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史学

(重定向自心理史学

心理史学是一门研究在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里,背后所引起的心理激励作用的研究。这种研究从精神分析学说引出的端倪,透过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尝试去理解过往及现在的国家或群体的一些社会性及政治性行为的背后情绪因由。这种研究,与主流的历史学心理学研究有很大的分别,所以被视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起源

编辑
 
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伦勃朗根据《圣经·旧约全书》的记载描绘亚伯拉罕准备把儿子以撒杀掉作献祭。(见:22:9)亚伯拉罕的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亦是心理史学研究者有兴趣知道的事情。

由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所开创,后由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加以发扬光大,成为美国历史学界一个新的发展。迄至1970年代以来,约有三十多所大学开设有心理史学的课程,影响所及,借助精神分析学说撰写历史人物传记蔚然成风,也成为心理史学研究的主要形式之一。美国《心理史学评论》(The Psychohistory Review)系其主要的发表重镇,为目前重要的心理学学术刊物。

描述

编辑

很多政治科学的学者及历史学家在课堂时教导说:社会行为通常是起因于理性原因多于非理性原因,而国际上的暴力很多时都是受到经济增长的唆使。不过,心理史学家对此有另一番看法:他们认为,社会行为可能是一种自我毁灭的机制,用以使先前被滥用及忽略的得以再生。

科幻小说中的心理史学

编辑

心理史学”在华语社会中因著名科普作家艾西莫夫(Issac Asimov)的科幻小说,及田中芳树银河英雄传说》的故事得以普及,但这两种学说其实并没有任何关连。

另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