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罗门人

所罗门群岛主体民族

所罗门人(Solomons)分布在大洋洲美拉尼西亚上的所罗门群岛,为岛上的主体民族,属澳大利亚人种美拉尼西亚类型,皮肤黝黑,头发卷曲,部分人为金发[2],阔脸宽鼻,颌部突出。曾受到欧洲国家殖民,主要信仰基督教。官方语言为英语,但以皮京语为主。现今所罗门群岛政治脆弱,有族群冲突发生[3]

所罗门人
Solomons
1895年,所罗门岛勇士在独木舟战争
总人口
609,794(2010)
分布地区
 所罗门群岛约60万人
 斐济少数
所罗门群岛位置图
语言
皮京语英语
宗教信仰
基督教
相关族群
美拉尼西亚人[1]

民族分布与人口 编辑

地理分布 编辑

所罗门人主要分布在大洋洲美拉尼西亚的所罗门群岛,还有少数分布在斐济等国。

人口 编辑

根据2010年7月的人口统计,所罗门人的人口约有60万人,其中85%人民居住于乡村地区,平均寿命为65岁。[4]

语言 编辑

所罗门人属南岛语系美拉尼西亚语族,英语为官方语言,但大多数人使用皮京语(Pijin)。[5]

地理环境 编辑

所罗门人分布在所罗门群岛,属热带雨林气候,年均降水量在3000毫米左右,每天的温度约介于25℃至32℃之间,终年炎热潮湿,但海洋与高山的微风可提供些微缓和与舒适感。

境内多火山海啸地震河流,但与其他群岛相比,这里的火山活动较不频繁也不剧烈,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并不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所罗门人也被认为是居住在“幸运之岛”上。

森林地茂密占全境陆地的90%,所以生态种类繁多。 [6][7]

历史沿革 编辑

 
1942年11月 - 美国海军陆战队瓜达康纳尔岛战役期间在野外休息。

至迟三万年前,所罗门群岛就有来自新几内亚岛的移民定居,使用东巴布亚语言。大约公元前四千年,南岛民族迁居所罗门群岛,带来新的农业与航海技术,其祖先也排挤或同化了当地原来的巴布亚人

十六世纪,西班牙航海家孟达纳从秘鲁出发,寻找金银宝藏,而发现这个群岛,目睹当地人身佩黄金饰物,以为发现所罗门王的宝藏,故将此群岛命名为所罗门群岛,而居住于岛上的岛民则被称为所罗门人。十九世纪时,沦于英国统治,所罗门人也曾多次爆发反抗斗争。在二次大战期间,被日军占领,爆发瓜岛之役。战后民族自决浪潮高涨,1978年所罗门群岛获得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 [4]

社会、家庭与婚姻 编辑

社会 编辑

19世纪欧洲人入侵时,社会处在原始公社制后期,少数保存母系氏族组织,多数进入父系社会首领握有较大权力,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奴隶制

wantok同语族社会 编辑

“分享”是太平洋近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伦理。所罗门群岛的分享习俗俗称为wantok(one-talk),意指“我们说同一种话”。当地社会仍沿袭同语族制度,同族者使用同一方言,有分享食物、用品及居屋等相互济助之义务,助于社会安定。 [4]

产业与生活 编辑

现代经济活动较未普遍,经济落后,约有86%人口居住乡村地区,仍过部落型态生活,所以所罗门人多以种植农作物与渔业为生,以简单农具辅以渔猎营生。有超过80%的土地都由部落所拥有,并保留提供其成员使用。仅有略高于10%的土地可供私人租赁,最长租用年限为75年。

自受英、法殖民统治以后,许多人被强征到矿山和种植园做工,也有部分人从事多种手工业

所罗门群岛独立后,居民的经济有较大发展,已由过去的单一经济,逐步转变为农、渔、矿、林、旅游等多样化经济,且尚未开发的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但自1999年以来,受族群冲突影响,经济进一步形势恶化。

主要农业生产有椰干、木材、海产和油棕,还产稻米、可可、甘薯、香蕉、菠萝橡胶等。牛肉、粮食、蔬菜基本自给。 [4]

农业 编辑

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以热带农业为主,种植薯芋、豆类、椰子、香蕉、面包树、可可、油棕和香料等。

多饲养猪、鸡、狗。主要农具为挖掘棒(掘土棒)和石斧,个别地方已有人工灌溉。

渔业 编辑

索国位于经济海域广达134万平方公里,为南太平洋重要鱼场,所以沿海地区和小岛所罗门人多以渔业为生,渔具种类较多,捕鱼技术很高。

林业与矿产 编辑

森林覆盖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90%以上,林产丰富。近年来,林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所罗门的主要经济支柱,但因过度开采,在今后15年内面林业资源枯竭的危险。

水力资源丰富,多处蕴藏铝土等矿产,但只有部分开发。

观光业 编辑

因地理位置四周环海,观光业颇有潜力,特别是潜水,但是缺乏基础建设与运输支持。

生活 编辑

生活方式为适应热带气候,住屋一般为高脚茅屋,屋顶为圆形或人字形。仍有保留钻木取火,用地灶烧烤食物。不过,传统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变化,所罗门人已形成自己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增长民族意识,造成部落区分日渐淡薄。

