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中的现代汉语借词

日语中的现代汉语借词日语从近现代(清末以来)的汉语中借入的辞汇,相继于吴音汉音唐音汉字音,是古代以来中日之间语言交流的延续。

概说 编辑

日语自古以来从汉语吸收了大量辞汇,近代(江户后期至明治时期以来)更以汉语词(汉字词)为基础,创造了大量西洋概念的新译语,称为“和制汉语”。和制汉语又重新输入中国以及朝鲜、越南,深刻影响了它们的语言。

汉语词从本来意义上说在日语中属于借词外来语), 但由于历史久远及和制汉语的大量使用,这些词已经融入日语并成为其基础,日本人在通常使用时并不会意识到它们是外来语,故日语中的所谓“外来语”一般只指西洋语言直接音译的辞汇,不包括近代以前传入的汉语词。后者在日语中特别称为“汉语”(注意与中文中所谓的“汉语”的区别)。

汉语词在日语中以汉字音发音,依时代不同有吴音汉音唐音等读法。较晚的唐音是宋至明清从中国传入的汉字读音,主要来源于南京官话音。因日本已存在系统的汉字读音(吴音、汉音)且当时并无如遣唐使一般全面的文化交流,唐音并未形成完整体系。近现代(清末以来)仍有若干汉语词传入日本,但此类词与唐音类似只限于特殊领域与特殊辞汇。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现代汉语借词已经不被视为“汉语”,而是与西洋词一样归入“外来语”,使用片假名书写。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日本人观念中的“汉”只限于近代以前。

种类及特点 编辑

何种类的词在现代传入日本,与中日间的文化交流内容有关。近现代日本积极学习西方的技术、制度与文化,未像古代的儒学、佛教那样从中国大量引入学术用语。因此近现代传入日本的汉语词主要与中国的日常生活等有关,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中华料理(中国菜)相关

古代日本已经受到中国式料理的影响,主要是镰仓时代以来随禅宗传入的佛教精进料理素食)。精进料理所带来的调料、厨具、烹饪技法等一定程度上也为日本料理所采用。近代以来,中国料理又继续传入日本并流行,形成与日本料理西餐(洋食)三足鼎立的局面。相当多与中华料理相关的辞汇包括食物名、调料、烹饪术语也在日语中使用。如:餃子(ギョウザ)雲呑/餛飩(ワンタン)皮蛋(ピータン)五香粉(ウーシャンフン)酸辣湯(スアンラータン)炒(チャオ)併盤(ピンバン)等。有些词与日本原有词混用,如:天津飯(てんしんはん)麻婆豆腐(マーボーどうふ)等。

麻将相关

麻将,日本称麻雀(マージャン),一般认为十九世纪中期起源于中国,明治末传入日本,大正时期开始流行。之后发展出日本独自的玩法,区别于后来又从中国传入的“中国麻雀”(国标麻将)。日语中麻将的术语大多来自现代汉语的直接音译,数量较多。如:和了(ホーラ)聴牌(テンパイ)緑一色(リューイーソー )嶺上開花(リンシャンカイホー)等。若干麻将相关的词语也进入了日常用语,如:立直が掛かる連荘(レンチャン)等。

中国茶相关

包括 烏龍茶(ウーロンちゃ)工夫茶(クンフーちゃ)花茶(ファーチャー) 等茶名,茶壷(チャフー)蓋碗(ガイワン) 等茶具等。

中国原产或由中国传入的植物动物名

如:馬銭/番木鼈(マチン)香椿(チャンチン)夜来香(イエライシャン)獅子狗(シーズー)等。

其他种类
  • 一般性辞汇。如:面子(メンツ)功夫(カンフー)等。
  1. 疑似来自汉语的辞汇。如:かばん(鞄,可能来自汉语“夾板(キャバン)”);ぺてん(欺騙),可能来自中国的“𢏳子(Bēngzi)”;ぺけ(叉号,一说来自汉语“不可(プケー)”)。此数词较为常用。
  • 新词。近年来在中华圈产生的新词,如哈日族(ハーリーズー)韓流(ハンリュウ)等。
  • 另外有一定数量的辞汇,虽收录于辞典,但在日常情况下很少使用(有的可能是旧时流行的用法或特殊场合/领域的用法)[来源请求]。如:老頭児(ロートル)慢慢的(マンマンデー)没法子(メーファーズ)三板/舢板(サンパン)秧歌(ヤンコ)電脳(でんのう)等。
  • 专有名词
    • 地名。中国大陆、港澳、台湾等地的汉语地名一般使用汉音,但有若干例外。南京(ナンキン)北京(ペキン)属于唐音,上海(シャンハイ)香港(ホンコン)台北(タイペイ)等可以认为是现代借音(有的经过英语等语转译)。[注 1]
    • 人名。中华圈人物的姓名一般使用汉音。清末以前的历史人物只使用汉音,清末以后的现代人物大多数情况下也使用汉音,但辞典也收录其现代读音。某些人物(娱乐圈等)常用英文名,则日语使用英语音译(例如陈美龄的日语名字)。

音韵 编辑

上述借词,绝大部分来自于官话,少数来自闽南语粤语等南方语言。以下以普通话发音为主体作讨论。由于北方话中古音的体系有颇多的差异,不可能也无必要如传统的汉字音那样完全以中古音为纲作分析,故此处直接以普通话体系为标准。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音的转写,并不遵守严格的对应关系,此处仅叙述常用的方式。

