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县
张掖县 | |||||||||||||||||||||
---|---|---|---|---|---|---|---|---|---|---|---|---|---|---|---|---|---|---|---|---|---|
隋朝至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县 | |||||||||||||||||||||
606年-781年 851年-884年 1724年-1959年 1961年-1985年 | |||||||||||||||||||||
国家 | 隋朝至 中华人民共和国 | ||||||||||||||||||||
历史 | |||||||||||||||||||||
• 成立 | 606年 | ||||||||||||||||||||
• 废除 | 1985年 | ||||||||||||||||||||
| |||||||||||||||||||||
今属于 | 中国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 |
沿革
编辑隋朝
编辑大业二年(606年),改甘州治所酒泉县为张掖县。大业三年(607年),改甘州为张掖郡,仍治张掖县。[1]
唐朝
编辑武德二年(619年),占领张掖县。天宝元年(742年),改甘州为张掖郡,仍治张掖县。乾元元年(758年),复张掖郡为甘州,仍治张掖县。
永泰二年(766年),张掖县陷于吐蕃。大中五年(851年),张议潮收复张掖县,仍为甘州治所。中和四年(884年),张掖县陷于回鹘,成为羁縻县。[2]
清朝
编辑雍正二年(1724年),裁甘州左卫与甘州右卫,复置张掖县,为甘州府附郭县。[3]
中华民国
编辑民国2年(1913年)4月,废除甘州府,设置河西道(道尹驻武威县),张掖县改隶河西道。民国3年(1914年)5月,河西道改名甘凉道,张掖县仍隶之。民国16年(1927年),废甘凉道,张掖县直隶于甘肃省。民国24年(1935年),甘肃省设置行政督察区,张掖县隶第六区(专署驻武威县)。[4]
民国38年(1949年)9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张掖县。9月25日,张掖县人民政府成立,张掖县成为陕甘宁边区张掖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5]
中华人民共和国
编辑1950年5月,撤销张掖分区,张掖县改属武威专区。1955年4月,张掖县人民政府改称张掖县人民委员会。1955年10月,武威专区与酒泉专区合并为张掖专区(专员公署驻酒泉县),张掖县改属张掖专区。1957年4月,张掖县成为张掖专员公署驻地。
1959年8月,撤销张掖县,成立张掖市人民委员会筹备委员会(地级)。1961年12月,撤销张掖市,恢复张掖县。1968年4月,废除张掖县人民委员会,设立张掖县革命委员会。1969年10月,张掖专区改称张掖地区,革命委员会仍驻张掖县。1980年7月,张掖县撤销革命委员会,恢复人民政府。
人口
编辑- 1908年:7.4万人
- 1921年:8.6万人
- 1927年:10.6万人
- 1934年:17.4万人
- 1939年:14.8万人
- 1944年:17.3万人
- 1949年:22.0940万人
- 1950年:23.3895万人
- 1955年:26.0552万人
- 1960年:28.0254万人
- 1965年:26.3758万人
- 1970年:31.5940万人
- 1975年:35.4385万人
- 1980年:37.0530万人
- 1985年:39.4178万人[6]
长官
编辑- 张掖县令(606年-781年)
- 张掖县令(851年-884年)
- 张掖县知县(1725年-1913年)
- 田玉芝(1725年-1728年)
- 景燕(1728年-1730年)
- 李廷桂(1730年-1742年)
- 周世清(署理,1742年-1743年)
- 朱元裕(1743年-1748年)
- 朱式谷(1748年-1749年)
- 蔡理可(1749年)
- 李炳文(署理,1749年-1750年)
- 何世宠(1750年-1751年)
- 顾继祖(署理,1751年-1752年)
- 杜荫(1752年-1754年)
- 吴国柱(署理,1754年)
- 王廷赞(署理,1754年-1755年)
- 周克开(署理,1755年)
- 陈棅(1755年-1757年)
- 王廷赞(1757年-1761年)
- 行仁(署理,1761年-1762年)
- 王廷赞(1762年-1763年)
- 富斌(署理,1763年-1765年)
- 张若瀛(署理,1765年-1766年)
- 王廷赞(1766年-1770年)
- 陶士麟(1770年-1777年)
- 陈澍(署理,1777年-1779年)
- 麻宸(1779年-)[8]
- 张掖县知事(1913年-1927年)
- 周廷元(1922年-1924年)
- 阎权(1925年)
- 柴春林(1926年)
- 张掖县县长(1927年-1949年)
- 张友芬(1927年)
- 刘广勋(1927年-1928年)
- 马风图(1928年-1929年)
- 戴瑾珊(1931年)
- 张仞干(1932年2月-11月)
- 邵永庆(1932年11月-1934年2月)
- 廖万迳(1934年2月-1936年1月)
- 曹英(1936年1月-1937年6月)
- 魏泰兴(1937年7月-11月)
- 马鹤年(1937年6月-1938年2月)
- 马继周(1938年2月-1940年3月)
- 王振纲(1940年3月-1941年1月)
- 邵体璋(1941年1月-1942年3月)
- 莫志泉(1942年3月-9月)
- 张怀琨(1942年9月-1944年3月)
- 张仰文(1944年4月-7月)
- 何让(1944年7月-1946年6月)
- 黄志安(1946年6月-1947年)
- 杨慕震(1947年7月-1949年5月)
- 胡步虬(1949年5月-9月)
- 张掖县人民政府县长(1949年-1955年)
- 曾耀(1949年9月-1952年12月)
- 王佳邦(1952年12月-1954年3月)
- 耿尚俊(1954年3月-1955年3月)
- 贺德贵(1955年3月-4月)
- 张掖县人民委员会县长(1955年-1959年)
- 贺德贵(1955年4月-1956年1月)
- 黄振武(1956年1月-10月)
- 李维先(1956年10月-12月)
- 刘守贤(1957年1月-1959年2月)
- 张掖县人民委员会县长(1961年-1968年)
- 唐凤仪(1961年12月-1966年5月)
- 张掖县革命委员会主任(1968年-1980年)
- 贺启文(1968年4月-1971年4月)
- 周广智(1971年4月-1974年1月)
- 王金发(1974年10月-1978年3月)
- 段仰福(1978年3月-7月)
- 朱发荣(1978年8月-1980年7月)
- 张掖县人民政府县长(1980年-1985年)
- 朱发荣(1980年7月-1983年10月)
- 邢志广(1983年10月-1985年12月)[5]
参考文献
编辑- ^ 施和金.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隋代卷.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年: 第162页.
- ^ 郭声波.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唐代卷.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年: 第1025-1026页.
- ^ 傅林祥等.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清代卷.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3年: 第381-394页.
- ^ 傅林祥、郑宝恒.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华民国卷.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 第408-418页.
- ^ 5.0 5.1 5.2 甘肃省张掖市志编纂委员会. 張掖市志. 兰州: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5年: 第568-577页.
- ^ 甘肃省张掖市志编纂委员会. 張掖市志. 兰州: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5年: 第111-112页.
- ^ 《全唐文》游击将军左领军卫大将军兼商州刺史武关防御使上柱国欧阳使君神道碑铭
- ^ 钟赓起. 甘州府志. 兰州: 甘肃文化出版社. 1995年: 第338-3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