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甲慈济宫
学甲慈济宫,为一位于台湾台南市学甲区慈福里内的庙宇,奉祀保生大帝为主神,为“学甲十三庄”区域的“人群庙”,也是安南区“十六寮保生大帝联庄”祭祀组织中多数庙宇的祖庙[6][7],亦为台南市定古迹。
财团法人学甲慈济宫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台湾台南市学甲区慈福里济生路170号 |
坐标 | 23°14′02″N 120°10′50″E / 23.233948°N 120.180491°E |
宗教 | 台湾民间信仰 |
主神 | 保生大帝 |
例祭 | 农历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圣诞) |
遗产指定 | 修复中(拜亭右墙、右厢横梁) |
建筑详情 | |
本殿构造 | 硬山单檐式 |
建立时间 | 康熙四十年(1701年) |
地图 | |
学甲慈济宫[1] | |
---|---|
位置 | 台湾台南市学甲区慈福里济生路170号 |
材料 | 砖、木、石 |
建成时间 | 康熙四十年(1701年) |
公众参观 | 开放时间:06:00-21:30 |
网站 | 台南市学甲慈济宫 |
官方名称 | 财团法人学甲慈济宫 |
类型 | 登录等级:直辖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寺庙 |
评定时间 | 1985年8月19日 |
详细登录资料 |
学甲慈济宫叶王交趾陶-合境平安[2]、加官晋禄[3]、胖瘦罗汉[4] | |
---|---|
位置 | 学甲慈济宫叶王交趾陶文化馆内 |
规格 | 数量:6 |
材料 | 陶土、釉 |
建成时间 | 咸丰十年(1860年) |
公众参观 |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08:30-12:00;14:00-17:00 |
官方名称 | 学甲慈济宫叶王交趾陶-合境平安[2]、加官晋禄[3]、胖瘦罗汉[4] |
类型 | 登录等级:国宝 登录种类:艺术作品 |
评定时间 | 2015年1月20日 |
学甲慈济宫叶王交趾陶[5] | |
---|---|
位置 | 学甲慈济宫叶王交趾陶文化馆内 |
规格 | 数量:249 |
材料 | 陶土、釉 |
建成时间 | 咸丰十年(1860年) |
公众参观 |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08:30-12:00;14:00-17:00 |
官方名称 | 学甲慈济宫叶王交趾陶[5] |
类型 | 登录等级:一般古物 登录种类:艺术作品 |
评定时间 | 2008年4月8日 |
详细登录资料 |
环境
编辑学甲慈济宫位于学甲区中心慈福里济生路上,邻近学甲市场。现有庙地为清代时由盐水岸(今盐水区)赵姓信徒所捐献,面积约为0.213公顷。[8]。
沿革
编辑学甲慈济宫祀奉保生大帝,据说庙内主祀神像“开基二大帝”出自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白礁乡(今漳州市龙海区角美镇白礁村)祖庙“白礁慈济宫”,为祖庙最早建庙雕刻的三尊保生大帝神像之一。由于该庙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故神像可能已有八百余年历史。此神像于明郑时期由白礁乡积善里百姓李胜携带,随郑成功部将陈一桂渡海来台。李胜于学甲将军溪头前寮渡口上岸,并定居于今学甲区下社角部落,至康熙四十年(1701年)有盐水赵姓人家捐地,遂于现地正式建庙祀奉,成为当地信仰中心,后来信仰圈逐渐扩大至学甲堡之范围。
