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天赐(?—?),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之子,生母阳椒房[1][2],北魏宗室、官员,拥有直懃称号[3]

拓跋天赐
汝阴王
前任:
继任:元景和
国家北魏
时代南北朝
族裔鲜卑
出生不详
逝世不详
代郡平城
谥号灵王

生平 编辑

封王出镇 编辑

和平二年秋七月戊寅(461年8月15日),魏文成帝拓跋濬封弟弟拓跋天赐为汝阴王,加征南大将军虎牢镇都大将,镇守虎牢[4][5][6][7][8][9][10]

和平六年(465年)冬季十月,朝廷征召阳平王拓跋新成、京兆王拓跋子推、济阴王拓跋小新成、汝阴王拓跋天赐、任城王拓跋云入朝[11][12]天安元年(466年),刘宋发生内乱,魏献文帝拓跋弘派使持节征南大将军拓跋天赐、侍中尚书令安东大将军始平王元丕、散骑常侍殿中尚书令安西将军西阳王拓跋石,率领幽州和冀州的七万军队,沿着滨海地区南征,直指东阳,与其他各路军队定于同时汇合于秣陵[3]

北伐西征 编辑

皇兴四年(470年),柔然可汗予成进犯北魏边境,九月丙寅(10月15日),魏献文帝拓跋弘派拓跋天赐和济南公罗拔都督诸军为前锋,与众将在女水之滨汇合,魏献文帝亲自誓众,挑选精兵五千人出战,柔然大败,逃奔三十余里,被斩首五万,一万余人投降[13][14][15][16]

皇兴五年(471年),魏献文帝派殿中尚书胡莫寒挑选西部敕勒中家财富有且家中有两名壮丁的担任殿中武士,可是胡莫寒大肆收受贿赂,挑选的过程不公平。敕勒族的众人感到愤怒,杀死了胡莫寒及兼理高平镇将奚陵。夏季四月,敕勒诸部因此悉数反叛,魏献文帝诏令拓跋天赐和给事中罗云都督诸军前往讨伐,敕勒前锋诈降,罗云信以为真,他的副将拓跋伏认为敕勒人脸色生变,可能会出现事故,没有准备会被对方暗算,罗云不听。敕勒以轻装骑兵偷袭杀死了罗云,北魏军队死了十分之五到十分之六,拓跋天赐仅仅保全了自己的性命[6][8][17][18]

承明元年秋七月甲辰(476年8月22日),拓跋天赐出任征西大将军仪同三司[19]

贪赃被废 编辑

拓跋天赐后出任征北大将军护匈奴中郎将,累次升迁为怀朔镇大将[6][8]太和十三年(489年)六月,拓跋天赐和兄弟南安王拓跋桢犯贪污受贿罪应当被处死,冯太后魏孝文帝拓跋宏驾临皇信堂,接见王公,冯太后说:“汝阴王拓跋天赐和南安王拓跋桢不顺从法令制度,贪污纳贿搜刮财物,依照罪行应当判处死刑,将导致难以预料的事情。诸位大臣认为应该保全亲属私情破坏法令吗?或者割断亲属私情彰明法令?”群臣都说:“二王是景穆皇帝的儿子,应该受到怜悯宽恕。”冯太后不答。魏孝文帝因此下诏说:“二王所犯的罪难以饶恕,但是太皇太后追忆高宗皇帝对待兄弟的恩情;而且南安王侍奉母亲孝顺恭谨,闻名中外,所以一并免死,削夺官爵,禁锢终身。”[20][21][6][8][22][23]拓跋天赐死后,魏孝文帝在思政观为他哭泣,赠与拓跋天赐原有的爵位,并以王的礼节下葬,谥号灵王[6][8]

儿子 编辑

  • 元逞,北魏冠军将军、齐州刺史
  • 元思,第二子,过继给叔父拓跋胡儿,乐陵密王
  • 元汎略,北魏平东将军、大宗正卿、光禄大夫、东燕县男
  • 元脩义,第五子,北魏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雍州诸军事、卫大将军、开府、雍州刺史
  • 元固,第六子,北魏镇北将军、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太常卿[24]
  • 元兴,北魏宗正卿、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安定二州刺史[25]
  • 元周安,第九子,北魏龙骧将军、通直散骑常侍、俊仪县男[26]