信仰与节日 编辑

信仰 编辑

原始信仰崇拜图腾首领,迷信巫术占卜,有专职巫师祭司。后来受到欧洲人殖民的影响,部分人改信基督教。

现今有97%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教派繁多。仍有少数信仰回教及当地的原始信仰。

宗教仪式 编辑

捕鱼季节深深影响着所罗门人的重要宗教仪式。

“鱼祭”是所罗门人的重要祭典,由于所罗门群岛是由珊瑚礁形成,年中某些季节有大量鲳鱼出现,岛民们遇此季节,全村举行“鱼祭”。当鱼群在海面出现时,随着鸟群也出现在天空,这些海鸟群,正是给岛民撒网的指标。鲳鱼是贵重的鱼类,捕捉这些鲳鱼,也有很大的危险,因为这些鱼群,通常会引诱许多鲨鱼夹杂其中,撒网时通常都可以看到灰色的鲨鱼群随着鱼网边缘再兜转。鲳鱼在白浪中倏现倏隐,行动是不可测的。岛民捕到的鱼带回岸上,第一件事就是举行仪式,奉献给精灵,祈求风平浪静。如果遇不到鱼群,就表示有人未守禁忌,触怒了神。

所罗门群岛的精灵屋都是和船仓设置再一起,舟楫是他们的生命,故此船仓是最神圣的地方。所罗门东部的诸岛屿,每年的成年仪式都是在捕鱼季节的船仓前面举行。接受仪礼的男童集中在海边,迎接满载归来的渔舟,然后大家上前挑选出一条最大的鱼,将鱼腹刺破,啜几口鲜血,深信这些鱼血,可以带给他们超自然力的神秘力量。继之,他们就开始成年仪礼,仪式完毕以后,他必须在船仓中生活两年,跟随渔师学习捕鱼技术。在这训练期间,严守禁忌,固然不得接近女性,即使是母亲也不可以来看他。而成年仪式是在船仓前举行,通常在沙滩上搭造高台一座,接受仪礼的男童穿着成人的服饰,由巫师引导他们从仓里出来,从台上步出台下,就表示他们已成长而为社会的一个成员。 [8]

节日 编辑

由于该岛居民大部分信奉基督教,所以每年他们都热烈庆祝基督教节日。

艺术与文学 编辑

所罗门人以竹制排萧乐器呈现的歌舞表演最为人所知。[9]艺术和宗教信仰有密切关系,目前还保持着传统的制造,最常见的是一种好像猪鼻子似的男子木雕像和长圆形容器两端的鱼与鸟的组合文装饰。

艺术 编辑

木雕男像是用以举行仪礼的宗教偶像,它象征善灵或保护神,在古老时期,原本装在大型渔船的船首,作为驱逐海怪和辟邪,其后则在举行仪礼时尊为神明。

鱼鸟的组合文则普见于日常器用和祭具上的装饰。鱼鸟组合文无疑是源自神话中的故事,今日已无可考。

上述的两种艺术作品-木雕男像及鱼鸟的组合文仅限于东部所罗门,而未见于西部。因为东、西两部所罗门人不但语言不同,而文化差异颇大。每一个岛屿都有类似上述的木雕和饰文,但依雕刻师手法的高低,作品的优劣有很大的出入,可是有关精灵像的造形,由于意匠属于传统,故猪鼻造形,均大致相同。

木雕的制作过程,一般是先由师傅完成初步的主体工作,然后交由助手或学徒来处理,这是由于商业化而必须大量生产之故。但也有由雕刻师一贯作业完成,这种作品并不会很多。木雕完成以后,下一个步骤乃用服食粉末加以研磨,或用玻璃片细削修光。最早时期,他们所用的工具是锐石和贝壳,这些都是最古老的工具。近年来由于许多外来进口工具,因此所琢磨出来的作品,不但不能呈现其传统的朴质与精神,即表面的韵味亦已尽失。木雕涂彩乃取自天然颜料,黑色用树枝调碳粉;白色用石灰,或将珊瑚研末加热;赤褐色用红土。

一般独木舟或大型的拼板舟楫,只有专业的人才能建造,并无图样,只凭传统经验。大型的渔舟,由众多的族人共同合作,分工来建造,在近世工程看来,确实为不可思议而又非凡的事。舟只完成后由雕刻师以几何文装饰并涂彩。参与造船的人,在所罗门的社会中地位都很高,族人视他们为“有能人”。过去曾有学者对所罗门群岛各岛屿的人们做过一次调查,在一千五百人之中,所谓能造船的“有能人”,亦不过十人而已。  [8]

装身具 编辑

所罗门人不配戴复杂而累赘的装身具,一般事物都非常简单,男人装身具乃在鼻上挂一细环,或带贝制耳饰,又或用雕物做装身具。男子装身具是表示社会的地位。妇女装身具仅用贝壳货币,用小绳串起来挂在手腕上,也有用以套在足踝上或捆在腰间。偶有在仪式举行的一天,妇女会配戴所有的装身具,此时在她们身上所呈现的物品,几乎就是全部的财产。

