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寮台湾台南市学甲区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大范围的东寮是指旧时学甲十三庄的庄头之一,而小区域的方面来说同时也是东寮庄中的一个角头聚落,日治时期称为学甲九保,[1]东寮与东竹围、新二港仔等三聚落组成学甲区中的新荣里学甲慈济宫选举区则归为六分角。[2]

地理位置   编辑

东寮(Tang-liâu)位于学甲市区东南边的宝发路以南,西面至华宗路(即台19线),[3][4]另东与南面外围则由市171线由东转西南作环状围绕。[5][6] 

庄头脉络   编辑

缘由明郑时期由来自福建省泉州府银同县同安县的别称,今为同安区)陈姓先祖,于学甲东边建寮垦荒此聚落,而因位于学甲之东故称为东寮。而当地也有另一说法,因首批开垦先祖姓陈故称此聚落为“陈寮”,其后因不识字或者将“陈”误看为“东”,后便讹转而成为东寮。[4][7]再一说则是草创时期的住屋,皆是仅有简陋的茅屋为主所以称为“寮”,又因曙光是由东边升起,所以此聚落才取名东寮。[8]

日治时期称东寮为“学甲九保”,[3]而学甲慈济宫信仰圈约于清同治9年(1870年)划分为三角分别为后角中角与下角,学甲是为庄母,而后来学甲因人丁增加,于是又画分出第四个角头六分角头,包含有东寮与新寮、顶山寮等三聚落。所谓的六分角,即表示不足一角,乃是指此区的聚落人丁数较少之意。[4]

交通   编辑

台19线与南市171两线,分别在东寮的西边与北边,也成为东寮的外围道路。[9]台19线公路学甲段在112KM处,是较北的聚落有宅港学甲寮,依序向南转东,再往南进学甲的精华地带,昔日有旧聚落焕昌、中社下社仔、山寮、顶山寮等,接着东寮、大湾等主要聚落,大约在117KM处与佳里区溪州、营顶为邻分界。台19线在东寮聚落为内华宗路,约116KM~116.5KM之间,与宝发路(南市171线)以南的新荣路、东兴路一带,现今的行政区为新荣里[8]

宗教   编辑

开垦之初原本东寮聚落并无公庙,其后学甲人口数增加画分六分角头时,在3庄在合为一角之后共建了普济寺,而在传统的宗教活动上,六分角的3个庄并不参与学甲慈济宫的普渡,他们是集中于新寮普济宫普渡包括赏兵等宗教仪式。[4]之后,1911年东寮建了属于自家庄的角头庙东兴宫,其主祀为池府千岁,因而又脱离普济寺的活动。[10][11][12]

参考资料   编辑

  1. ^ 臺南市里鄰編組及調整 : 學甲區 13. 
  2. ^ 台南市学甲区公所. 臺南市學甲區公所資訊網. 台南市学甲区公所. 2018-09-14 [2024-03-29]. 
  3. ^ 3.0 3.1 黄 , 文博 . 南瀛地名誌:北門區卷 . 台南 : 台南县政府 . 1998 : 20–81. ISBN 9789570212020. 
  4. ^ 4.0 4.1 4.2 4.3 黄 , 文博 . 倒風內海及其庄社 . 台南  :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 2013  : 245–269. ISBN 978-986-03-5211-5. 
  5. ^ 黄 , 文博 . 174山海戀 從蘆竹溝到楠西 . 台南   :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 : 88–163. ISBN 978-986-04-3027-1. 
  6. ^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gissrv4.sinica.edu.tw. [2024-03-29]. 
  7. ^ 姜 , 天陆 . 海山橫貫臺84線 從武德會到玉井 . 台南 :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 : 67–106. ISBN 978-986-04-3028-8. 
  8. ^ 8.0 8.1 陈 , 桂兰 . 思慕臺19 從鹽水到六甲頂 . 台南: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 2014 : 87–126. ISBN 978-986-04-3023-3. 
  9. ^ 東寮 · 726台灣台南市學甲區. 东寮 · 726台湾台南市学甲区. [2024-03-29] (中文(台湾)). 
  10. ^ 黄 , 文博 . 南瀛刈香誌 . 台南 : 台南县立文化中心 . 1994 : 25–29. ISBN 957-00-2651-0. 
  11. ^ 周 , 宗杨 . 海風牽引臺17 從北馬仔到灣裡 . 台南 :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 : 105–110. ISBN 978-986-04-3025-7. 
  12. ^ 東興宮. 文化资源地理资讯系统. [2024-03-29]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