑
 
希腊人的国王乔治一世

丹麦王朝的全称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格吕克斯堡王朝”,在前代国王奥托一世在1862年被罢黜后,由来自丹麦的威廉亲王即位,是为乔治一世。他一共在位五十年。在这段期间,希腊的版图大为扩张(在他加冕后不久,英国便把爱奥尼亚群岛割给希腊);同时,在经济方面也有大幅成长。1913年,就在希腊即将于第一次巴尔干战争获胜之际,他在塞萨洛尼基遇刺身亡。

1896年4月6日,第一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开幕。

乔治一世死后,由其子康斯坦丁一世继位。他在德国受过教育,并且还娶了德皇腓特烈三世的女儿苏菲亚。因此也算是德国人,而拒绝首相埃莱夫塞里奥斯·韦尼泽洛斯参与三国协约的建议。使希腊一开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

然而,此举引起部分人士的反对,双方意见相左。各自在雅典与塞萨洛尼基成立政府,造成分裂的局面。1917年希腊还是加入了三国协约阵营;而康斯坦丁一世则被迫让位给他的儿子亚历山大。战后,希腊获得小亚细亚的一些土地作为补偿。

亚历山大国王于1920年被猴子咬伤而逝世,由康斯坦丁一世重新继承王位。但稍后发生的第二次希土战争中希腊军队惨败,致使他又被罢黜下台。不久于西西里岛的流放地逝世。

其后,乔治二世继位。1924年,他因第二共和的成立而离位。1935年,乔治·康迪利斯将军发动政变,将共和政府推翻;并举办公民投票恢复君主制,乔治二世复辟。1936年,爱奥尼斯·美塔萨克斯发动政变,建立八月四日体制。1941年德国、意大利和保加利亚入侵希腊后他与全体王室成员流亡到埃及,希腊王国被瓜分占领,德国控制雅典和塞萨洛尼基,保加利亚占领色雷斯,其余由意大利占领。1943年意大利投降,德国除色雷斯外大致控制希腊全境,1944年德军和保加利亚军队撤出希腊,英国军队逐渐控制希腊,直到二战完结,希腊王国复辟,于1946年回国复位,直到1947年去世。

乔治二世的继承人为保罗一世,他在位至1964年。而其子康斯坦丁二世则在1967年12月为上校团驱逐,并由上校团所指派的摄政王取而代之。1973年,在军政府所主导的公投下,废黜王政。同年6月,乔治·帕帕多普洛斯出任总统。

1974年军政府垮台后,康斯坦丁二世返国,随后希腊举行共和制公投,终止君主制度,希腊王国至此宣告灭亡,走入历史。

君主

编辑

自奥托一世到康斯坦丁二世,共历任七位国王。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Fotakis (2005), pp. 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