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惟扬[1],字修光,号崧台,广东阳春县(今阳春市)李堡人。清朝军事人物。武进士及第。曾历官广东左、右翼镇总兵,官终澎湖水师协副将

李惟扬
大清广东右翼总兵
籍贯广东肇庆府阳春县
族裔汉族
字号字修光,号崧台
出生生年不详
广东阳春县
逝世卒年不详
广东阳春县
出身
著作
  • 《崧台集》

生平

编辑

李惟扬自少英毅老成,文武兼备。春夏读书,秋冬射猎。康熙五十年(1711年)中式辛卯科武举人,次年壬辰科会试联捷,殿试高中一甲第二名武进士榜眼[2]。授职侍卫。曾奉旨在满洲围场行走。随即乞假回乡省亲,获赐白银。假满,授官江南江北狼山游击[3]雍正年间,升直隶涿州参将[3][4]。擢浙闽督标中军副将[5],调福建延平城守副将,随即以镇守广东广州等处地方副将管理左翼总兵官[6]。雍正八年(1730年)任广东右翼镇总兵官,赏戴花翎乾隆三年(1738年),担任福建澎湖水师协副将。翌年,因老病休致回籍。[7]晚年工于吟咏,著有《崧台集》。道光《阳春县志》有传。[8]

后代

编辑

李惟扬有子十二人,长子李伯豪,中武进士;次子伯杰,荫生;次伯桓、伯康,均中武举人。其余子孙多成庠生

注释

编辑
  1. ^ 《旧典备征》、《澎湖厅志》误作李维扬
  2. ^ 《旧典备征·卷四·武鼎甲考》作“(康熙)己丑状元田畯(直隶献县)、榜眼李维扬(广东□□。按维扬是否此科再考)、 探花□□□(□□□□);壬辰状元李显光(□□□□)、榜眼杨炳(河南内黄)、 探花□□□(□□□□)。《武举制度史略》根据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会试考官年表》改李维扬作官录,康熙五十一年壬辰科则从《旧典备征》,榜眼作杨炳,河南内黄人,探花无考。然《阳春县志》、《涿州志》、《澎湖厅志》皆作榜眼。《旧典备征》疑误。
  3. ^ 3.0 3.1 《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册1》页405
  4. ^ 《涿州志·卷之十·镇将》页四十:王伏,凉州人。李惟扬,广东人,榜眼。李禧,奉天人,雍正九年任。
  5. ^ 《宫中档奏折·雍正朝》402006383号
  6. ^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内阁大库档案,009364号
  7. ^ 《澎湖志略·武员》:李惟扬,号崧庵,广东肇庆府阳春县人。乾隆三年七月初三日到任,四年八月二十一日离任,告病回籍。
  8. ^ 《阳春县志·卷之十·人物》页二十五~二十六:李惟扬,字修光,号崧台,李堡人。自少英毅夙成,资兼文武,春夏读,秋冬射猎,始应武试,辄冠军。康熙辛卯领解,壬申举武进士第二人及第,钦点侍卫。惕励勤劳,早邀圣祖仁皇帝知遇,天语屡奖之。嗣经阁臣保举,诏以要地擢用。后复奉旨在满洲围场行走。随乞假省亲,有白金之赐。假满,授狼山游击。世宗宪皇帝朝,擢涿州参将,入觐,锡赉稠叠,既又擢浙闽督标中军副将,调福建延平城守副将,累迁广东左右翼镇总兵官,赏戴花翎。乾隆初,恭遇恩诏,荫一子。惟扬再赴阙廷。寻改福建澎湖水师副将。方以晚节为兢兢,旋自引退。计惟扬宣力中外三十载,八徙官,两移重镇,身际升平,挽弧射雕,没金饮羽之技无所用,其巧惟于三朝圣眷之隆,足以见其为人。子十二人,长伯豪,武进士;次伯杰,从二品荫生;次伯桓、伯康,俱武举。余诸子暨孙多庠士。惟扬晚年工吟咏,著有《崧台集》。

参考文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官衔
前任:
顾元亮
澎湖水师协副将
乾隆三年(1738年)任
继任:
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