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日报

中国国民党报纸
(重定向自中央日报

中央日报》,为中国国民党创办之中文机关报,由何浩若于1928年2月创刊于上海彭学沛为首任总编辑。1949年随中华民国政府迁至台湾。2006年实体报停刊,实体报总计发行28,356号,之后改为网络报形式发行直到2018年。

中央日报
二战后在南京复刊的中央日报头版
持有者中国国民党
创刊日1928年2月
停刊日2006年6月1日
语言繁体中文
总部台湾台北市中山区八德路二段260号
售价(不适用)
网站官方网站(服务器已关闭,网站无法打开)
Facebook主页
华夏大楼是《中央日报》在台北期间的总部,中央电影公司进驻后改名为“中影八德大楼”

中央日报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大陆时期之代表性的官方媒体。 1949年中央政府撤退到台北市后接续在台湾发行五十余年,为国民党党营文化事业成员。报禁开放前销量很高,1960年代至1980年代间与《中国时报》和《联合报》并称为“三大报”。第一次政党轮替以前与《青年战士报》(今名《青年日报》,目前为国防部机关报纸)同为宣导官方立场的主要媒体。

香港大公报》与马来西亚光华日报》是少数历史比《中央日报》长的中文报纸。

历史沿革 编辑

中国大陆时期 编辑

《中央日报》创办的情况比较复杂。1926年12月,随着北伐战争的顺利推进,广州国民政府迁到武汉。1927年3月22日,武汉国民政府汉口创办《中央日报》,社长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顾孟余兼任,总编辑为陈启修。陈启修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所以有一批共产党员和左翼人士参加编辑,如沈雁冰孙伏园等。所以在“四一二事变”后,有不少反蒋中正的文章发表在《中央日报》上。7月15日,“宁汉合流”,武汉《中央日报》于9月15日停刊,共出版176号。台湾新闻史学界为《中央日报》修史时,一般不算入此段时期的《中央日报》。

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就有设立机关报的筹议。正逢上海《商报》停刊,于是国民党接收了其一切设备,利用这些设备,于1928年2月1日在上海创办了《中央日报》,孙科董事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丁惟汾任社长,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潘宜之兼任总经理彭学沛任总编辑。编辑委员会由各方代表人物组成:胡汉民邵力子罗家伦傅斯年邵元冲唐有壬马寅初王云五潘公展郑伯奇[1]。2月10日,《中央日报》发刊词中公开表示:“本报为代表本党之言论机关报,一切言论自以本党之主义政策为依据。”[2] 1928年6月,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了《设置党报条例草案》等三文件。《中央日报》于1929年2月1日迁址南京。《中央日报》迁址南京后,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党报委员会领导,中宣部部长叶楚伧兼任该委员会主席,下设经理部、编辑部;迁址南京后首任总编辑为严慎于,后由鲁荡平赖琏相继接任。南京《中央日报》特别强调以“拥护中央,消除反侧;巩固党基,维护国本”[3] 为职责。

九一八事件”之后,面对新局势,国民党在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前夕,特地召开中央执行委员会临时会议,通过关于《改进宣传方略案》和《改进中央党部组织案》的决议,对改进和加强新闻宣传提出了很多有益意见。据此,《中央日报》率先改组。《中央日报》社原实行总编辑制,社长由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兼任,1932年3月1日改行社长制,脱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改为党营媒体。1932年5月,37岁的程沧波被任命为改组之后的《中央日报》第一任社长,言论报道上直接对国民党中央负责,行政上独立,内部管理实行社长领导下的总编、总经理负责制。1932年,《中央日报》先后增出《中央夜报》、《中央时事周报》。

1935年,《中央日报》开始使用轮转印报机,日出3大张,每日销售数由8,000份增加到30,000份。同年10月,在南京市中心新街口建成了中央日报大楼。由于庐山开办“军官训练馆”,军政人员一时云集,于是《中央日报》在1937年6月开办庐山版。

对日抗战爆发后,《中央日报》先迁至长沙,后到重庆,于1938年9月在重庆复刊,此后又增设长沙版、昆明版、成都版、西康版、贵阳版、屯溪版、桂林版、福建版。《中央日报》西迁重庆7年,报社经历5次改组,社长、总编辑、总主笔、总经理等,均先后更换5任。

