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链(belt)是把大量子弹以串联方式连着的弹药,主要提供给全自动发射机枪机炮,以达到持续火力压制的效果。

5.56 NATO M27弹链为M249 SAW供弹。
装备7.62×51 NATO之M13弹链。

设计及历史 编辑

弹链可分为“可散式弹链”及“不可散式弹链”,材质由帆布到金属各有不同。

弹链的主要目的是令机枪可无间断地持续发射连串子弹,近代的机枪由于射速较高,标准弹匣无法做到持续火力效果,而大容量弹匣亦经常出现卡弹问题,原因是弹匣供弹过快令机匣导气量不足。弹链通常存放在弹链携行箱(又称弹箱)内,可挂于机枪侧面或底部,令装备轻型机枪中型机枪通用机枪的士兵作战时可携带大量弹药。

最初的是称为布质弹带,因为其轻便和较易徒手再填装而普及,如一战时马克沁机枪等都采用。但缺点是容易引起进退弹不顺,故在现代机枪鲜见。

取而代之的金属弹链又分为可散和不散两种。

可散式弹链首创于一次大战时法国的霍奇克斯M1914重机枪,比原有只能装20发的保弹钣性能大幅提高。二战前德国的MG34采用不可拆金属弹链。FN MinimiM249IMI Negev等的轻机枪除可使用弹链外,亦可在紧急时以30 发弹匣供弹,但不太常见。

弹链供弹比弹匣/弹鼓供弹需要更多装填时间。

二战时美军的机枪多是不可散式弹链,但由于供弹不稳定,由越战时的M60通用机枪己改用金属制M13可散式弹链,其后大部分国家的机枪亦跟随潮流,可见可散式弹链在战场上使用较为方便,备受信赖。而苏联等华约国家和部分西方国家偏爱不可散式弹链(比如RPD、PK、KPV、DshK、NSV等机枪使用不可散式弹链,德国HK-21E机枪也使用不可散式弹链)。

可散不可散各有优缺点,不可霰弹链可以在射完后直接再填装重复使用,成本较低并且可以在装好的弹链打光时迅速以手工将零散枪弹装入弹链继续射击,但射出子弹后又未射光前的弹链常对要走动的射手构成负担。可散的优点是可以因为任务自行决定长度,又可以把数段用剩的弹链编在一起,但有可能在抛壳时卡在枪机中,另一问题是射完后弹链会自行分散,需逐重新装起来方可再使用的,如果没空收拾便得当废物消粍掉。

常见类型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