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国民政府
挪威国民政府(挪威语:Den Norske nasjonale regjering)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时任挪威国防部长维德孔·奎斯林于1942年成立的法西斯主义政府。[2]
挪威国民政府 Den Norske nasjonale regjering | |||||||||
---|---|---|---|---|---|---|---|---|---|
1942年—1945年 | |||||||||
国歌:Ja, vi elsker dette landet (中文:《对!我们热爱祖国》) [1] | |||||||||
地位 | 纳粹德国的傀儡政权 | ||||||||
首都 | 奥斯陆 | ||||||||
常用语言 | 挪语 | ||||||||
宗教 | 路德教派 | ||||||||
政府 | 二元一党专政法西斯主义政府 | ||||||||
帝国行政官 | |||||||||
• 1940–1945 | 约瑟夫·特博文 | ||||||||
• 1945 | 弗朗茨·博梅(代理) | ||||||||
元首 | |||||||||
• 1942–1945 | 维德孔·奎斯林 | ||||||||
历史时期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
• 宣布成立 | 1942年2月1日 | ||||||||
• 德意志国投降 | 1945年5月8日 | ||||||||
货币 | 挪威克朗 (NOK) | ||||||||
|
历史
编辑历史背景
编辑1938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世界陷入战争的泥沼中,作为中立国的挪威王国自然也无法避免被波及的命运。德意志国入侵挪威的理由是,德意志与瑞典王国的贸易线保障,自阿道夫·希特勒领导的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下称纳粹党)政府上台以来,在军备与基础建设上展开大规模扩建,在原物料短缺的情况下,德国与瑞典展开长期的合作贸易,瑞典向德国出口矿产及原物料,然而大部分的进口多为海运,如果同盟国入侵挪威或驻军于丹麦王国与挪威,都有可能切断德国与瑞典的贸易线,进而限制德国的原物料进口,而事实上,联合王国确实有计划于1940年入侵丹麦和挪威,并将计划订为R4计划,主要目的就是切断德国的海上贸易补给线。在这样的状态下,德国于1940年发动“威悉河演习行动”。[3][4]
挪威政变
编辑1940年4月9日上午4时15分,德国以保护中立国的丹麦与挪威,避免其被英国入侵为理由,发动威悉河演习行动,入侵丹麦与挪威。在入侵的当日,挪威王室(格吕克斯堡王朝)及政府官员被迫撤离奥斯陆至埃尔沃鲁姆,维德孔·奎斯林在政府流亡后于晚上7点32分以视察参访挪威广播公司为理由,率领全国集会党的成员闯入挪威广播公司,发动政变,以广播通告全国,由于约翰·尼高斯沃尔内阁流亡,全国集会党将接管挪威政府权力,并宣布自己为新总理,借此夺权。[5][5]
次日,德国外交官柯特·布劳尔前往埃尔沃鲁姆拜访挪威国王哈康七世,要求国王哈康七世返回奥斯陆并正式任命奎斯林为首相。布劳尔的要求被哈康七世所拒,哈康七世表示,由于挪威是君主立宪国家,任何决议都需要经过议会讨论,而不是由国王亲自执行。[6][7]
对此,奎斯林发布逮捕令,试图逮捕流亡的尼高斯沃尔内阁,并试图控制由克里斯蒂安·韦尔黑文领导的挪威警察部队,解此实际掌权,控制国内的武装力量,但都以失败告终。在政变的第六天后,奎斯林不得不承认政变的失败,于4月16日宣布下台,并将政权移交由挪威最高法院组成的“国家行政委员会”。[8][9]
元首复辟
编辑1940年4月24日,约瑟夫·特博文被指派成为挪威专员辖区的“帝国行政官”。6月10日,挪威全境沦陷,国家行政委员会与王室成员于伦敦成立挪威流亡政府,德国完全接管挪威。9月25日,特博文宣布废黜国王哈康七世和尼高斯沃尔内阁,禁止除全国集会党以外的所有政党,同时指派全国集会党的成员成立“国务委员”,任命奎斯林为最高委员长,以此为奎斯林政府铺路。[10][11]
奎斯林在此期间,大力宣扬全国集会党的政治理念,并在内政上加以改革,为此拢络人心,包括劳动义务、劳动力市场改革、司法系统革新、重组警察机关以及在挪威经济体制上引入国家社会主义理想。1941年9月25日,奎斯林领导的国务委员会届满一年,完善的改革与高效的执政,深得民心也受到德国的高度赞赏,奎斯林因此被特博文任命为“元首”。[12]
正式成立
编辑1941年,随着奎斯林政府的成立,奎斯林以挪威元首的身份监管国王和议会的权力,但实际的控制权仍由帝国行政官在幕后主持。[5]
1942年,经过德国两年的铺路,奎斯林政府在政治上与经济上都有所改善,在这样的背景下,奎斯林于1942年2月1日正式宣布成立挪威国民政府,定都奥斯陆。德国最初的想法是透过扶植的方式,建立如同斯洛伐克国的傀儡保护国,但在1942年,德国保留了特博文的帝国行政官职务,使奎斯林政府的独立性备受质疑。然而奎斯林政府的态度则认为,挪威国民政府的成立,代表着挪威将走向一个独立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13][14][15][16]
投降解散
编辑1945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结束,奎斯林政府也岌岌可危。1945年5月,挪威仍处于挪威国民政府的统治下,但奎斯林和他的大多数内阁成员于5月9日(德国投降后的第二天)宣布投降,挪威国民政府解散。新的挪威政府于8月20日以多项罪名将他起诉,进行审判;奎斯林于9月10日被定罪,并于1945年10月24日被处决。[17]
政治
编辑内阁成员
编辑1942年奎斯林政府的内阁成员:
艾温德·布莱尔 (贸易部长兼供应部长)
索尔斯坦·弗雷瑟姆 (农业部长)
罗尔夫·约尔根·福格莱桑 (党务部长)
阿尔伯特·维尔贾姆·哈格林(内政部长)
托莫德·胡斯塔德 (劳动部长)
科耶尔德·斯塔布·伊尔根斯 (航运部长)
乔纳斯·赖伊 (警察部长)
约翰·安德烈亚斯·利佩斯塔德 (社会事务部长)
古尔布兰德·伦德 (文化部长)
弗雷德里克·普里茨 (财政部长)
斯维尔·里斯奈斯 (司法部长)
拉格纳·斯坎克 (教会与教育事务部长)
阿克塞尔·海伯格·斯坦 (劳工服务和体育部长)
政治理想
编辑挪威国民政府在内政上以国家社会主义的治国方式管理国家,一方面扩大国家公权力;一方面发展社会建设,达到富强的目的。此外,对外的政治理想则主张恢复古挪威的光辉,旨在恢复昔日的挪威荣光。在历史上,中世纪盛期的挪威被称为“Norgesveldet”,是挪威史上最强盛的时候,在此期间,挪威领土比当今的挪威来的更大,奎斯林以此为号召,并设想透过吞并科拉半岛及来扩大挪威的版图,从而建立一个横跨整个北欧海岸线的大挪威。 [18][19][20]
参考文献
编辑- ^ Nasjonalbiblioteket.