祭祀圈
编辑学甲慈济宫的祭祀圈以今日学甲市中心的区域为主,包含新荣里、仁得里、慈福里、明宜里、秀昌里等范围,即所谓下角、中角、后角等区域。
- 下角:包含溪仔墘、县内角、下角周、宅口、下社角、东竹围、仁得等角头。
- 中角:包含焕昌、锦绣角、三角仔、中角谢、中角罗、中社角。
- 后角:包含后社、澎城(下溪洲)等角头。
信仰圈
编辑学甲慈济宫信仰圈范围由清代以来逐渐扩大。今天,除学甲前社、中社、后社外,慈济宫的信仰范围涵盖三寮湾、溪底寮、二重港、灰磘港、渡子头、宅子港、倒风寮、学甲寮、草坔、大湾、中洲、山寮等十三个庄头,合称为学甲十三庄。大抵包括今天学甲区、北门区锦湖、玉港、三光、慈安、仁里、中枢各里及盐水区饭店里等区域。
奉祀神祇
编辑建筑
编辑修建历程
编辑学甲慈济宫原为简单草寮,1701年正式建庙,庙体建筑历经1744年(乾隆9年)、1806年(嘉庆11年)、1860年(咸丰10年。[9])、1929年(昭和4年)、1965年(民国54年)、1977年(民国66年)、以及2000年至2003年(民国89年至92年)间等七次重要整建。2005年时又进行古迹彩绘修复。
结构与样式
编辑目前学甲慈济宫主体建筑分为前殿、正殿、后殿三落建筑,为三落三间起建筑,大体保持嘉庆至咸丰年间面貌。三川殿前左右各有旧式金炉一座,属三级古迹建物的一部分,已不燃烧金纸。另在庙庭左侧停车场上新建金炉。2002年于庙庭前端兴建牌楼一座。
学甲慈济宫的三川殿屋脊为三脊形式,屋顶为硬山式单檐造型,房屋的栋架采曲三柱式,架内结构为三通三抱斗的形式,殿前的石鼓与石枕为咸丰年间修建时所造。正殿屋脊为一条龙并有燕尾,屋顶同为硬山单檐的形式,在结构上,前步口为二通二狮座,栋架内则为典型的三通五瓜。后拜亭为四垂式屋顶。至于后殿屋顶形式则与正殿相同,栋架内亦为三通五瓜。[8]
左右两边有护龙,前部两侧于1977年增建为钟鼓楼,为六角楼,目前左厢除办公室外,设有拜斗厅、太岁厅,并供人奉祀斗灯、太岁符;右厢则为光明厅,供人点光明灯。
附属建筑
编辑学甲慈济宫庙埕两侧有日月井(亦称龙虎井)[10],1955年该庙于西侧庙地兴建店铺,1966年于济生路兴建慈生别馆,1977年于庙宇左侧兴建保生宾馆,作为香客大楼。1982年在保生宾馆前另建慈济文化大楼,兼作为戏台。
白礁亭
编辑1978年,学甲慈济宫在该地头前寮将军溪畔建“郑王军民登陆暨上白礁谒祖纪念碑”,由当时的台南县长杨宝发、台湾省文献委员会主任委员林衡道、台湾史迹研究中心主任黄宇元、慈济宫董事长郑帝分别于四面题字,杨宝发与郑帝并撰有碑记。1981年于当地建立白礁亭,以备举行谒祖祭典。[8]
白礁亭现紧邻将军溪堤防道路,堤防道路自华宗桥开始至将军溪出海口,现也规划为自行车道。[11]
日月井及西侧店铺
编辑日月井(龙虎井)为两口分居庙埕两侧的井,东侧(青龙侧)为圆形日井,井水甘美为早期饮水来源;西侧(白虎侧)为半月型月井,井水有盐分早年多用于洗衣洒扫。民俗上认为此设置有“呼天应地”之涵义,能协助信众传达心意给神明。[10][12]
两口井后来随自来水普及而停止使用,月井更因民国44年(1955年)西侧庙地出租兴建而被遗忘,直到民国107年(2018年)庙方整修店铺时才被发现,由时任常务董事李光田向庙方提议整修立碑、聘请专人考证历史。西侧店铺则于同年7月14日完工开幕,由慈济宫董事长王文宗、副董事长陈浚镒、其他董监事、前台南市观光旅游局长陈俊安等人剪彩,并准备200台斤之虱目鱼丸供民众免费品尝。[10][12]
