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修罗 (印度神话)

印度教神话阿修罗梵语असुर),义为大力神,是一群追求力量的神灵,与提婆互相对抗,阿修罗有时被视为暴力的神灵。

柬埔寨吴哥窟的阿修罗浮雕

概述 编辑

阿修罗及提婆(包括那伽)都是生主的后代。最早期的吠陀教文献记载提婆族司掌自然现象,如黎明女神乌莎斯及气候神/雷神因陀罗。而阿修罗族是一群司掌道德及社会的神祇,如伐楼拿(佛教名:水天)掌管天则与理法梨多英语rta,和跋伽守护信徒的财富与婚姻;密多罗(佛教名:弥勒菩萨)、伐楼拿弗栗多都是很具知名度的阿修罗神祇。毗楼遮那(佛教名:大日如来)、松巴英语Sumbha尼森巴英语Nisumbha原为阿修罗王,后被佛教吸收成为佛陀的称号[来源请求]

在吠陀教早期的神话中,仁善的阿修罗被称为阿迪亚(Aditya),由伐楼那(Varuna)所领导,而残恶的阿修罗被称为达纳瓦(Danava),由弗利多( Vritra)所领导[1](p.  4)

后来婆罗门教的文献如《往世书》和《过去如是说英语itihasa》中,提婆与阿修罗两方之间的差别开始被明确地二元化,阿修罗作为提婆的敌人被描写成邪恶的一众。根据《薄伽梵歌》16.6章的详细描述,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带有daivi sampad(神圣的特质,提婆的词根)或asuri sampad(恶魔的特质,阿修罗的词根)。总结《薄伽梵歌》16.4章,asuri sampad代表了傲慢、自负、妄想、狂怒、严肃及无知[2]。部分正直善良的原为阿修罗的神灵,如伐楼拿,后期就因此而在神话中被“易族”至提婆一方。

佛敎神话中的阿修罗 编辑

佛教诞生于古印度,对婆罗门教神话中的阿修罗作出新的解释,有说分布在五道轮回中的各道,随着大乘佛教兴起,它提出六道轮回说,将阿修罗列为单独的道趣,并且在神话中吸收阿修罗到天龙八部护法神队伍中。

词源和同源文明对比 编辑

和北欧神话中的阿萨神族的同源性 编辑

中土一般情况下是将其中的“阿”(a-)字解作“非、不、无”,这和“阿弥陀佛”的“阿”字是同一个,a-有印欧语同源词英文、拉丁文an-/un-/a-。对“修罗”(-sura)词义的解释较多,有:天、端正、酒、同类等等。合起来为“非天”、“无酒”、“无端正”等。“非天说”阿修罗有天神的福报却没有其德性,似天非天;“无酒”就是说不喝酒,传说阿修罗本用海水酿酒,因海水苦咸,酒味不佳,阿修罗嫉妒忉利天神有美酒佳肴,一怒之下不再饮酒;“无端正”就是说貌丑,佛经解阿修罗男性相貌极丑陋,女性美貌多姿,常迷倒天人,故阿修罗常与忉利天人联姻。

现今一些语言学家却认为,梵语asura一词不是由a-(非、不)词根组合而来,而是和古诺斯语的æsir(即北欧神话中的阿萨神族)及阿维斯陀语的ahura(可见于祆教善神阿胡拉·马自达的名字之中)一词为同源词,在其他印欧语同源词中有大王王公等含义;故或为固定拼写的单词,本就是一类神灵的名称,但这一说法仍有很大的争议性。

参考引用 编辑

  1.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Hale-1999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 ^ Gita Supersite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7-10-10. Chapter 16 sloka 4,English Translation - of Sri Ramanuja's Sanskrit Commentary - Dr. S Sankaranara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