参见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

 魏书·卷19上》,出自魏收魏书
 北史·卷017》,出自李延寿北史

参考资料 编辑

  1. ^ 《魏书·卷十九上·列传第七上》:景穆皇帝十四男。恭皇后生文成皇帝。袁椒房生阳平幽王新成。尉椒房生京兆康王子推、济阴王小新成。阳椒房生汝阴灵王天赐。
  2. ^ 《北史·卷十七·列传第五》:景穆皇帝十四男:恭皇后生文成皇帝。袁椒房生阳平幽王新成。尉椒房生京兆康王子推、济阴王小新成。阳椒房生汝阴灵王天赐。
  3. ^ 3.0 3.1 《宋书·卷九十五·列传第五十五》:使持节征东大将军安定王直勤伐伏玄、侍中尚书左仆射安西大将军平北公直勤美晨、散骑常侍殿中尚书平北将军山阳公吕罗汉,领陇右之众五万,沿汉而东,直指襄阳。使持节征南大将军勃海王直勤天赐、侍中尚书令安东大将军始平王直勤渴言侯、散骑常侍殿中尚书令安西将军西阳王直勤盖户千,领幽、冀之众七万,滨海而南,直指东阳。使持节征南将军京兆王直勤子推、侍中司徒安南大将军新建王独孤侯尼须、散骑常侍西平公韩道人,领江、雍之众八万,出洛阳,直至寿阳。使持节征南大将军宜阳王直勤新成、侍中太尉征东大将军直勤驾头拔、羽直征东将军北平公拔敦及义阳王刘昶,领定、相之众十万,出济、兖,直造彭城,与诸军克期同到,会于秣陵。
  4. ^ 《魏书·卷五·帝纪第五》:秋七月戊寅,封皇弟小新成为济阴王,加征东大将军,镇平原;天赐为汝阴王,加征南大将军,镇虎牢;万寿为乐浪王,加征北大将军,镇和龙;洛侯为广平王。
  5. ^ 《北史·卷二·魏本纪第二》:秋七月戊寅,封皇弟小新成为济阴王,天赐为汝阴王,万寿为乐良王,洛侯为广平王。
  6. ^ 6.0 6.1 6.2 6.3 6.4 《魏书·卷十九上·列传第七上》:汝阴王天赐,和平三年封,拜镇南大将军、虎牢镇都大将。后为内都大官。高祖初,殿中尚书胡莫寒间西部敕勒豪富兼丁者为殿中武士,而大纳材货,间选不平。众怒,杀莫寒及高平假镇将奚陵,于是诸部敕勒悉叛。诏天赐与给事中罗云督诸军讨之。前锋敕勒诈降,云信之,副将元伏曰:“敕勒色动,恐将有变,今不设备,将为所图。”云不从。敕勒轻骑数千袭杀云,天赐仅得自全。后除征北大将军、护匈奴中郎将。累迁怀朔镇大将,坐贪残,恕死,削除官爵。卒,高祖哭于思政观,赠本爵,葬从王礼,谥曰灵王。
  7. ^ 《魏书校勘记·卷十九上·列传第七上·六》:汝阴王天赐和平三年封 按天赐于和平二年七月戊寅,与小新成、万寿同日封,见卷五高宗纪,这里“三”当是“二”之讹。下乐浪王万寿传同讹。
  8. ^ 8.0 8.1 8.2 8.3 8.4 《北史·卷十七·列传第五》:汝阴王天赐,和平二年封,后为内都大官。孝文初,殿中尚书胡莫寒间西部敕勒豪富兼丁者,为殿中武士,而大纳材货。众怒,杀莫寒及高平假镇将奚陵。于是诸部敕勒悉叛。诏天赐与给事中罗云讨之。前锋敕勒诈降,云信之。副将元伏曰:“敕勒色动,恐有变,今不设备,将为所图。”云不从。敕勒袭杀云,天赐仅得自全。累迁怀朔镇大将。坐贪残,恕死,削除官爵。卒,孝文哭于思政观,赠本爵,葬从王礼,谥曰灵王。
  9. ^ 《北史校勘记·卷十七·列传第五·八》:和平二年封 诸本“二”作“三”。按本书卷二文成纪,天赐封汝阴王在和平二年七月魏纪同,今据改。
  10.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二十九·宋纪十一》:秋,七月,戊寅,魏主立其弟小新成为济阳王,加征东大将军,镇平原;天赐为汝阴王,加征南大将军,镇虎牢;万寿为乐浪王,加征北大将军,镇和龙;洛侯为广平王。
  11. ^ 《魏书·卷六·帝纪第六》:冬十月,征阳平王新成、京兆王子推、济阴王小新成、汝阴王天赐、任城王云入朝。
  12. ^ 《北史·卷二·魏本纪第二》:冬十月,征阳平王新成、京兆王子推、济阴王小新成、汝阴王天赐、任城王云入朝。