重要文物
编辑1860年改建时,聘请艺师叶王(叶麟趾)制作交趾陶,装饰于壁堵、庙顶,成为镇庙之宝。1929年整修时,由于许多叶王作品风化腐朽,遂聘请汕头剪黏匠何金龙改以剪黏作品取代部分交趾陶作品。庙壁上尚有“空城计”、“狄青战天化”、“百忍堂”、“梁武帝昇道”等多幅作品[8]。1980年叶王作品连夜遭窃56件,至2003年由震旦文教基金会董事长陈永泰意外购得其中36件,于2004年捐赠慈济宫,庙方遂建立“叶王交趾陶文物馆”收藏,目前庙内共藏有叶王作品一百余件,多数都已由庙体建筑中取下,收藏于文物馆中。
何金龙的剪黏作品亦是慈济宫建筑的一绝,在庙壁上可见“古城会”、“打黄盖”、“鸿门宴”、“甘露寺看新郎”、“金山寺”等208件作品,十分精美。
正殿中有书法家杨草仙先生于九十高龄时手书狂草“龙飞”、“凤舞”四字,字长四尺。山川殿门神原由台南彩绘匠潘丽水所绘,于2004年改建时,重新绘制,而两旁龙、虎门的门神彩绘,则是由已故新传奖得主李汉卿所构绘。庙中楹联多由名人手书,如正殿中可见叶公超、钱大钧所写的对联,后殿则有吴三连、黄雪村、宗孝忱的作品。
庙中的匾额甚多,其中有六方清代古匾,分别是1861年(咸丰十一年)所立的“真人所居”、“济世曰生”;1864年(同治三年)所立的“帝德同天”,1870年(同治九年)的“帝德协天”、1884年(光绪十年)的“帝前无欺”、1892年(光绪十八年)的“巍巍帝德”等。
2000年该次改建系由汉光建筑师事务所监造规划设计,中门彩绘由嘉义林仁和(剑峰)仿绘;交趾烧部分由名师林洸沂仿作修复,屋顶剪黏部分由新港林宗民负责三川殿与前殿,北港名匠许哲彦负责后殿修作。完工后2005年进行庆成清醮大典,由知名道长陈荣盛先生主醮。
另外庙前一对高达十九米(六十三台尺)的红桧木旗杆也极为著名,1953年由慈济宫信徒捐建,采取直双斗座,二斗二箍的形式。2004年重建期间改立新旗杆,旧杆转赠予佳里镇萧垄文化园区,园区为表尊重慈济宫,降三台尺高度竖立。
慈济宫缘业碑志
编辑祭典
编辑上白礁谒祖祭典
编辑主条目:上白礁谒祖祭典
上白礁谒祖祭典为学甲慈济宫最重要的年度祭典,为西南五大香科之一,于每年农历3月11日举行,学甲十三庄的信徒于学甲区头前寮将军溪畔,举行遥祭福建白礁慈济祖宫的仪式,在谒祖祭典前,慈济宫与境内十三庄庙宇、交陪庙的神轿、阵头于学甲市区及中洲地区举行绕境庙会,每四年扩大举行刈香仪式,称为“学甲香”。此一祭典最早应可追溯至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到了道光年间应已有基本的雏形。谒祖祭典原为乡镇区域内的庙会,于1977年后逐步提升规模。2008年原台南县政府公告“学甲上白礁暨刈香”为“台南县县定文化资产”。并于2022(壬寅)年,经文化部正式登录为“国家重要民俗”[13]
南巡
编辑台南市安南区原为台江内海,经泥沙淤积逐渐形成陆地,拓垦先民多自曾文溪北岸迁徙移居,逐渐形成所谓“台江十六寮”的区域。而许多拓垦者便来自学甲地区,并自慈济宫分灵、分火前往奉祀,建立角头庙宇,逐步扩张成为以保生大帝为祭祀主神的联庄祭祀组织。当地百姓追怀原乡祖庙,于每年保生大帝诞辰后便迎请慈济宫保生大帝神像前往当地绕境巡狩,后来因时代变迁,绕境习俗中断多年,然而该地庙宇每年仍会迎请学甲慈济宫保生大帝前往当地庙宇轮流驻跸,接受百姓祭拜。2010年在慈济宫与安南区十六寮各庙宇的倡议下,循旧日之例,扩大举办为“安南巡礼”活动。[14][15][16]
相关掌故
