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嘉(1931年10月29日—2023年1月5日),原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明史研究专家。著有《晚年毛泽东重读古文内幕》、《论曹操》等。

生平 编辑

1931年10月29日(农历九月十九)生于中华民国江苏省无锡县。就读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师从谭其骧周予同等。后从事秦汉史、三国史、明史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1964年,组织复旦历史系几个青年讲师讨论历史问题,起名“罗思鼎”。1965年帮助姚文元写《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文化大革命时任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革委会常委、市委写作组组长、上海市革命大批判写作组总负责人。主持工作时创办了《学习与批判》、《朝霞》等杂志,还有介绍外国文化的《摘译》等书刊,以及上海出版的内部书籍(俗称“灰皮书”),指导出版《青年自学丛书》。1973年为王洪文讲解《后汉书·刘盆子传》。

怀仁堂政变后,1976年10月8日,朱永嘉先后到《文汇报》、《解放日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新华社上海分社布置任务,提出“四个还我”、“一月革命风暴万岁”等口号。在10月8日晚的上海市委常委会上主张武装反抗,在10月12日晚会议上,朱永嘉还提出要广播告全市全国人民书。10月13日,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回上海后,朱永嘉放弃抵抗。10月,朱永嘉去日本仙台访问,返回时被抓捕,被隔离审查于提篮桥监狱5年,1982年因“反革命罪”等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1988年保外就医,提前释放。

出狱后长期靠给台湾三民书局整理古籍维持生活,注译《唐六典》、《容斋随笔》、《春秋繁露》等。2009年后经魏承思推荐给上海商业精英讲历史。[1]

朱永嘉因新冠病毒引起的呼吸综合症,于2023年1月5日早上4时35分离世,因处疫情非常时期,其子女公布讣告时宣布不开追悼会,不进行遗体告别式;讣告未提及朱永嘉往事,称他“青年时期相应党的号召,顺境做事,没日没夜工作,丝毫不考虑个人利益”[2]

著作 编辑

  • 《晚年毛泽东重读古文内幕》,星克尔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12-2。ISBN 9789889945671
  • 《论曹操》,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5-1
  • 《刘邦与项羽》,中国长安出版社,2013-4
  • 《商鞅变法与王莽改制》,中国长安出版社,2013-7-1
  • 《巳申春秋——我对文革初期两段史实的回忆》,大风出版社,2014-12。ISBN 9789881619167
  • 《读史求是》,中国长安出版社,2015-1-1
  • 《明代政治制度的源流与得失》,中国长安出版社,2015-4-10
  • 《论李贽》,中国长安出版社,2018-1-1

评价 编辑

  • 自我评价:“回首审视这许多年自己的所作所为,我没有抛弃过自己的信仰,无论此前此后,我深信自己所做的一切,是经得起审视和检验的,没有愧对我当年参加革命的誓言,从参加革命的那一天起,我早就把个人的得失置之度外了,凭这一点,我相信自己这一辈子堂堂正正为人的品格,这也正是我唯一可以告慰自己的地方。”[3]
  • 朱学勤多次向朱永嘉追问为什么在1976年主张武装起义,有一次朱永嘉回答说:“人家待我不薄啊!”朱学勤评价说:“士为知己者死,这就不是1948年入党的共产党人了,而是巴黎公社油彩下的中国古士人。”[4]
  • 朱维铮:“评《海瑞罢官》如果没有朱永嘉的出力,姚(文元)再有水平,也不可能写出来。”[5]

家庭 编辑

  • 妻子:张慧娟(1930年2月5日-2008年9月29日):1930年2月5日出生于无锡新生路;
  • 母亲:出生于1907年5月6日(农历三月十八日);
  • 育有三子一女。长子:朱立;次女:朱律韵;三子:朱健;幼子:朱刚。

参考 编辑

  1. ^ 魏承思. 三教九流过眼录 | “文革遗老” 朱永嘉. 南方人物周刊. 2020-12-28, (2020第37期) [2021-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3). 
  2. ^ 四人幫筆桿子朱永嘉染新冠離世. 明报. 2023-01-07. 
  3. ^ 朱永嘉. 巳申春秋——我对文革初期两段史实的回忆. 大风出版社. 2014. ISBN 9789881619167. 
  4. ^ 朱学勤. “凌伊”先生. 观察者网. 南方人物周刊. 2007年11月.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5. ^ 〈姚文元之死〉,《凤凰周刊》,2006年3月10日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