家屋中的家具和日常器皿,甚少有装饰。只有属于社会的物品如祭具等,装饰的色彩则甚夺目。举行仪礼之日,每个家族携带食物盛在木盒中,集中在仪礼的广场上,献与神灵与族人共享。

葬礼乃以船仓小屋为施仪中心,这是小屋加以装饰,是族人发挥他们工程技术的最好时机。小屋上描绘的文样,大都与信仰神话仪礼有关。这间小屋是人与精灵交涉的处所,也是祖先传下来的美术表现的时机。 [8]

现况 编辑

礼仪 编辑

所罗门人朴实热情,他们国家美丽的海岛风光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人们有礼貌地迎接来观光的客人,他们已经习惯了行握手礼。在外交场合,对外国朋友称先生、女士、夫人、小姐。

政治 编辑

现行政治行君主立宪制,奉英国女王为国家元首。总督必须是索国公民,由国会提名,英国女王任命,任期五年。总理由国会从议员中推选产生。部长由总理推荐,总督任命。国家国会为一院制,有五十名议员。政党脆弱,政治联盟不稳定,因此不信任投票频繁,内阁经常改组。[4]

族群冲突(1998-2003) 编辑

1998年底,发生瓜达康纳尔岛原住民排挤居住在岛上的马莱塔岛移民,造成族群冲突事件。

瓜岛好战分子组成伊撒塔布自由运动(Isatabu Freedom Movement,IFM),攻击马莱塔岛移民,认为他们抢夺瓜岛本地人民的土地与工作机会,这支军队也被称为瓜岛革命军。次年,约有两万多名的马岛移民逃回故乡马莱塔岛,或逃到首都和尼阿拉。但马岛移民不甘示弱,成立马莱塔鹰军(Malaita Eagle Force,MEF)对抗伊撒塔布自由运动。

这场族群冲突耗时长,造成政局不稳定,社会的法律与秩序恶化,族群冲突也转变为暴力与犯罪。

2009年3月索国成立“真相与和解委员会”(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收集族群冲突期间,加害者与被害者的事迹。同年8月索国成立“调查瓜岛土地交易与被弃财产委员会”(Commission of Inquiry into Land Dealings and Abandoned Properties on Guadalcanal),调查在1998年底族群冲突前,瓜岛习俗土地如何取得,并且辨认被弃财产的主人身份。 [4]

首都排华暴动(2006) 编辑

2006年4月所罗门群岛举行国会选举,新国会推选前副总理里尼(Snyder Rini)出任总理,但反对派认为里尼利用台北北京方面的资金,贿赂议员,遭到台北和北京否认。18日数百名示威者出现,在首都霍尼亚拉的国会大厦、总理府、商业区进行抗议并引发骚乱。街头出现多次暴力事件,多数华人店铺被焚毁,华裔侨民遭受严重暴力袭击,约一千多名华人逃难,三名国会议员遭到胁持。

20日里尼秘密宣誓就职,澳洲派遣军人和联邦警察前来维持治安,22至24日北京先后派遣包机将312名侨民撤到巴布亚新几内亚,转送中国。26日里尼在国会提出不信任案前,在国会大厦宣布辞职。5月4日国会再度选出索加瓦瑞(Sogavare)为总理。2007年12月国会通过对索加瓦瑞的不信任案,理由为严重损害国家外交关系。接着选出德里克.西库阿(Derek Sikua)担任总理。

事后成立“霍尼亚拉2006年4月暴动调查委员会”,现在正在调查中,积极寻求转型正义[10][11]

参考资料 编辑

  1. ^ 经典杂志 (2001) 南岛新世界. 台北市:经典杂志. ISBN 957-97726-6-5
  2. ^ 所罗门群岛“金发基因”或食用海产品所致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7-02-15.
  3. ^ 黄鸣. 简明民族词典.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0年5月: 699. ISBN 7-219-01553-4. 
  4. ^ 4.0 4.1 4.2 4.3 4.4 4.5 蔡百铨 (2010) 南岛民族与国家:台湾篇.太平洋篇. 台北市:前卫. ISBN 978-957-801-658-3
  5. ^ 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2015-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13). 
  6. ^ 索羅門群島駐中華民國大使館. [2015-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30). 
  7. ^ 所罗门群岛 维基百科
  8. ^ 8.0 8.1 8.2 刘其伟 (1994) 美拉尼西亚文化艺术=Cultures and Art of Melanesia. 台中市: 省美术馆. ISBN 957-00-3811-X
  9. ^ 王嵩山,杨翎,何传坤 (2006) 大洋洲的人、文化与自然People,Cultures and Natural Evironmental of Oceania . 台中市:自然科学博物馆. ISBN 986-00-4314-0
  10. ^ 所羅門群島暴亂 演變成排華行動. [2015-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1. ^ 所罗门岛骚乱殃及华人社区. [2015-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