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梅(1916年—1981年)原籍河南新郑,生于河南开封市,于河南省立第一中学和省立第一师范高师部毕业,后在河南大学文史系就读,师从历史学家范文澜,与姚雪垠李蕤等名作家为同时期河南大学同学。

人物经历

编辑

张剑梅21岁时担任河南《民国日报》的特约社论撰述,同时兼任河南《大刚报》及河南文化行动委员会《行动》月刊编辑。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剑梅中断大学学业,赴重庆再入新闻界投入抗战。在担任重庆中央日报》记者期间,张剑梅以特派战地记者的身份,远赴条件艰苦、交通落后、通讯极为不便的西北绥远抗日前线,采访前线抗战将士,报道汉蒙百姓困苦生活,反映民众对战后新生活的企盼。张剑梅以“胜利前夕看西北”、“内蒙散记”、“将军苦战十四年”、“达拉特旗社会”、“穿过准格尔旗”、“踏上伊盟沙漠”等系列报道,连载刊登在1944年至1945年的重庆《中央日报》上。

抗战胜利后,张剑梅随孙连仲将军飞赴北平,报道古都光复和国民政府接受日军投降仪式的盛况。其后,张剑梅出任上海申报》特派员和《申报》驻北平办事处主任,负责华北东北的新闻报道。张剑梅在担任《申报》特派员、特派记者期间,全程参与了当年国共谈判和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军调部)的新闻采访,客观中立地报道国、三方代表的立场态度,以及谈判调处的过程和进度,包括最终和谈失败的结果和遗憾。张剑梅作为中外新闻记者团主要成员,曾随军调部三人小组(马歇尔、周恩来张治中)飞赴延安集宁济南徐州等地,实地采访三人小组调处和平的努力,先后在《申报》发表“随马帅视察散记”的系列报道,在其中“延安神秘色彩”、“叱咤风云人物将成为和平时代栋梁”的通讯中,他客观平实地描述了当年身处陕北的中共第一代领导人。

1949年后,张剑梅留在北京,转入教育部门工作,先后在中央教育部视导司、《人民教育》杂志做编辑工作,还在教育部直属函授学院教过中文;文化大革命后,任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参与创办核心学术期刊《教育研究》,1981年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