  1. 1938年从英国回到重庆的程沧波,获得陈布雷支持出任《中央日报》社长。1938年9月1日《中央日报》在重庆复刊。因为给重庆《大公报》“星期论文”专栏撰稿为由,被蒋介石批评“办党报的党员必须像党员”。另一说,1940年秋程沧波因与《中央日报》国际版主笔储安平的妻子端木露西发生桃色新闻而下台[4]。已任职八年半《中央日报》社长的程沧波辞职后,应于右任邀请出任监察院秘书长。总编辑张客年、总主笔周邦式、总经理贺壮予等一套班子集体下台。
  2. 程沧波走后,原任三青团宣传处长的何浩若接任《中央日报》社长。与中央宣传部关系较深的刘光炎任总编辑。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教授兼外交系主任陈石孚任总主笔。《中央日报》名义上属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业务听命于以陈布雷为首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侍二处。何浩若与陈布雷等官邸派人物素无深交,事先很难沟通,事后解释又难以做到,许多实际问题无法解决。何到职3个月,1941年初改任行政院经济部物资局局长。
  3. 1940年12月中央社总编辑陈博生继任《中央日报》社长。陈博生带《晨报》一批办报老手到任。由于《中央日报》财务困难,经常从《新华日报》社借纸张;《新华日报》社也向《中央日报》社借铜模用于浇铸铅字。再加日机轰炸造成重庆市区经常停电,《中央日报》社往往出版很迟。1942年陈被迫辞职,复任中央社总编辑。
  4. 上海《民国日报》编辑及《晨报》总主笔、上海市党部执行委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三青团常务干事陶百川继任《中央日报》社长。潘公展兼任总主笔,主持言论。1942年12月27日,《中央日报》刊出独家新闻《中美、中英新约明年元旦正式公布》。外交部部长宋子文认为泄漏了外交机密,蒋写了手喻将《中央日报》总编辑袁业裕交付军法审判。陶百川请陈布雷、叶楚伧潘公展等人转圜,袁业裕被交保释放;中央社编辑主任钱沧硕出任报社总编辑,因新闻标题与陶闹僵了辞职。陶请陈德征来报社帮助看稿,实际负责总编辑职责。蒋介石知道后手令对陈德征“永不录用”。1943年3月29日召开三青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日报》发表社论《这一代要比上一代更好》,触怒了三青团太子系及黄埔系。陶无法摆平此事,只好辞职。
  5. 陈布雷、陈果夫、陈立夫保荐赴重庆出席国民参政会的浙江省党部《东南日报》社长胡健中出任《中央日报》社长。为了安抚胡健中接任这个动则得咎的职位,陈布雷之弟陈训悆任总编辑, 蒋的文学侍从陶希圣任总主笔,陈果夫的隔房堂弟陈宝骅任总经理。1943年11月15日胡健中到任视事,但一直仍摇领《东南日报》社长。陈训悆与陶希圣就住在侍二处,与陈布雷朝夕相见,掌握第一手的指示。从此《中央日报》在办报、经费等老大难问题上风平浪静。直到抗战胜利还都。1946年夏胡健中辞去《中央日报》职,创办上海《东南日报》,成立东南新闻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任常务理事、总经理兼社长,专心经营《东南日报》上海版和杭州版。

1947年,《中央日报》股份改造,成立“中央日报社股份有限公司”。

1948年《中央日报》社开始筹办台北版,做应变准备。1949年,南京总社社长马星野带着总社的大批工作人员和大部分器材、设备到了台北,于1949年3月12日出版台湾《中央日报》。

台湾三大报时代 编辑

台湾戒严时期,《中央日报》身为中国国民党党营媒体,享有特殊地位。所有政府机关、学校,奉国民党各地方党部指示,一律订阅《中央日报》,为《中央日报》提供稳定收入来源。1984年10月8日,《中央日报》在台北市八德路二段256号举行总社新厦“中央日报大楼”奠基典礼,《中央日报》董事长曹圣芬、《中央日报》社长姚朋中国国民党秘书长蒋彦士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文化工作会主任宋楚瑜、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考纪委员会主任周应龙共同奠基,共有地上11层楼与地下3层楼,基地一千七百余,总楼地板面积八千余坪,建成后将取代位于台北市忠孝西路一段83号且已有20年历史的《中央日报》总社。台北市八德路“中央日报大楼”土地为报社于1982年以新台币3.9亿元向台湾铁路管理局购得,后于1999年该大楼连同土地以新台币27.58亿元售予国民党另一党营企业中央电影公司。关于政府机关统一订阅,被部分人士的批评为“以国库资助《中央日报》营运”;关于八德路大楼低价买入的批评,则为“国有财产直接变为党产,不当利益输送的典型案例”之嫌。

