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和午炮
22°16′57″N 114°11′02″E / 22.28258°N 114.18390°E
怡和午炮(英语:The Jardine Noonday Gun)位于香港湾仔区铜锣湾避风塘的岸边,属于怡和洋行所有的一座炮台,并于每天香港时间中午12时鸣放礼炮,故名为“怡和午炮”。鸣炮前须摇铃8响,传统源自东角年代的怡和总写字楼及仓库,表示上午工作时段结束。
除每日鸣放的午炮外,每年元旦前夕最后一分钟还要加放炮,名为“子夜鸣炮”迎接元旦、并播出《友谊万岁》,以象征一年的终结。这是香港市民与侨民每年庆祝元旦前夕的倒数地点,亦是1997之后铜锣湾唯一倒数旺地,也是其中一个香港旅游景点,与此同时香港的子夜礼炮是由苏格兰的爱丁堡城堡传入,所以每年新年都会有风笛来演奏《友谊万岁》来送走旧岁。现时只须捐赠港币叁万叁千元正予香港公益金,便可以获安排鸣放礼炮,自1989年开始,已经筹得逾500万港元善款。
历史
编辑1841年,怡和洋行从香港政府购得东角岸边土地,兴建渣甸货仓,并且设有货运码头,作为起卸货船上货物的用途。为了应付海盗的侵扰,怡和洋行便于该处设立一座炮台[1]。而每有大人物抵达或离开香港时,都会鸣放礼炮以示敬意。
直至1850年代的某天,怡和洋行总经理罗拔·渣甸爵士刚从英国回到香港,在鲤鱼门去越过悬挂高级海军旗帜的军舰,员工按例鸣放代表最高敬意的21响礼炮。然而,此举引起了驻港英军的不满,认为怡和洋行只是商行,没有权力鸣放礼炮。怡和洋行为了表示歉意,便负责于每天中午12时鸣放礼炮报时,以作为自我惩罚[2]。当时的礼炮长3呎,炮声遍及维多利亚港的两岸。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将大炮夺去,至今亦下落不明。1945年香港重光后,英国海军向怡和洋行送赠一门可发射6磅重炮弹的大炮,使怡和午炮的传统能够得以延续。1947年8月30日,香港重光2周年,怡和午炮恢复正常运作[3]。
1959年有附近居民投诉午炮炮声过响,怡和洋行减少火药[4],并于1960年改用由英国皇家海军提供的47毫米口径三磅速射炮,原有的大炮被安排放置在炮位右边的地上[5]。
-
怡和午炮场地
-
使用的速射炮及陈列的古炮
交通
编辑参见
编辑参考来源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