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教师薪酬运动
1970年
编辑1970年,港英政府宣布委任一个薪俸调查委员会(简称薪委会),负责检讨公务员薪级架构和薪俸制度;该委员会由英国前首席公务员事务专员马立本爵士(Sir George Mallaby)出任主席,成员则包括罗桂祥和李福和等人,[1]并由刚退休的外交部助理次官莫勤(James C. Morgan)担任顾问,专门负责检讨政务主任及其他专业职系的薪级架构。[2]薪委会本订于1971年3月开始运作,同年8月前向港府提交报告。但港府未及薪委会召开,便在1971年2月24日率先宣布调整教师和护士的薪级制度。[3][4]其中,新入职文凭教师的起薪点遭到调低,以最初级的三级文凭教师为例,其起薪点由原来的1,044港元大幅降至889港元;而原来的薪级架构也有不少变动。[5][3]由于在职文凭教师可继续沿用旧薪级制度,所以他们在初期多持观望态度;[6][5]相反,罗富国、葛量洪和柏立基三家教育学院的学生会对港府作法深表不满,批评减薪有辱教师尊严,而且造成“同工不同酬”,分化在职和新入职的文凭教师。[5]三家教育学院的学生会除了先后发动学生静坐和罢课等抗议行动外,又联同公务员团体与港府展开谈判,但谈判一直处于胶着状态。[5][7][8]
1971年
编辑在1971年8月,薪委会向外界发表报告书,但由于公务员团体方面仍与政府商讨文凭教师与护士的薪级架构,故报告未有对文凭教师和护士提出建议,惹来舆论批评。[9][10][11]未几,消息传出护士方面与政府达成共识,[12][13]而文凭教师起薪点虽获调升至1,175港元,但顶薪点却被调低,加上政府有意取消过往文凭教师薪酬与护士挂勾的造法、以及将他们的薪级独立于公务员的总薪级表,导致在职文凭教师也起而加入反对的行列。[6][5]当时,文凭教师主要任教津贴小学和补助小学,也有小部分任教政府官立小学,他们为了保障自身利益而纷纷筹组类似工会的大小团体,并共同成立香港教育团体联合秘书处,加入公务员团体与政府的谈判。[6][5][14]
1972年
编辑在1972年7月,筹备当中的教育专业人员协会(简称教协)和官校非学位教师职工会等13个教育人员团体[15]在中环发起游行,反对新的薪级架构,但政府仍然不为所动,而双方谈判更在同年8月正式宣告破裂。[16][17]
港府与文凭教师谈判期间,麦理浩已就任港督,而谈判在1972年8月宣告破裂后,在他的同意下,港府宣布为以示公正,决定重新委任属于薪委会成员的莫勤、罗桂祥及李福和三名独立人士,再召开一个名为“莫勤工作小组”(Morgan Working Group)的薪俸调查委员会工作小组,专门研究文凭教师的问题。[18][19]工作小组在1972年11月初召开,同年12月将工作小组报告提交港督省览,并在1973年2月14日向外公布。[20][19]然而,工作小组报告的建议与港府提出的方案差别不大,令文凭教师感到失望,[17]根据工作小组报告的建议,符合资格的新入职文凭教师起薪点为1,175港元,在任教首八年间逐步达至顶薪点的1,750港元,领取顶薪满五年后,可选择获得特别增薪点的1,825港元、三年后直接跳至1,900港元,任教多三年后再直接跳至最终顶薪点的1,975港元。[21][22]相反,文凭教师除要求起薪点增至1,250港元外,又争取在任教首10年内将薪点逐步升至1,950港元,这两点均与工作小组的建议有很大出入。[21][22]
1973年
编辑莫勤工作小组报告向外公布后,华员会和香港教育团体联合秘书处先后在1973年2月21日和2月25日召开文凭教师大会,均以大比数投票通过策动教师罢工,以表达文凭教师对港府的不满,[17]其中,联合秘书处更订在4月4日儿童节、4月13日黑色星期五和5月4日五四运动纪念日发动三轮罢工,务求迫使港府让步。[14]港府当时对教师计划罢工大为紧张,在3月29日,辅政司罗乐民爵士在立法局内提出妥协方案,提出以“莫勤工作小组”的建议为基础,分别将特别增薪点上调为1,850港元、1,950港元和2,050港元,但入职起薪点和薪点跳升所需的年期却维持不变,结果方案不为文凭教师所接受。[22][21]
