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三龙,是指于汉末三国时期,益州广汉四位李氏兄弟里,其中三位之合称。因为他们三人各有才能、名望,故时人称他们三人谓“李氏三龙”。[1][2]

据出仕年份之推论,四位李氏兄弟的长幼排序或为:兄长李邈(字汉南)、二弟李朝(字伟南)、三弟李邵(字永南)及另一早亡庶弟。其中,并称“李氏三龙”的则是二弟李朝、三弟李邵及早亡的庶弟。[1][2]

出处 编辑

裴松之三国志注》:“臣松之案耆旧所记,以朝、邵及早亡者为三龙。”[3]

《益部耆旧杂记》:“朝又有一弟,早亡,各有才望,时人号之李氏三龙。”[3]

简绍 编辑

兄长李邈(汉南) 编辑

李邈(?年-234年),字汉南,益州广汉郪县(今四川三台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吏,官至犍为太守、丞相参军、安汉将军。[4]因其性格疏狂率直,故不在“李氏三龙”的行列中。[5]

东汉末年,李邈已隶属益州牧刘璋,担任牛鞞长。[6]

在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夺取益州,领益州牧后,被任命为益州从事[7][8]任间曾面责刘备本受刘璋之邀来防卫益州,而刘备却夺去刘璋的地盘。官吏将欲处死,得诸葛亮求情才免死。[9]

很久过后,任犍为太守、丞相参军、安汉将军。[10]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李邈亦有随从。后马谡街亭之战大败,导致北伐功亏一篑,诸葛亮将依军令斩之,李邈上谏劝阻。但因谏言不合诸葛亮的意愿,故被遣返蜀地。[11]

在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去世,后主刘禅祭祀三日,李邈上谏庆祝并称诸葛亮“狼顾”等等,刘禅大怒,把他下狱处死。[12]

  • 著作:《丞相亮卒上疏》[13][12]
  • 子孙无载,或无子孙。

二弟李朝(伟南) 编辑

李朝(?年-222年),字伟南,益州广汉郪县(今四川省三台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使,官至别驾从事[14]与其三弟李邵、庶弟被称谓“李氏三龙”。

初仕郡功曹,后举孝廉,任临邛令,后为别驾从事[15]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曾为群臣作上表之文劝刘备进位汉中王。后随刘备伐吴。[16]

章武二年(222年),李朝在永安去世。[17]

  • 子:李旦,字钦宗,官至蜀汉光禄郎中主事。[18]

三弟李邵(永南) 编辑

李邵(?年-225年),字永南,益州广汉郪县(今四川省三台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使,官至治中从事[20]与其二哥李朝、庶弟被称谓“李氏三龙”。

刘备定蜀后,被任命为州书佐部从事[21]

建兴元年(223年),被诸葛亮辟为西曹掾。任内,廖立曾向其和蒋琬抱怨刘备用兵失当,又指关羽无军纪,故失荆州;称向朗文恭郭攸之皆平凡,不能担重任;并批评王连聚敛钱财,祸害百姓。听后,李邵和蒋琬以原话告诉诸葛亮,诸葛亮于是上表,废廖立为庶民,流放汶山郡[22]

诸葛亮南征时,留其为治中从事,后于任内去世。[23]

  • 子孙无载,或无子孙。

庶弟 编辑

李姓,早亡。[1]

与其二哥李朝、三哥李邵被称谓“李氏三龙”。

此外无别载。

备注 编辑

除有载李邈、李朝为李邵兄,李朝又有一弟外,长幼排序实不为知。

后续 编辑

评价 编辑

李邈(汉南)

  • 常璩《华阳国志.卷十中》:“汉南哽哽,天夺其守诜诜彦造,或哲或友。昭德音芳,垂名厥后。”
  • 裴松之三国志注》:“以朝、邵及早亡者为三龙。邈之狂直,不得在此数。”
  • 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常志》于罪诛者例不赞,《目录》亦不收。惟于彭羕李邈赞之,意以为冤故也。”
  • 王士骐:“邈之免死,亮之力也;而一言失意,直以狼虎目之,邈真险人哉!”[24]

李朝(伟南)

  • 杨戏季汉辅臣赞》中赞王甫(国山),李邵(永南),马勋(盛衡),马齐(承伯),李福(孙德),李朝(伟南),龚禄(德绪),王士(义强):“国山休风,永南耽思;盛衡、承伯,言藏言时;孙德果锐,伟南笃常。 德绪,义强,志壮气刚。 济济修志,蜀之芬香。”

李邵(永南)

  • 杨戏季汉辅臣赞》中赞王甫(国山),李邵(永南),马勋(盛衡),马齐(承伯),李福(孙德),李朝(伟南),龚禄(德绪),王士(义强):“国山休风,永南耽思;盛衡、承伯,言藏言时;孙德果锐,伟南笃常。 德绪,义强,志壮气刚。 济济修志,蜀之芬香。”
  • 诸葛亮:“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25]

总评(李氏三龙)