编辑学甲慈济宫开基二大帝由李胜迎来台湾之后,早期由李家奉祀于下社角(位于学甲镇仁得里、慈福里之间),李胜有三房子孙,大房奉祀开基保生大帝,二房奉祀开基谢府元帅,三房奉祀开基中坛太子。因大房事业不顺,遂将开基二大帝留置于路旁,由当地乡人建草庵祭祀,多有神迹,遂逐步扩建成为大庙。而原下社角则另刻保生大帝神像,后则建庙白礁宫祀奉保生大帝、谢府元帅、中坛太子等,为当地庄庙。
开基二大帝神像失而复得
编辑依学甲当地民间相传,学甲慈济宫开基二大帝曾于公元1860年左右失落,由嘉义北社尾军伕迎奉,仅留下大帝神像木椅,1945年下社角李抄、李长记父子连夜受保生大帝托梦,李长记遂前往北社尾查访,趁机迎回开基二大帝神像。学甲宅子港居民听闻,出动八人大抬神舆,迎奉神像返回学甲。下社角放弃迎奉开基二大帝权利,将神像归回学甲慈济宫奉祀。现学甲慈宫正殿左壁上嵌有“开基二大帝复归慈济宫协议文勒石”即是这个事件的历史纪录。
嘉义北社尾保安宫当地传说则大异其趣,相传有学甲人士,有感于北社尾保生大帝神威显赫,遂趁管理人不备,迎往学甲慈济宫奉祀。而后开基二大帝于信徒问事时,显灵起乩,由乩童带回保安宫,仅留下神像座椅而已。[17]
慈济宫、清济宫断香
编辑学甲慈济宫自清代以来便有返回福建白礁慈济宫谒祖的活动,依照传统邀请学甲大湾清济宫参与,清济宫所祀保生大帝与学甲慈济宫保生大帝平座,1983年慈济宫于将军溪畔举办祭典之处新建白礁亭,以亭内占地狭小为由,改变清济宫保生大帝的祭典地位,引起清济宫庙方不满,1988年清济宫正式退出上白礁谒祖祭典,另行举办谒祖请水仪式。慈济宫与清济宫两庙断香,两庙并各自聘请学者,援引文献,考证源流,互争建庙时间早晚,成为台湾民间信仰中互争正统地位的一件公案。
旧四大帝神像由来
编辑学甲区学甲寮慈照宫于上白礁祭典时,神轿皆排列于慈济宫之前,乃肇源于慈照宫雕刻保生大帝神像奉祀时,神像较慈济宫保生大帝神像高大,雕刻后学甲寮庄内事故纷传,经庄内大老请示神意后,将慈济宫原祀旧四大帝与慈照宫神像交换,现今慈济宫内旧四大帝神像实为当年慈照宫开基神像。
旧三大帝神像由来
编辑据佳里区番仔寮应元宫当地耆老流传,学甲慈济宫内所奉祀旧三大帝即为番仔寮应元宫二大帝。相传学甲慈济宫旧三大帝与应元宫二大帝同时送往一家佛具店剃面整饰,学甲慈济宫主事人员见店内司傅为神像于水桶内退神洗涤时,应元宫神像因水面浮力反弹至桶外,误为神迹显示,遂与店内商量,私下与应元宫神像交换,迎回慈济宫祀奉。二战后,及1957年番仔寮应元宫丁酉科谢恩祈安三朝清醮时,应元宫皆曾派出神轿迎请学甲慈济宫旧三大帝神像前往鉴醮。
分灵庙宇
编辑学甲慈济宫的分灵庙宇随着学甲人的迁徙拓垦足迹,遍布台湾。
- 台南市
- 学甲十三庄内:学甲区下社白礁宫、学甲区后社集和宫、学甲区新寮普济宫、学甲区学甲寮慈照宫、学甲区西爿寮慈良宫、学甲区西爿寮慈华宫、学甲区大埔口保安宫、学甲区宅仔港慈德宫、学甲区顶草坔保生宫、学甲区下草坔慈兴宫、学甲区中洲惠济宫、北门区三寮湾东隆宫、北门区灰瑶港天封宫、北门区二重港仁安宫
- 盐水区下林保生宫、佳里区蚶寮福安宫、七股区看坪福安宫、七股区七股九龙宫、七股区顶义合保安宫、七股区下义合保兴宫
- 安南区旧五堡内:安南区新宅济福寺景德祠、安南区新宅新安宫、安南区外塭和济宫、安南区旧和顺慈安宫、安南区溪顶寮保安宫、安南区总头寮兴安宫、安南区中洲寮保安宫、安南区溪心寮保安宫、安南区学甲寮慈兴宫、安南区三块厝大慈宫、北区郑子寮福安宫
- 新北市:永和区台北天旨保安宫
- 桃园市:桃园区慈济宫
- 嘉义县:竹崎奉明宫
- 台东县:旭桥慈保宫、台东市卑南南清宫
管理组织
