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刘氏

(重定向自彭城丛亭里刘氏

彭城刘氏,是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彭城郡郡望刘姓士族,是汉朝宗室后裔,也是南朝刘宋宗室。一说为汉高祖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的后裔[1],一说彭城丛亭里刘氏为汉宣帝刘询之子楚孝王刘嚣曾孙居巢侯刘恺的后裔[2][3][4]。彭城刘氏是最为著名的刘姓士族,至唐代,与其它姓氏类似,刘姓者多自称为彭城刘氏[5]

姓源

编辑

郡望

编辑

房支

编辑
  • 彭城丛亭里刘氏,汉司空刘茂的后裔。
  • 彭城绥舆里刘氏宋武帝刘裕属于此支[6]
  • 彭城安上里刘氏,刘宋司空刘勔属于此支[7],左将军刘怀肃亦安上里刘氏。
  • 彭城丰县刘氏,彭城丛亭里刘氏后裔刘轸、刘轨的子孙定居于丰县,为彭城丰县刘氏[8]
  • 彭城吕县刘氏,楚元王刘交之子楚文王刘礼的后裔[9]

宗族关系

编辑

彭城绥舆里刘氏、彭城安上里刘氏、彭城丛亭里刘氏与彭城吕县刘氏互相之间历来不排定次序辈分,直到宋孝武帝任命出自彭城吕县刘氏的刘延孙南徐州刺史镇守京口时,宋孝武帝才让刘宋宗室诸王与刘延孙连谱,排列长幼辈分[10][11][12]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元和姓纂·卷五·331》:【彭城】 汉高弟楚元王交,生休侯富。富生辟强。辟强生阳城侯德。德生向。向生歆。子孙居彭城,分居三里,丛亭、绥舆、安上里。又丰县、吕县并附后。
  2. ^ 《新唐书·卷七十一·表第十一·宰相世系一》:高祖七世孙宣帝,生楚孝王嚣,嚣生思王衍,衍生纡,纡生居巢侯般,字伯兴。般生恺,字伯豫,太尉、司空。生茂,字叔盛,司空、太中大夫,徒居丛亭里。
  3. ^ 《唐会要·卷三十六》:长安四年,凤阁舍人刘知几。撰《刘氏》三卷,推汉氏为陆终苗裔,非尧之后。彭城丛亭里诸刘,出自宣帝子楚孝王嚣曾孙司徒居巢侯刘恺之后,不承楚元王交。皆按据明白前代所误,虽为流俗所讥,学者服其该博。
  4. ^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二·列传第五十七》:子玄内负有所未尽,乃委国史于吴兢,别撰《刘氏家史》及《谱考》。上推汉为陆终苗裔,非尧后;彭城丛亭里诸刘,出楚孝王嚣曾孙居巢侯般,不承元王。按据明审,议者高其博。
  5. ^ 《史通·内篇·邑里第十九》爰及近古,其言多伪。至于碑颂所勒,茅土定名,虚引他邦,冒为己邑。若乃称袁则饰之陈郡,言杜则系之京邑,姓卯金者咸曰彭城,氏禾女者皆云钜鹿。在诸史传,多与同风。此乃寻流俗之常谈,忘著书之旧体矣。
  6. ^ 《元和姓纂·卷五·344》:绥舆里。宋武帝所承,生文帝;生孝明帝,宋四代八帝六十年,为齐所灭。
  7. ^ 《元和姓纂·卷五·345》:安上里。宋司空勔所承,生悛、愃、绘、缜。
  8. ^ 《元和姓纂·卷五·339》:羡少子敏,元孙生轸、轨,子孙居丰县。
  9. ^ 《元和姓纂·卷五·352》:【彭城吕县】 楚元王子文王礼之后。
  10. ^ 《宋书·卷七十八·列传第三十八》;先是,高祖遗诏,京口要地,去都邑密迩,自非宗室近戚,不得居之。延孙与帝室虽同是彭城人,别属吕县。刘氏居彭城县者,又分为三里,帝室居绥舆里,左将军刘怀肃居安上里,豫州刺史刘怀武居丛亭里,及吕县凡四刘。虽同出楚元王,由来不序昭穆。延孙于帝室本非同宗,不应有此授。时司空竟陵王诞为徐州,上深相畏忌,不欲使居京口,迁之于广陵。广陵与京口对岸,欲使腹心为徐州,据京口以防诞,故以南徐授延孙,而与之合族,使诸王序亲。
  11. ^ 《南史·卷十七·列传第七》:先是,武帝遗诏:京口要地,去都密迩,自非宗室近戚不得居之。刘氏之居彭城者,分为三里,帝室居绥舆里,左将军刘怀肃居安上里,豫州刺史刘怀武居丛亭里。三里及延孙所居吕县凡四刘,虽同出楚元王,由来不序昭穆。延孙于帝室本非同宗,不应有此授。时司空竟陵王诞为徐州,上深相畏忌,不欲使居京口,迁之广陵。广陵与京口对岸,使腹心为徐州,据京口以防诞,故以南徐州授延孙,而与之合族,使诸王序亲。
  12.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二十八·宋纪十》:甲辰,徙司空、南徐州刺史竟陵王诞为南兖州刺史,以太子詹事刘延孙为南徐州刺史。初,高祖遗诏,以京口要地,去建康密迩,自非宗室近亲,不得居之。延孙之先虽与高祖同源,而高祖属彭城,延孙属莒县,从来不序昭穆。上既命延孙镇京口,仍诏与延孙合族,使诸王皆序长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