此后,文凭教师如期在4月4日和4月13日发动首两轮罢工,在第二轮罢工当中,全港更有超过百分之80的小学响应,港府承受的舆论压力也越来越重。[6][14]由于第三轮罢工的举行日期正好是小学升中试的日子,如果升中试因文凭教师罢工而取消或延期,将对全港约10万名应考升中试的学生构成严重影响。[5]麦理浩为免事情恶化,于是派出时任新闻司姬达与代表文凭教师的教协核心成员司徒华私下磋商,而天主教香港教区主教徐诚斌、圣公会港澳教区主教白约翰会督及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总干事汪彼得也介入其中参与调停。[23][5]几经磋商,港府最终决定让步,在各方共识之下,港府应要求将文凭教师起薪点增至1,250港元,而且缩短至七年内逐步跳升至顶薪点的1,750港元。领取顶薪满三年后,文凭教师可立即跳至特别增薪点的1,850港元、两年后再跳至1,950港元、再多两年后可直接跳至最终顶薪点的2,050港元。[5]新的方案比港府之前所有方案都要优厚,因而获得绝大部分文凭教师的正面回应,从而避免第三轮罢工的举行。[5][14]罢工平息后,麦理浩在1973年5月初宣布再委任工商界人士安子介、圣保罗男女中学校长罗怡基博士(Dr. B. M. Kotewall)和徐诚斌主教调查事件争端,作出补救,[21]而13个教育团体也于5月底举行投票,通过新的方案,持续26个月的文凭教师薪酬运动才告化解。[5][24][16]
参考文献
编辑- ^ 〈社论:公务员薪酬委员会工作最高的目标〉,《华侨日报》第一张第二页,1970年12月28日。
- ^ 〈专业级政务级官员,薪级体制进行检讨〉,《华侨日报》第二张第一页,1970年8月21日。
- ^ 3.0 3.1 〈新订教师等级薪俸制度〉,《工商日报》第十二页,1971年2月25日。
- ^ 〈护士教师可能联合,反对港府新薪级制〉,《工商日报》第十一页,1971年4月10日。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华叔第三课之一〉,《明报》,2011年1月8日。
- ^ 6.0 6.1 6.2 6.3 李赐雄著,〈罢课,罢课〉,《我的人生旅途》,造访于2011年6月26日。
- ^ 〈指教师薪俸新制含糊,三师学生静坐抗议〉,《工商日报》第十一页,1971年2月27日。
- ^ 〈抗议教师薪级新制,三间师校学生,今日罢课一天〉,《工商日报》第十二页,1971年3月25日。
- ^ 〈展缓调整薪给制度,教师护士咸表失望〉,《工商日报》第十页,1971年8月4日。
- ^ 〈公务员加薪〉,《华侨日报》第三张第二页,1971年8月19日。
- ^ OFFICIAL REPORT OF PROCEEDINGS, Hong Kong: Hong Kong Legislative Council, 14 August 1971.
- ^ 〈护士新薪俸,两周后公布〉,《工商日报》第十一页,1971年8月27日。
- ^ 〈葛师学生会发表声明,指出教师薪俸应速合理解决〉,《华侨日报》第二张第一页,1971年10月14日。
- ^ 14.0 14.1 14.2 14.3 〈发动教师大罢课〉,《苹果日报》,2011年1月2日。
- ^ 该13个团体分别为:官立学校非学位教师职工会、教育专业人员协会、罗富国、葛量洪、柏立基三教育学院学生会及校友会(即三师学生会与三师校友会)、汉师同学会、乡师同乡会、柏师师训班同学会、文化教育协进会、文商学治会。
- ^ 16.0 16.1 梁可欣编,《最后六任港督的声音》,香港:商务印书馆,2010年。
- ^ 17.0 17.1 17.2 〈文凭教师被迫罢课,据称当局应负责任〉,《工商日报》第十二页,1973年3月11日。
- ^ 〈文凭教师薪酬谈判各不让步,经告陷于僵局〉,《华侨日报》第四张第二页,1972年8月4日。
- ^ 19.0 19.1 OFFICIAL REPORT OF PROCEEDINGS, Hong Kong: Hong Kong Legislative Council, 14 February 1973.
- ^ 〈文凭教师薪酬报告,经已呈交港督审阅〉,《工商日报》第十一页,1972年12月12日。
- ^ 21.0 21.1 21.2 21.3 〈徐诚斌主教〉,《香港天主教教区档案》,造访于2011年6月26日。
- ^ 22.0 22.1 22.2 OFFICIAL REPORT OF PROCEEDINGS, Hong Kong: Hong Kong Legislative Council, 29 March 1973.
- ^ 〈与姬达两度交手,双方务实妥协〉,《明报》,2011年1月30日。
- ^ 〈是否接纳港府新订薪制,文凭教师投票决定〉,《华侨日报》第四张第二页,1973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