  13. ^ 《魏书·卷一百零三·列传第九十一》:皇兴四年,予成犯塞,车驾北讨。京兆王子推、东阳公元丕督诸军出西道,任城王云等督军出东道,汝阴王赐、济南公罗乌拔督军为前锋,陇西王源贺督诸军为后继。诸将会车驾于女水之濵,显祖亲誓众,诏诸将曰:“用兵在奇不在众也,卿等为朕力战,方略已在朕心。”乃选精兵五千人挑战,多设奇兵以惑之。虏众奔溃,逐北三十馀里,斩首五万级,降者万馀人,戎马器械不可称计。旬有九日,往返六千馀里,改女水曰武川,遂作北征颂,刊石纪功。
  14. ^ 《北史·卷九十八‧列传第八十六》:皇兴四年,予成犯塞,车驾北讨,京兆王子推、东阳公元丕督诸军出西道,任城王云等督军出东道,汝阴王赐、济南公罗乌拔督军为前锋,陇西王源贺督诸军为后继。诸将会车驾于女水之滨,献文亲誓众,诏诸将曰:“用兵在奇,不在众也。卿等但为朕力战,方略已在朕心。”乃选精兵五千人挑战,多设奇兵以惑之,虏众奔溃,逐北三十馀里,斩首五万级,降者万馀人,戎马器械,不可称计。旬有九日,往返六千馀里。改女水曰武川,遂作北征颂,刊石纪功。
  15.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十二·宋纪十四》:魏主使京兆王子推等督诸军出西道,任城王云等督诸军出东道,汝阴王天赐等督诸军为前锋,陇西王源贺等督诸军为后断,镇西将军吕罗汉等掌留台事。诸将会魏主于女水之滨,与柔然战,柔然大败。乘胜逐北,斩首五万级,降者万馀人,犹戎马器械不可胜计。旬有九日,往返六千馀里。改女水曰武川。
  16.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一》:魏主使京兆王子推等督诸军出西道,任城王云等督诸军出东道,汝阴王赐等督诸军为前锋,陇西王源贺等督诸军为后继,镇西将军吕罗汉等掌留台事。诸将会魏主于女水之滨,与柔然战,柔然大败。乘胜逐北,斩首五万级,降者万馀人,获戎马器械不可胜计。旬有九日,往返六千馀里。改女水曰武川。
  17. ^ 《魏书·卷六·帝纪第六》:夏四月,西部敕勒叛,诏汝阴王天赐、给事中罗云讨之。云为敕勒所袭杀,死者十五六。
  18.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十三·宋纪十五》:魏主使殿中尚书胡莫寒简西部敕勒为殿中武士。莫寒大维货赂,众怒,杀莫寒及高假镇将奚陵。夏,四月,诸部敕勒皆叛。魏主使汝阴王天赐将兵讨之,以给事中罗云为前锋;敕勒诈降,袭云,杀之,天赐仅以身免。夏,四月,诸部敕勒皆叛。魏主使汝阴王天赐将兵讨之,以给事中罗云为前锋;敕勒诈降,袭云,杀之,天赐仅以身免。
  19. ^ 《魏书·卷七上·帝纪第七上》:秋七月甲辰,追尊皇妣李贵人为思皇后。以汝阴王天赐为征西大将军、仪同三司。
  20. ^ 《魏书·卷七下·帝纪第七下》:六月,汝阴王天赐、南安王桢并坐赃贿免为庶人。
  21. ^ 《北史·卷三·魏本纪第三》:六月,汝阴王天赐、南安王桢并坐赃贿,免为庶人。
  22. ^ 《魏书·卷十九下·列传第七下》:而桢不能遵奉,后乃聚敛肆情。文明太后、高祖并临皇信堂,引见王公,太后令曰:“汝阴王天赐、南安王桢不顺法度,黩货聚敛,依犯论坐,将至不测。卿等为当存亲以毁令,为欲灭亲以明法?”群臣咸以二王托体先皇,宜蒙矜恕。太后不答。高祖乃诏曰:“南安王桢以懿戚之贵,作镇关右,不能洁己奉公,助宣皇度,方肆贪欲,殖货私庭,放纵奸囚,壅绝诉讼,货遗诸使,邀求虚称,二三之状,皆犯刑书。昔魏武翦发以齐众,叔向戮弟以明法,克己忍亲,以率天下。夫岂不怀,有为而然耳。今者所犯,事重畴日,循古推刑,实在难恕。皇太后天慈宽笃,恩矜国属,每一寻惟高宗孔怀之近,发言硬塞,悲恸于怀;且以南安王孝养之名,闻于内外;特一原恕,削除封爵,以庶人归第,禁锢终身。”
  23.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十六·齐纪二》:魏怀朔镇将汝阴灵王天赐,长安镇都大将、雍州刺史南安惠王桢,皆坐脏当死。冯太后及魏主临皇信堂,引见王公,太后令曰:“卿等以为当存亲以毁令邪?当灭亲以明法邪?”群臣皆言:“二王,景穆皇帝之子,宜蒙矜恕。”太后不应。魏主乃下诏,称:“二王所犯难恕,而太皇太后追惟高宗孔怀之恩;且南安王事母孝谨,闻于中外,并特免死,削夺官爵,禁锢终身。”