现代借音不像吴音、汉音的现代写法那样每字最多用两个音节,而是像唐音,每字可以用到三个音节。

声母 编辑

普通话中存在送气与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声母的区别,而几乎不存在清浊声母的区别(ㄕsh/ㄖr除外)。相反,日语中存在后一种区别,但一般不存在前一种区别。因此,日语在转写现代汉语词时,对声母的处理有两种做法。一是无论送气不送气,皆以清音转写,如:白干児パイカル、皮蛋ピータン;二是以清音对应送气声母,浊音对应不送气声母,如 鍋巴(グオバ)炸麺(ジャーメン)。总体而言,第一种做法较占优势,特别是比较早出现的词中;而近年出现的较新的词或者较新的转写,第二种做法有增加的倾向。这可能是由于汉语拼音的流行造成的,因为汉语拼音以浊音字母表示不送气清音。

按第二种转写法,普通话(分别列出注音符号汉语拼音)的声母与日本译音的对应关系是:

塞音: ㄅb ─ バ行音; ㄆp ─ パ行音; ㄉd ─ ダ行音; ㄊt ─ タ行音; ㄍg ─ ガ行音; ㄎk ─ カ行音
塞擦音: ㄐj、ㄓzh ─ ジャ行音; ㄑq、ㄔch ─ チャ行音; ㄗz ─ ザ行音; ㄘc ─ ツ起首的音
擦音: ㄈf ─ フ或ファ行音; ㄏh ─ ハ行音; ㄒx、ㄕsh ─ シャ行音; ㄖr ─ ラ行音; ㄙs ─ サ行音
鼻音: ㄇm ─ マ行音; ㄋn ─ ナ行音
边音: ㄌl ─ ラ行音。

第一种转写法,将上述同部位清浊音合并为清音即可。

韵母 编辑

单元音韵母 i
丨   イ
u
ㄨ   ウ
ü
ㄩ  ユウ
a
ㄚ    ア
ia
丨ㄚ  ヤ
ua
ㄨㄚ  ワ
o
ㄛ    オ
uo
ㄨㄛ ウオ
e
ㄜ   ア/エ/オ
ê
ㄝ     
ie
丨ㄝ イエ
üe
ㄩㄝ ユエ
er
ㄦ   アル
复元音韵母 ai
ㄞ   アイ
uai
ㄨㄞ ワイ
ei
ㄟ   エイ
u(e)i
ㄨㄟ  ウエ/オイ
ao
ㄠ   アオ
iao
丨ㄠ ヤオ
ou
ㄡ   オウ
iou
丨ㄡ ユウ
鼻音韵母 an
ㄢ   アン
ian
丨ㄢ イエン
uan
ㄨㄢ ワン/オン
üan
ㄩㄢ  ユエン
en
ㄣ   エン
in
丨ㄣ イン
u(e)n
ㄨㄣ ウン/オン/ウエン
ün
ㄩㄣ ユン
ang
ㄤ   アン
iang
丨ㄤ ヤン
uang
ㄨㄤ ワン
eng
ㄥ   エン/オン
ing
丨ㄥ イン
ong
ㄨㄥ オン
同iong
ong
ㄨㄥ    オン
iong
ㄩㄥ ヨン

注:

  • 舌尖元音配zh、ch、sh、r(卷舌)声母时转写为イ,配z、c、s(平舌)声母时转写为ウ。
  • 儿化一般以后加ル表示,如 白乾児(パイカル)老頭児(ロートル)
  • 现代汉语的声调在转写中不体现。

其他汉语 编辑

除官话之外,有少数借词来自其他汉语:

来自闽南语 编辑

如ビーフン(米粉/bí-hún)、レンブ(莲雾/lián-bū)、サバヒー(虱目鱼/sat-ba̍k-hî)、レンヒー(鲢鱼(レンギョ之别名))、ヌンチャク(两截(棍)/nn̄g-chat)、タンキー(童乩/tâng-ki)、キョン(羌)等。

来自粤语 编辑

如ヤムチャ(饮茶)、チャプスイ(雑砕)等。

与唐音的关系 编辑

唐音与现代借音已经比较接近,主要不同之处有:

  • 唐音有浊音。现代借音虽可能出现浊音,但不表示中国原音是浊音。
  • 唐音带有一定程度的吴语特征,包括匣母脱落。
  • 唐音见组不颚化,仍为舌根音声母。
  • 唐音分数组今不分的韵。

现代借音读汉诗示例 编辑

偶成オウ ツオン

西乡隆盛

 ジン シン スアン   ジエン

ザン  ユイ スイ  ズアン チュエン

 ジア   レン  フォウ

 ウェイ アル スン マイ メイ ティエン

注:此例使用一种较新的转写方式,将zh组声母与z组合并,而不是与j组重合。

注释 编辑

  1. ^ 其他来自现代汉语的地名有:汕頭(スワトー)廈門(アモイ)寧波(ニンポー)青島(チンタオ)基隆(キールン)博鰲(ボアオ)

参考文献 编辑

  • 大辞林 第二版”与“デイリー 新語辞典+α”,三省堂.
  • 松本淳,日本漢文へのいざない.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