1983年4月26日11时许,位于台北市忠孝西路一段83号的《中央日报》总社一楼发生爆炸案,12人被炸伤。法务部调查局证实本案与22分钟前发生的《联合报》总社9楼电机房爆炸案(两案合称“两报爆炸案”)是同一批人发动的炸弹恐怖攻击,放置炸弹者是黄世宗、策划者是台湾独立建国联盟主席张灿鍙、指挥者是台湾独立建国联盟美国本部副主席陈南天、执行指挥与接应者是人在巴西李朝望,但黄世宗早已偷渡离开台湾且至今未曾被逮捕[5]

1985年8月16日,宋美龄函电蒋经国

“‘匪’‘人民日报’已在出版,其排字方式标题醒目,字型有三、四种大小不同者,利于阅读。我《中央日报》皆数十年前之老排版,较长报导因囿于规格,使续读费时寻找,失去传递消息之初衷。但我亦不必抄袭‘匪’格式为要。辱暑中,特别注意休息、饮食。

八月十六日”[6]

1985年8月21日,蒋经国函电宋美龄:

“‘匪’‘人民日报’在美出版,目的在分化侨社对国家之向心,极其险恶。《中央日报》航空版,正在切实检讨调整版面、充实内容、增加发行量之中。又筹画由《英文中国日报》编印每周画页,透过卫星传送世界日报分赠海外读者。儿近尚身心如常,唯恳母亲倍加珍护。肃叩 福安。
儿 经国跪禀
八月二十一日”[7]

衰落 编辑

解严后,报禁解除,《中央日报》民营化,以国民党为最大股东,实际编辑团队亦以国民党干部为主。《中央日报》与同业一样,每日出刊的总张数增加为六大张。但《中央日报》因传统官营色彩浓厚,编辑版面保守,不及其它报纸灵活生动,发行量每况愈下。当时网络媒体开始盛行,读者阅读习惯改变,实体报纸发行量普遍下滑,各报均进入衰退期,《中央日报》亦无法幸免。

1994年10月,《中央日报》非法解雇记者苏诤,苏诤向“901新闻自主推动小组”(台湾新闻记者协会前身)申诉;1994年11月,901新闻自主推动小组调查本案,认定《中央日报》不合理解雇,要求《中央日报》让苏诤复职,是901新闻自主推动小组第一个保护记者工作权的个案。[8]

1995年,国民党内延续“主流、非主流”斗争,出现党员要求分党产的声浪。当时的国民党秘书长许水德有鉴于此,要求文工会研究是否以免费方式发送小组长一份《中央日报》,以平息党内要求分党产的声音。当时的《中央日报》社长唐盼盼认为,如能争取到党中央免费发送《中央日报》,一方面可以增加《中央日报》的报份,另方面也可以强化他与许水德的关系,于是承接此一任务。不过,由于国民党小组长与《中央日报》订户高度重叠,小组长收到免费的《中央日报》后就把原先出钱订阅的《中央日报》退掉,造成《中央日报》有费报份大幅滑落,损失三分之二左右的报份。《中央日报》因而元气大伤,无法与《中国时报》、《联合报》并列三大报,此后被《自由时报》追过。

1996年6月26日,民进党台北市长陈水扁台北市政府市政会议中指示,禁止台北市政府所属各机关学校刊登广告与统一订阅《中央日报》,理由是:⑴《中央日报》要求台北市政府刊登招标或采购公告,强迫机关学校订报;⑵他不满意《中央日报》报导台北市政方式。此举遭到外界的批评和质疑。[9]