  24. ^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魏故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雍州刺史元公墓志铭”公讳固,字全安,河南洛阳人。景穆皇帝之孙,使持节征西大将”军仪同三司汝阴王第六子也。生而明悟,幼若老成。太和中,释褐”太子舍人。转给事中。除通直散骑侍郎散骑侍郎兼大宗正少卿。”迁太子庶子通直散骑常侍宗正少卿。复加冠军将军兼将作大”匠,俄正大匠,常侍如故。重除宗正少卿,大匠如故。出为征虏将军”东秦州刺史,不行。加左将军。转安南将军大宗正卿,还领大匠。迁”抚军将军卫尉卿行河南尹。转中军将军右卫将军,加散骑常侍。”出为镇北将军定州刺史,常侍如故。后除金紫光禄大夫太常卿,”镇北常侍如故。以孝昌三年岁次丁未九月辛酉朔二日壬戍薨”于位。有诏追赠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雍州刺史。谥曰也。十一月庚申朔二日辛卯葬于长陵之东。乃作铭曰:”草昧缔构,权舆经始,曰帝曰皇,乃疆乃理。郁矣本枝,诜然鳞趾,含”英挺出,实惟夫子。爰初龆龀,亦既弁兮,克岐克嶷,如璧如珪。縻兹”好爵,陟彼云梯,腾声望苑,骋足龙闺。委他在公,便繁左右,鸣珮垂”腰,清蝉加首。优游文义,流连琴酒,瞻彼遗薪,永言载负。攸攸列棘,”茫茫关辅,且尹且卿,兼总心膂。斯实折冲,亦唯御侮,休风式播,奇”功乃举。易水之南,恒山之北,邯郸旧风,丛台故国。谁蕃谁屏,以亲”以德,帝曰尔谐,分铜树则。煌煌礼乐,肃肃宗枋,选众而举,乃作元”卿。方冲九万,抟风上征,奄同芳草,飘忽先零。生荣死哀,礼有加数,”何以赠行,玄云芳树。萧瑟寒原,邅回芒路,一去不还,清徽永铸。”妻河南陆氏。父琇,散骑常侍给事黄门侍郎太子瞻事祠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司州大中正太常卿建安公。祖拔,使持”节侍中征西大将军相州刺史都督中外诸军事太保建安”王。息静藏年九岁。女令男年十二。
  25. ^ 赵君平,赵文成编. 《秦晋豫新出墓志搜佚》. 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12: 87–88. ISBN 978-7-5013-4465-9 (中文(繁体)). 
  26. ^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故使持节卫大将军仪同三司定州刺史俊仪县开国男”墓志铭”君讳周安,河南洛阳人也。叡绪崇天之基,遥源构日之祚,”远契龙图之征,玄符龟纬之瑞,具彰于玉牒,允备于金腾”者矣。恭宗景穆皇帝之孙,侍中征西大将军仪同三司”汝阴灵王之第九子。器识温雅,志业清简,明义在躬,徽风”被物。永平二年,除羽林监。又以君思量恢敏,风清裁旷,延”昌三年,迁都水使者,寻除游击将军。五门禁重,心膂所归,”九室崇严,典谟攸在。神龟元年,除城门校尉,营构明堂都”将。两服载驱,六闲庄逸,缉御之政,实委桢干。其年兼太仆”少卿,本官如故。孝昌三年,除通直散骑常侍,加龙骧将军。”武泰元年,以宗胄勋望,封开国男。建义元年,主上圣德”应符,中兴启运,奉迎河阴,遇此乱兵,枉离祸酷。皇上痛”悼,朝野悲惋,追赠使持节卫大将军仪同三司定州刺史,”开国如故。以建义元年岁次戊申九月乙卯朔七日辛酉”迁葬于长陵之东。乃作铭曰:”大哉干像,缅矣坤天,追光辛似,踵迹农轩。灵图协庆,神祚”唯繁,同资帝绪,分命公门。于穆君侯,承华徽烈,秉武经文,”既明且哲。玉润内融,金贞外洁,高岸难寻,鸿源无际。震彼”风声,勗此名节,初縻虎闬,徙步龙闱。四闼斯辟,三雍以熙,”圭璋载集,茅土相依。方腾海浪,仰构嵩基,高峰既毁,良木”中衰。泉阴晓暗,杨陇晨悲,式镌徽范,永晰山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