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婆 (印度神话)

提婆梵语देव罗马化:DevaIPA/dévə/),在梵语中本意是天空,在印度教神话体系中转指居住在天庭的生灵,故亦可被译为天众,女性的提婆被称为提毗, 男性的提婆被称为提瓦(Deiva)。

印度教神话 编辑

在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前身)神话中,世间分为天界(提婆界)、空界、地界,天界即提婆界,位于须弥山山上。提婆界的居民是比凡人“高级”的生灵,可能是神灵垩人或半神。女性的提婆被称为提毗(一作岱薇),男性的提婆被称为提瓦(Deiva)。阿修罗则为提婆的敌对势力,但在吠陀教(婆罗门教的前身)早期的神话中,阿修罗的形象比较正面,在吠陀教圣典《吠陀经》最早出现的部分中,不论是善是恶,所有超自然生灵都被称为提婆及阿修罗,统称为提婆-阿修罗,在中期的神话中,提婆及阿修罗被提到都是由生主所生的,后期的神话提到因为提婆选择行善,阿修罗却选择作恶,所以才使得祂们之间出现差别,直到后来,婆罗门教开始将阿修罗妖魔化,即便如此,仍有一些神话故事提到部分阿修罗会通过苦修来试图获取提婆的恩赐。

世主因陀罗汉传佛教称之为帝释天)是空界的统掌者,同时是三界的主宰者。随着印度教迅速发展,对于湿婆毗湿奴的信仰兴起,印度教神话中的三相神皆成了很多信奉者的崇拜对象,而对于因陀罗及其他受到吠陀教所重视的神灵的信仰则严重衰落。

佛敎神话 编辑

一般来说,佛敎否认世上存在像婆罗门教神话中的提婆、苏拉及薄伽梵那样超然物外的不朽神灵,或者即使承认祂们存在,也认为祂们像其他一切众生一样受制于各种因缘。佛敎宣称居住在天庭的生灵事实上是天众。在佛敎神话中,祂们寿命很长且有大能,一动念便能使万般华衣美食随处涌出,故此天众能够享受多种快乐。然而,佛敎认为天众寿命虽然很长,但是也有尽头,之后还要进入轮回,甚至可能会堕至人道阿修罗道乃至三恶道[1]。在佛敎教义中,唯一已经了脱生死的生灵是佛佗

与琐罗亚斯德教神话中的德弗之间的关系 编辑

一种流行的观点声称提婆对应琐罗亚斯德教神话中的德弗(Daēva),后者是对于残恶的超自然生灵的统称,与仁善的神灵阿胡拉(Ahura)互相对立。在琐罗亚斯德教早期的神话中,德弗和阿胡拉分别被认为是异教所崇拜的神袛和所谓的正噵宗教所敬拜的神灵,在中期的神话中,祂们分别被视为不值得被崇拜的伪神和值得被敬拜的真神,而在后期的神话中,德弗直接被视为像鬼魔般残恶的生灵,因此有意见认为婆罗门教对阿修罗的妖魔化和琐罗亚斯德教对德弗的妖魔化反映了古时印度人与波斯人之间的冲突。

然而,目前主流学术界已经否定了这一说法的正确性,很多史学家认为这些妖魔化进程都开展得太晚,以至于相关名称不能被视为印度-伊朗宗教术语的特征[2],由尼伯格(Nyberg)[3]语言学家雅克·杜切内-古列明(Jacques Duchesne-Guillemin)[4]及维德格伦(Widengren)[5]所推广的关于印度-伊朗人史前斗争的理论被认为是 完全是具推测性的 的说法。

注释 编辑

  1. ^ 《佛学大辞典》【天】:(界名)梵名提婆Deva,又名素罗Sura,光明之义,自然之义,清净之义,自在之义,最胜之义。受人间以上胜妙果报之所,其一分在须弥山中,其一分远在苍空,总名之为天趣。六趣之一也。又不拘其住处指一切之鬼神,名为天,如鬼子母神谓之鬼母天。又一切好妙之物名为天,如人中之好华谓之天华。大乘义章六末曰:“天者如杂心释有光明故名之为天,此随相释。又云天者净故名天,天报清净故名为净。若依持地所受自然,故名为天。”义林章六本曰:“神用光洁自在名天。”法华文句四曰:“天者天然自然胜、乐胜、身胜、故天为胜,众事悉胜余趣,常以光自照,故名为天。”止观四曰:“自然果报名为天。”婆娑论百七十二曰:“于诸趣中彼趣最胜最乐最善,最善最妙高故名为天。”嘉祥金光明经疏曰:“外国呼神亦名为天。”智度论曰:“天竺国法,名诸好物皆为天物。”
  2.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Herrenschmidt_Kellens_1993_601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 ^ Nyberg 1938,第96页.
  4. ^ Duchesne-Guillemin 1953,第27–28页
  5. ^ Widengren 1954,第15,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