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成为独立语言的历史是中古时代早期高地德语子音推移发生后开始的。古高地德语中古高地德语早期新高地德语这三种(先后相互继承的)语言横跨了整个神圣罗马帝国的时代。在十九和二十世纪则是标准德语兴起及方言衰退的时代。

高地德语 编辑

古高地德语 编辑

 
962年左右在神圣罗马帝国内的德语使用区,并标出古阿勒曼尼语、古巴伐利亚语古法兰克语古萨克森语古弗里西语的使用区域。

古高地德语最早的证据是来自于散见的、可追溯至六世纪的古弗萨克文(Elder Futhark)铭刻,其中的许多是阿勒曼尼语。古高地德语最早的单词表─Abrogans,可追溯至八世纪时;而最早的连贯的文献,如HildebrandsliedMuspilliMerseburg咒语等,则可追溯至九世纪。

中古高地德语 编辑

中古高地德语(Mittelhochdeutsch)指的是公元1050年至1350年间的德语形式。在它先前的德语形式为古高地德语,之后为早期新高地德语。在某些较早期的学术物中,中古高地德语的年代可到1500年左右。

早期新高地德语 编辑

马丁路德翻译圣经时(德语新约出版于1522年,旧约出版于1534年),他的翻译实际上是基于一个已经发展出来的早期新高地德语方言,这方言是当时最广为人所知的方言。他用的语言是基于东部上德语和东中部德语、且保存了中古高地德语语法系统的方言(这和当时中部德语和上德语方言已开始丢失属格和过去时的状况不同)。开始时,这德语圣经在每个地区发行的版本都有着一张长长的列表,这张列表将在该区域不为人所知的单词翻译成当地的方言。罗马天主教开始时拒绝路德的翻译并尝试撰写自己的天主教版本(gemeines Deutsch),但这版本与所谓的“新教德语版”间只有一些小的差异。早期新高地德语的时代一直持续到十八世纪中期一个广为人知的标准出现为止。

低地德语 编辑

位于高地德语、盎格鲁-弗里西语低地法兰克语等语言间交汇区的低地德语有着较不明确的语言历史,这事显示了西日耳曼语其实多少是个方言连续体。低地德语在中世纪早期受到盎格鲁-弗里西语的强烈影响,之后在神圣罗马帝国时代又受到高地德语的影响。在汉萨同盟于十七世纪结束后,低地德语便被边缘化而沦为地区方言。

古萨克森语 编辑

古萨克森语,又被称作古低地德语,是西日耳曼语支的语言之一。它的纪录自九世纪起出现,直至十二世纪变成中古低地德语为止。这语言为撒克逊人所用,通行于德国西北部的海岸地区及丹麦。它与盎格鲁-弗里西语古英语古弗里西语)密切相关,并部分地受北海日耳曼语鼻音消失法则所影响。

中古低地德语 编辑

中古低地德语是现代低地德语的祖先。它在大约1100年至1500年间通行,并可分成东低地德语西低地德语。与其邻接并属同一方言连续体的语言为于其西部的中古荷兰语及于其南部、之后演变成早期新高地德语中古高地德语。中古低地德语为汉萨同盟通用语,通行于北海波罗的海一带。曾有一个基于吕贝克话的标准用语发展出来,但它从未被编汇起来。

十九世纪 编辑

德语是涵盖了中东欧广大区域的哈布斯堡君主国的商业与政府语言。直到十九世纪中期为止,它依旧是该地区多数镇民的语言。说这语言表示这人是个商人或都市居民,而非表示其国籍。像布拉格(德语:Prag)、布达佩斯(其成分之一的布达在德语中称作Ofen)等一些都市在进入哈布斯堡统治后就逐渐地日耳曼化。像布拉迪斯拉发(德语:Pressburg)等其他的都市则是在哈布斯堡时代时开始被殖民且在当时主要是一座德语城市。只有像米兰(德语称作Mailand)等一些都市依旧为非德语的城市。尽管被讲其他语言的地区包围,但当时像布拉格、布达佩斯、布拉迪斯拉发、萨格勒布(德语称作Agram)和卢布尔雅那(德语称作Laibach)等大多数的都市都是讲德语的。

直到约1800年为止,标准德语都只是个书写语言。在当时,对德国北部都市讲与标准德语差异很大的方言的居民而言,学标准德语几乎就像是学外语般,同时他们也尝试将发出尽可能接近拼写的发音,而当时的发音规范则将北德语的发音当成是标准发音,然而,标准德语的实际发音在当时在不同地区是不一样的。

书写和媒体几乎都使用标准德语(在德语中标准德语常称作Hochdeutsch),标准德语在所有讲德语的地方都为人所了解(在瑞士等只说方言的地区的幼稚园小朋友为例外,但在现代这个电视时代,就连小朋友也在学龄前就开始学习理解标准德语)。

格林兄弟在1852年至1860年间分十六部分发行的第一本词典至今依旧是对于德语单词最全面的导引书。

二十世纪 编辑

1880年代,德语的语法和拼写的规则首见于杜登手册中。1901年,这手册的内容被当成是德语的标准。标准德语的拼写直至德国、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和瑞士政府正式颁布1996年德语正写法改革前,都基本上未进行修改。在德语正写法改革后,在一段时间内,改革后的拼写法在学校教授,而传统和改革的拼写法则在媒体中混用。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 Joachim Schildt: Abriß der Geschichte der deutschen Sprache. Akademie-Verlag, Berlin 1976. (德文)
  • Peter von Polenz: Geschichte der deutschen Sprache 9. Auflage, Berlin, New York: de Gruyter, 1987 (Sammlung Göschen 2206) ISBN 3-11-007998-4. (德文)
  • Michael Meier-Brügger, Hans Krahe: Indogermanische Sprachwissenschaft. Walter de Gruyter, Berlin 2002 (8. Aufl.), ISBN 3-11-017243-7. (德文)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