  • 《益部耆旧杂记》:“朝又有一弟,早亡,各有才望,时人号之李氏三龙。”

注释 编辑

  1. ^ 1.0 1.1 1.2 《益部耆旧杂记》:“朝又有一弟,早亡,各有才望,时人号之李氏三龙。”
  2. ^ 2.0 2.1 裴松之《三国志注》:“臣松之案耆旧所记,以朝、邵及早亡者为三龙。”
  3. ^ 3.0 3.1 参见维基文库三国志.蜀书.杨戏传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华阳国志.卷十》:“邵兄邈,字汉南。”
  5. ^ 裴松之《三国志注》:“臣松之案耆旧所记,以朝、邵及早亡者为三龙。邈之狂直,不得在此数。”
  6. ^ 《华阳国志.卷十》:“邵兄邈,字汉南,刘璋时为牛鞞长。”
  7. ^ 《三国志·先主传》:“先主迁璋于南郡公安,尽归其财物及故佩振威将军印绶。”
  8. ^ 《华阳国志.卷十》:“先主领牧,为从事。”
  9. ^ 《华阳国志.卷十》:“先主领牧,为从事,正旦命行酒,得进见,让先主曰:‘振威以将军宗室肺腑,委以讨贼,元功未效,先寇而灭;邈以将军之取鄙州,甚为不宜也。’先主曰:‘知其不宜,何以不助之?’邈曰:‘匪不敢也,力不足耳。’有司将杀之,诸葛亮为请,得免。”
  10. ^ 《华阳国志.卷十》:“久之,为犍为太守、丞相参军、安汉将军。”
  11. ^ 《华阳国志.卷十》:“建兴六年,亮西征。马谡在前败绩,亮将杀之,邈谏以‘秦赦孟明,用伯西戎,楚诛子玉,二世不竞’,失亮意,还蜀。”
  12. ^ 12.0 12.1 《华阳国志.卷十》:“十二年,亮卒,后主素服发哀三日,邈上疏曰:‘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偪,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没,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后主怒,下狱诛之。”
  13. ^ 一称出自《全三国文》,参见维基文库全三国文卷六十一·蜀五.秦宓 马良 马谡 陈震 孟达 彭羕 程畿 李严 李邈 刘琰 向朗 张裔
  14. ^ 《三国志.杨戏传》:“伟南名朝,永南兄。”
  15. ^ 《三国志.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郡功曹,举孝廉,临邛令,入为别驾从事。”
  16. ^ 《三国志.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随先主东征吴。”
  17. ^ 《三国志.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随先主东征吴,章武二年卒于永安。”
  18. ^ 《华阳国志.卷十一》:“父旦,字钦宗,光禄郎中主事。”
  19. ^ 《华阳国志.卷十一》:“李毅,字允刚,广汉郪人也。祖父朝,字伟南,州别驾从事。父旦,字钦宗,光禄郎中主事。”
  20. ^ 《三国志.蜀书十五》:“永南名邵,广汉郪人也。”
  21. ^ 《三国志.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先主定蜀后,为州书佐部从事。”
  22. ^ 《三国志.廖立传》:“后丞相掾(李郃)〔李邵〕、蒋琬至,立计曰:‘军当远出,卿诸人好谛其事。昔先(主)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吏士,无益而还。既亡汉中,使夏侯渊、张郃深入于巴,几丧一州。后至汉中,使关侯身死无孑遗,上庸覆败,徒失一方。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如向朗、文恭,凡俗之人耳。恭作治中无纲纪;朗昔奉马良兄弟,谓为圣人,今作长史,素能合道。中郎郭演长,从人者耳,不足与经大事,而作侍中。今弱世也,欲任此三人,为不然也。王连流俗,苟作掊克,使百姓疲弊,以致今日。’(郃)、琬具白其言于诸葛亮。亮表立曰:‘长水校尉廖立,坐自贵大,臧否群士,公言国家不任贤达而任俗吏,又言万人率者皆小子也;诽谤先帝,疵毁众臣。人有言国家兵众简练,部伍分明者,立举头视屋,愤吒作色曰:‘何足言!’凡如是者不可胜数。羊之乱群,犹能为害,况立托在大位,中人以下识真伪邪?’于是废立为民,徙汶山郡。”
  23. ^ 《三国志.蜀书十五》:“亮南征,留邵为治中从事,是岁卒。”
  24. ^ 《诸葛忠武书.卷三》:“王士骐曰:‘邈之免死,亮之力也;而一言失意,直以狼虎目之,邈真险人哉!后主怒而诛之,差强人意。时伟按后主四十年,无可表见者,后世遂以庸懦为嫌。而愚独谓其,量英断,其大有三:宫府内外,悉委丞相,既不中制,又绝嫌猜,一也;及丞相亡殁,三十年不事更张,不设丞相,二也;怒诛李邈,三也。而诛邈更竒,岂特差强人意而已哉?又按邈罪当诛,在后疏耳。如前二语,未为不正也。’。”
  25. ^ 《三国志.蜀书十四.蒋琬费祎姜维传》:“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

延伸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