1996年7月,针对陈水扁指示禁止台北市政府所属各机关学校刊登广告与统一订阅《中央日报》案,《中央月刊》报导,“《中央日报》是国民党党营的报纸,陈水扁是民进党籍市长;不知是否党籍情结作祟,陈水扁总把登在《中央日报》上有关市政报导当成国民党在修理他的文章。……后来记者们追踪报导,市府各机关学校订《中央日报》的单位也同时订其他报纸,《中央日报》未享受任何特权;而在民政局赠区委、里/邻长报纸统计中,《中央日报》所占比例极少,也证明该报并未运用特权强迫市府单位订阅;所以陈水扁‘打倒特权’选《中央日报》发作,也选错了对象”,而陈水扁发动拒订《中央日报》的可能原因是该报批到了陈水扁的逆麟:

  • 1996年6月21日,《中央日报》报导台北市政府研究发展委员会委托学者调查台北市政府组织文化与员工心态,调查结果显示过半数受访员工不满本身工作现况,半数受访员工认为升迁管道不顺畅,八成受访员工认为工作分配劳逸不均,超过六成受访员工认为工作“多做多错”,《中央日报》短评据此认为台北市政府员工人心浮动、主政者应三思。
  • 1996年6月23日,《中央日报》报导,虽然台北市政府新闻处于该年年初编印、只发给特定对象的《职员手册》内的“职员录”已将以往刊登的职员住处电话号码删除,但是台北市政府在未取得全部台北市议员同意的情况下以“便利民众洽公”为由将全部台北市议员住处电话号码编入该年春季编印、发给台北市民每户一册的《便民手册》,台北市议员林晋章因此抨击台北市政府人事处“保护员工,牺牲议员家安宁”。
  • 1996年6月24日,《中央日报》报导〈拆除违建 陈水扁乏善可陈〉,副标题为〈五万七千余件未拆 较之往年无明显进步〉,文中叙述:“除了去年年底台北地方法院前院长胡致中位于金华街宿舍加盖违建被拆、到今年初蒋孝刚位于士林至善路三段的别墅违建亦遭强制拆除外,(民国)八十四年违建查报件数创历年新高,有15103件,已拆9000件、未拆6103件,拆除率只有六成。”
  • 陈水扁发动拒订《中央日报》当日,《中央日报》报导台北市议员杨镇雄陈永德林瑞国提案,立委秦慧珠等十多位议员连署,将于台北市议会临时会期提案请台北市政府于该年12月25日前比照核四公投模式办理“扩大民意调查”以公评台北市交通是否获得改善,确定陈水扁承诺“两年改善台北市交通,无改善就下台”之政治责任;《中央日报》同版报导,台北市政府交通局局长贺陈旦表示不支持该案:“交通改善与否,必须有客观的评估方法,不是公民投票可以决定。”
  • 陈水扁发动拒订《中央日报》当日,《中央日报》报导,台北市政府当初提列发放老人津贴的预算新台币九十二亿元被台北市议会删减新台币三十亿元,结果老人津贴发放作业告一段落之后,只有半数合格老人领取津贴,预算余额为新台币二十九亿余元;《中央日报》短评说,台北市政府想讨好老人,老人们因受不了台北市政府繁琐的行政作业而反应冷淡,因为老人们必须准备一大堆证件、盖好多章、还要排队才能领老人津贴,少带一样东西就要再跑一趟,形同领救济金,有损自尊;《中央日报》短评结论说:“金钱不是万能。用钱笼络人心,处置不当,适得其反。”[9]

2000年政党轮替后,由于过多政治版面、内容与社会脱节,《中央日报》除传统国民党员及图书馆外,一般民众罕有阅读甚至订阅,零售销售据点也大量减少。《中央日报》开始出现赤字,平均每月亏损新台币844万元,累积亏损新台币8亿余元。

解严后,不断有“党政军退出媒体”的声音;特定政党持股过重或由政治人物经营的媒体,如《中央日报》、《自由时报》、中国电视公司民间全民电视公司等,均饱受抨击。而2000年政党轮替后,过去政府财政档案公开,中央日报大楼等来源有问题的资产亦成为抨击的目标。舆论压力下,《中央日报》的主要经营者国民党亦开始寻求出脱持股。

