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道林(314年—366年5月29日),名,字道林以字行。俗姓东晋佛教高僧。

支遁
道林
出生建兴二年(314年)
陈留
圆寂太和元年闰四月四日
(366年5月29日)
剡县石城山
著名成就提出“即色本空”,创立了般若学即色义
宗派般若学
别称支公、林公
驻锡于支山寺、霊嘉寺
著作文翰集

生平

编辑

河南陈留人,幼年随家人南渡到江南。早年曾隐居吴县(今江苏苏州余杭山,年二十五出家,其师为西域月支人,改姓支。长相欠佳,“双眼黯黯明黑”,阮裕“欲闻其言,恶见其面”[1]。出家后云游京师,住白马寺,潜心研究佛道,“沉思《道行》之品,委曲《慧印》之经”,好养名,自云:“重其神骏。斯图也,非彼人之徒欤!”。又有赠,他说:“尔冲天物,宁为耳目之玩乎”遂放之,今沃洲尚留有放鹤峰、养马坡、支遁岭遗迹[2]王濛赞扬他“造微之功不减辅嗣”,孙绰称赞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陈郡殷融以为是卫玠再世。谢安说他“如九方皋之相马,略其玄黄,取其儁逸。”[3]王坦之认为支道林只会诡辩[4]

支道林常在白马寺刘系之冯怀等人谈论《庄子逍遥篇》,西晋郭象的注解里面有一句说:各适性以为逍遥。支遁不这么认为,辩论说,桀纣以残害为本性,如果说适性就是逍遥,那么他们也是很逍遥的了。于是注《逍遥篇》,群儒旧学莫不叹服,为般若学六大家之一。升平元年(357年),移居剡县石城山(今新昌县县城南郊)栖光寺[5],勤于著书立说,晋太和元年(366年)闰四月四日圆寂于剡县石城山住所,享年五十三岁[6]戴逵路经其墓,叹曰:“德音未远,而拱木已繁,冀神理绵绵,不与气运俱尽耳”[7]

注释

编辑
  1. ^ 裴启《语林》
  2. ^ 《嘉泰会稽志》卷九云:“沃州真觉院在县东四十里,方新昌未为县时,在剡县南三十里,居沃州之阳,天姥之阴,南对天台山之华顶、赤城,北对四明山之金庭、石鼓,而北有支遁养马坡,放鹤峰,……晋帛道猷、竺道潜、支道林……皆常居焉。会昌废......治平三年赐今额。”
  3. ^ 世说新语·轻诋》
  4. ^ 《世说新语·轻诋篇》
  5. ^ 《浙江分县简志.新昌县.名胜古迹》称,粱朝时,隐岳、元化、栖光三寺合并为宝相寺,现称大佛寺。
  6. ^ 高僧传》卷四:“遁先经余姚坞山中住。至于明辰犹还坞中。或问其意,答云:谢安在昔数来见就辄移旬日,今触情举目,莫不兴想。后病甚,移还坞中,以晋太和元年闰四月四日终于所住,春秋五十有三。”
  7. ^ 《世说》引《建康实录》记“墓在石城。戴安道过而叹曰:‘德音未远而拱木已繁,冀神理绵绵不于气运惧尽耳’!”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