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炳勋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5年4月15日) |
厐炳勋(1879年10月25日-1963年1月12日),字更陈,1879年10月25日生于河北省新河县,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
厐炳勋 | |
---|---|
昵称 | 厐瘸子 |
出生 | ![]() | 1879年10月25日
逝世 | 1963年1月12日![]() | (83岁)
效命 | ![]() |
军种 | ![]() |
服役年份 | 1900-1947 |
军衔 | 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 |
部队 | 第40军,第三军团司令,第24集团军总司令,国军新一路军总司令 |
参与战争 | 北伐,中原大战,抗日战争 |
获得勋章 | 青天白日勋章 |
其他工作 | 餐馆老板 |
生平编辑
早年编辑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8年5月25日) |
孙岳部时期编辑
本为国民军孙岳旧部,冯玉祥部属,中原大战末期时因遭到东北军与北伐军夹击而倒戈投靠张学良,在投降前为了补充失去的兵力,偷袭仍为友军的张自忠部队,造成日后两人关系不和。
在中原大战后,张学良将其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军,庞炳勋任军长,虽然号称一个军,但下属兵力只有一个40师,同时没有地盘,成为其西北军大老不相称的杂牌军级单位。在东北军失去领土后,厐炳勋与旗下部队长期驻扎在河南。
抗日战争时期编辑
抗战时亦响应国民政府开赴前线作战,在徐州会战时以一师之兵挡住了日军第5师团进攻临沂,并成功支撑到张自忠率领五十九军前来救援击退来犯日军,成为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基石。因徐州会战军功,厐炳勋升官为第三军团军团长兼任第四十军军长兼任第三十九师师长。民国28年升任第24集团军总司令,民国29年兼任河北省主席、中央监察委员。
在河北省作战上主要是依靠敌后游击战为主,随着日军在华北的反游击、清剿扫荡下,24集团军在当地折兵损将。
投日编辑
1943年4月日军发动太行山战役扫荡当地的24集团军主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加上先前降日的旧部孙殿英的劝说于1943年5月投降日本,并于汪精卫政权中任暂编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一职,后任开封绥靖公署主任,然而其降日后仍有相当大的独立运作空间,任职之处成为重庆政府与南京政府的中介处,成为各方沟通的桥梁,因此国民政府在战后并未对其定罪。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厐炳勋因其军功与敌后维持与重庆政府的联系等缘故,并未遭到政府清算,随即被蒋中正任命为先遣军司令负责受降事宜。
国共战争时期编辑
1946年,在国军第四十军遭解放军歼灭后,厐炳勋召集将其建立的汪伪四十军与四十军残部重新整编为师,1947年“哭陵事件”被郭汝瑰陷害离职成为平民,流寓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