实体报停刊 编辑

2002年4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裁示推动《中央日报》人事精简案,《中央日报》编制由326人调整为90人。马英九接任国民党主席后,积极寻求买家接手《中央日报》。2005年国民党有意出售《中央日报》及《中华日报》时,因《中央日报》的负债大于资产,无人有意承接;此时又提出“转赠连战”一案(当时连战已经转任国民党荣誉主席),部分干部如总编辑江伟硕、副总编辑樊祥麟等,都被交代准备因应新局,但悬宕未决,不了了之。同时有媒体报导,国民党大老陈立夫的家属有意承接《中央日报》,但国民党中央对《中央日报》的态度暧昧不明,导致最后议案无疾而终。

2006年5月24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中央日报社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处分案》,停止挹注《中央日报》每年新台币9,000万元的补助经费,避免实体报纸的出刊继续造成《中央日报》财政负担。2006年6月1日,《中央日报》停刊。《中央日报》停刊的消息相当突然,未依《劳动基准法》向员工预告停业,所有员工突然一起失业,引起《中央日报》产业工会激烈反弹及抗争。

2006年5月24日,《苹果日报》根据《中央日报》员工爆料内容报导,黄辉珍在《中央日报》社长任内“为当时的总统李登辉出言论集,花掉(新台币)十五亿元”;同日,黄辉珍否认[10]

网络报停止更新 编辑

据中央社报导,因为投资方“伟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资金不足,《中央日报网络报》14名员工于2018年6月接获离职通知,离职时间为2018年5月31日。《中央日报网络报》页面停止更新。[11]当前无法连上。

原来与YAHOO奇摩、PCHOME等门户网站新闻合作的商标超链接,现在被导引到另一个网站《大华网络报》,而《大华网络报》的网站架构与新闻、评论等内容,基本上与停刊之前的《中央日报网络报》几乎相同,但没有资讯显示营运者是否相同。[12]

据询问《中央网络报》官方粉丝专页,目前暂停一段时间再出发,现处解散状态,预计2020大选之后重振旗鼓。当前建议关注言论方向一致之《大华网络报》。但截至2021年7月,该报脸书粉专仍处在停止更新中。

特色内容 编辑

《中央日报》的副刊,名为“中央副刊”,简称“中副”,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及《联合报》“联合副刊”同为1970年代至1980年代的主要文学发表媒介,许多作家都在中央副刊上贡献过一方笔墨,中央副刊也成就了许多的作家。由于《中央日报》有发行航空海外版,中副除了反共文学怀乡文学之外,也经常刊登海外留学生作品。中副的特征之一是版面下方的读者投稿笑话“趣谭”以及美国漫画白朗黛》(Blondie)。

“地图周刊”也是《中央日报》的重要特征。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第1095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
  2. ^ 蔡铭泽:《中国国民党党报历史研究》52页,团结出版社,1998年
  3. ^ 赖光临:《七十年中国报业》124页,台湾中央日报社,1981年版
  4. ^ 程沧波、端木露西与“妇女回家”,中国侨网,2007-06-29. [2020-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22). 
  5. ^ 黄柏龄戴荣贤 台北报导,〈台湾恐怖攻击 民72年央报惊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华视新闻,2011年1月24日。
  6. ^ 周美华萧李居编,《蒋经国书信集——与宋美龄往来函电》(下),国史馆出版,2009年,第581页。
  7. ^ 周美华、萧李居编,《蒋经国书信集——与宋美龄往来函电》(下),国史馆出版,2009年,第582-583页。
  8. ^ 〈经调查中央日报记者遭不合理解雇〉 Archive.is存档,存档日期2012-07-09,《媒体劳动权资料库》,2010年1月6日。
  9. ^ 9.0 9.1 李竹园 文,〈真凭实据报导并未逾越 中央日报何事触怒陈水扁?〉,《中央月刊》1996年7月号(第29卷第7期)第51至52页。
  10. ^ 王炯华 台北报导,〈中央日报6月走入历史〉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苹果日报 (台湾)》2006年5月25日。
  11. ^ 卞金峰、谢佳珍台北5日电,〈中央网络报传收摊 高层:仅是内部人员更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通讯社》2018年6月5日,
  12. ^ 中央网络报,〈本报社评--配合美国制裁大陆 恐自讨苦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Yahoo奇摩新闻2018年5月7日刊出,2018年8月5日查阅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