- ^ Dahl, Hans Fredrik (1995). "nasjonale regjering". In Hans Fredrik Dahl (ed.). Norsk krigsleksikon 1940-45 (in Norwegian). Oslo: Cappelen. pp. 285–286. ISBN 82-02-14138-9.
- ^ Cf. French Prime Minister Paul Reynaud's memoirs In the Thick of the Fight (1955) and The Secret Papers of the French General Staff (1940)
- ^ "World War II".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2009. Retrieved November 18, 2009.
- ^ 5.0 5.1 5.2 Dahl, Hans Fredrik (1995). "Quisling, Vidkun". In Hans Fredrik Dahl (ed.). Norsk krigsleksikon 1940–45 (in Norwegian). Oslo: Cappelen. pp. 335–336. ISBN 82-02-14138-9.
- ^ "Inndragning av jødisk eiendom i Norge under den 2. verdenskrig". Government of Norway (in Norwegian). 19 June 1997. Retrieved 2009-09-17.
- ^ Tønnesson, Johan L. (1 February 2000). "Prosjektarbeidet: Bygg et "Norge"". Apollon (in Norwegian).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9 July 2011. Retrieved 2009-09-03.
- ^ Dahl 1999, 274
- ^ Dahl, Hans Fredrik (1995). "Administrasjonsrådet". In Hans Fredrik Dahl (ed.). Norsk krigsleksikon 1940–45 (in Norwegian). Oslo: Cappelen. pp. 14–15. ISBN 82-02-14138-9.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August 7, 2008. Retrieved 2009-09-17.
- ^ Nøkleby, Berit (1995). "Terboven, Josef". In Hans Fredrik Dahl (ed.). Norsk krigsleksikon 1940–45 (in Norwegian). Oslo: Cappelen. pp. 417–418. ISBN 82-02-14138-9.
- ^ "Krigsårene 1940–1945". Royal House of Norway. 2009-01-31. Retrieved 2009-09-17.
- ^ Dahl, Hans Fredrik (1995). "kommissariske statsråder". In Hans Fredrik Dahl (ed.). Norsk krigsleksikon 1940–45 (in Norwegian). Oslo: Cappelen. pp. 219–220. ISBN 82-02-14138-9.
- ^ Dahl, Hans Fredrik (1995). "statsakten". In Hans Fredrik Dahl (ed.). Norsk krigsleksikon 1940–45 (in Norwegian). Oslo: Cappelen. pp. 395–396. ISBN 82-02-14138-9.
- ^ Dahl, Hans Fredrik (1992). "Den autoritære stat". Vidkun Quisling. En fører for fall (in Norwegian). Oslo: Aschehoug. p. 285. ISBN 82-03-16960-0.
- ^ Dahl 1999, p. 250
- ^ "Norske departementer 1940–1945: Under tysk okkupasjon i Oslo". Government of Norway (in Norwegian). Retrieved 2010-01-03.
- ^ Borge, Baard (1995). "Quislings nasjonale regjering". In Dahl, Hans Fredrik (ed.). Norsk krigsleksikon 1940–45 (in Norwegian). Oslo: Cappelen. p. 287. ISBN 82-02-14138-9.
- ^ Kurt D. Singer (1943). Duel for the northland: the war of enemy agents in Scandinavia. R. M. McBride & company, p. 200
- ^ "Historiallinen aikakauskirja". 1989.
- ^ Skodvin, M. (1990). Norge i krig: Frigjøring. Aschehoug. ISBN 9788203114236. Retrieved 2015-04-03.
延伸阅读
编辑- Andenaes, Johs. Norway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 (1966)
- Dahl, Hans Fredrik. Quisling: a study in treache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 Mann, Chris. British Policy and Strategy Towards Norway, 1941–45 (Palgrave Macmillan, 2012)
- Riste, Olav, and Berit Nøkleby. Norway 1940–45: the resistance movement (Tanum, 1970)
- Vigness, Paul Gerhardt. The German Occupation of Norway (Vantage Press, 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