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外交部

德国内阁制政府的相关下属负责涉及外事工作的部门机构
(重定向自德國聯邦外交部

外交部(德语:Auswärtiges Amt德语发音:[ˈaʊ̯sˌvɛʁtɪɡəs ˈamt] 缩写AA)掌管德国外交政策以及与欧洲联盟的关系。现任外交部长为安娜琳娜·贝伯克,自2021年12月8日起,进入德国社会民主党德国绿党德国自由民主党组成的“红绿灯”联合政府的内阁。

 德国政府机构
外交部
Auswärtiges Amt
机构概要
成立时间1870年
前身机构German Foreign Office[*]
机构类型德国联邦政府部门[*]外交部
机构驻地 德国柏林米特区韦尔德市场广场
52°30′53″N 13°23′58″E / 52.51472°N 13.39944°E / 52.51472; 13.39944
雇员数11,652名外务人员
5,622公务人员
年度预算额59.29亿欧元(2020年)
机构首长联邦外交部长:安娜琳娜·贝伯克
网站www.auswaertiges-amt.de
位于施普雷河河畔的外交部
外交部柏林本部(中左)

外交部位于柏林米特区韦尔德市场广场。

历史 编辑

德国外交部在1870年成立,当时负责北德意志邦联的外交政策,1871年起则负责德意志帝国的外交政策。外交部最初是由国务秘书担任首长(不称部长),而德国总理则保有外交事务的责任。一开始在奥托·冯·俾斯麦的领导之下,外交部分为政治及经济、法律及领事事务两大部门。在1890年俾斯麦下台后,外交部增设殖民地事务部门,形成后来1907年成立的帝国殖民事务部(Reichskolonialamt)。一战时期,外交部必须应付威廉二世的个人外交政策。

1919年,外交部进行重组并建立起现代化架构。此时外交部最高首长由外交部长出任,但基于传统,外交部并未改名(Auswärtiges Amt,英文直译为Foreign Office)。魏玛共和时期最为知名的外交部长为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他致力于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和解,并与阿里斯蒂德·白里安共同获得1926年诺贝尔和平奖。1932年,康斯坦丁·冯·纽赖特就任外交部长,在希特勒成为总理后继续掌管外交部,但面临纳粹政治人物如阿尔弗雷德·罗森堡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等人的激烈竞争。里宾特洛甫在1938年成为外交部长。

1949年,Georg Dertinger英语Georg Dertinger 就任东德首任外交部长,但西德外交部却因盟军占领,直到1951年3月15日才得以重建。总理康拉德·阿登纳波恩兼任首任外交部长。2000年,外交部总部迁至柏林德意志帝国银行德国统一社会党前东德执政党)旧址,而原来的波恩办公室则成为第二办公室。

部长及领导架构 编辑

德国外交部在联邦外交部长之下尚设有国务部长德语Staatsminister (Deutschland)和国务秘书(国务部长德语Staatsminister (Deutschland))两种职位,国务部长为政务官,负责辅佐外交部长执行公务,主要承担政治机能。国务秘书则是外交部层级最高的事务官,代表外长管理部务,除了专门领域之业务外,德国驻海外使领馆亦由国务秘书管理,每日例行主持的各司司长会议也由国务秘书主持,探讨全球局势[1]

德国外交部高层设有如下部门: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Leitung des Auswärtigen Amts. Auswärtiges Amt. [2020-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8). (德文)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