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津日记》(越南语Vãng Tân Nhật Kí法语Voyage à Tientsin),越南阮朝官宦阮述所撰,用汉语文言文写成。1882年,阮述奉命到中国天津公干,为中法越南战事而与宗主国清朝交涉,路经香港广州上海等城市,翌年(1883年)才返回越南顺化。《往津日记》就是以日记形式,记述他这次出差旅程的见闻及其与中国官宦名士交往的经历。本书载有间有关越南交涉的史料,并收录了清越两国朝廷间的若干往来文书,对于中法越南战争史方面的研究,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

阮述肖像

阮述的游历

编辑

编撰《往津日记》的阮述荷亭),出身于越南阮朝广南省的望族家庭,他本人亦是嗣德朝晚期的名宦。在1880年(嗣德三十三年)、1882年(嗣德三十五年)曾担任“如清岁贡使”。1882年返回越南后,旋即奉命与刑部尚书范慎遹天津公干。这次公干的动机,据《大南实录‧正编第四纪‧卷六十八》所载,是由于1882年军攻占河内,清政府便“邀我国大臣二三人往天津询问并商议法国之事,乃命慎遹等奉国书以行”,务求加强两国间的军事联系。到翌年(嗣德三十六年)年底,阮述才返回越南。[1]

阮述这次出使,目的本是要透过中越的宗藩关系来抵抗法军,但却因廷的消极而一事无成。1883年8月31日(农历七月廿九日),当阮述得悉犹疑不决,未肯派军援,以致顺化陷落的消息,感到“不胜愤恨”,并在书中反映他的感受:“我国与法之事,原由中朝来文,愿为调停,又召余等至询问,乃讲说既不能成,又畏缩趦趄,不肯以兵船相援,以致法人乘我有事,迫我以和。我国当此变故交集,其势不得不从,而中朝不能保护藩封,不知何辞以自解于天下也?世局至此,当何言哉!”[2]

内容

编辑

据学者陈荆和所说,本书是法国戴密微(P. Demiéville)教授于1930年代末在河内获得的孤本。[3]该本子包括数个部分:

  • 《阮荷亭先生〈往津日记〉序》,为本书的序言部分,由明命帝第十一皇子阮福绵寊(署名“苇野老人”)所撰。[4]
  • 《往津日记》,为本书正文,以日记形式,记述作者阮述自1883年1月16日(嗣德三十五年十二月八日)至1884年1月26日(建福元年十二月廿九日)赴天津公干,与清朝官员士绅交涉,及其在香港广州上海各地游历的事迹。[5]
  • 附:《笔谈随录》,为阮述清朝官员笔谈及摘抄的中国书录,当中包括光绪年间中国朝鲜的知识。[6]
  • 附:《摘录联句》,为阮述中国士人间互赠的对联墨宝。[7]

史料价值

编辑

具备繁富的晚清史料

编辑

为《往津日记》写序的阮绵寊高度评价本书资料繁富:“举凡海程山驿之往来,朔气瘴烟之节候,孤衷之耿耿,匪躬之蹇蹇,以及列国之情形,中朝之政教,近而民风土俗,远而异服殊音,欹器之鬼工,南针之绝技,类皆不胜覶缕。而难状之境,如在目前,不尽之意,溢于言表,无不悉备。”认为本书不特详细记载了阮述自身的游历,并传神地反映了越南中法战争中的困局。[4]

有助钻研中法越南战争

编辑

学者陈荆和则认为,本书概述了阮述所游历各大都市的状况,并记及的外交关系。最重要的,是“阮氏在华期间,每次将本国政府递来之公文转达方有关公署,或将其奏折或清方覆文递回本国政府,均有注明日期”,可以与其他中法越南战争史料互相参校。

流传情况

编辑

1930年代末,法国学者戴密微(P. Demiéville)在河内获得本书的孤本,后来交到饶宗颐,为之写《跋》,又转交给陈荆和,于1977年在泰国曼谷的第七届亚洲史学家会议上宣读论文介绍本书,并加以注释整理,及为本书撰写《代序》、《解说》,最后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于1980年出版。[3]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往津日记》陈荆和《解说》,5-10页。
  2. ^ 阮述《往津日记》嗣德三十六年七月廿九日条,49页。
  3. ^ 3.0 3.1 《往津日记》陈荆和《代序》,壹页。
  4. ^ 4.0 4.1 《往津日记》苇野老人《阮荷亭先〈往津日记〉序》,17页。
  5. ^ 阮述《往津日记》,19-75页。
  6. ^ 阮述《往津日记》附:《笔谈随录》,77-84页。
  7. ^ 阮述《往津日记》附:《摘录联句》,85-87页。

参考文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