编辑在1948年以前,按日治时期庙宇的通例,设置管理人,负责掌理庙务,另有炉主、头家等参与祭祀活动,1949年后,成立“慈济宫管理委员会”,设置董事、监事管理。1962年起,登记为“财团法人台湾省台南县学甲慈济宫”,组织信徒代表大会,选举董事会与监事会,下设总干事一名。[8][18]董事会设董事十五名,互选五人为常务董事,再由董事自常务董事中选出一名担任董事长;监事会设监事五名,互选一人为监事主席
炉主与头家
编辑除董监事会掌理庙务之外,另由祭祀圈内下角、中角、后角轮流担任炉主,每年由轮值角头,推派十六人于保生大帝神像前掷筊决定炉主、协会、副会各一人,其余十三人则担任头家,炉主与头家主要负责祭祀工作,任期皆为一年。
附近景观
编辑位于学甲市区,附近有顽皮世界野生动物园、锦鲤之乡休闲农场等观光地点。
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来源
编辑- ^ 學甲慈濟宮.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9).
- ^ 學甲慈濟宮葉王交趾陶-合境平安.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9).
- ^ 學甲慈濟宮葉王交趾陶-加官晉祿.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9).
- ^ 學甲慈濟宮葉王交趾陶-胖瘦羅漢.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9).
- ^ 學甲慈濟宮葉王交趾陶.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9).
- ^ 杨宗祐. 《台南市安南區保生大帝聯庄祭祀組織之研究》. 国立台北大学民俗艺术研究所. 2009 (中文(台湾)).
- ^ 学甲慈济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 ^ 8.0 8.1 8.2 8.3 8.4 黄有兴. 〈學甲慈濟宮與壬申年祭典紀要〉. 《臺灣文獻》第46卷第4期.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 ^ 學甲慈濟宮官方網站. 学甲慈济宫. [2011-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1).
- ^ 10.0 10.1 10.2 杨金城. 〈消失63年!學甲慈濟宮300年歷史月井重現〉. 《自由时报》. 2018-07-14 [2020-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2) (中文(台湾)).
- ^ 〈将军溪整治有成 通过莫拉克考验〉,中华日报陈佳伶报导,2010年4月17日。[2011-01-02],附加文字。
- ^ 12.0 12.1 庄曜聪. 〈學甲慈濟宮整修廟地 罕見日月井重現天日〉. 《中时电子报》. 2018-01-24 [2020-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2) (中文(台湾)).
- ^ 學甲上白礁暨刈香.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9).
- ^ 谢进盛. 學甲慈濟宮明年擴大遶境. 联合报. 2009-11-17.
- ^ 庄汉昌. 學甲慈濟宮開基保生大帝安南巡禮. 今日新闻. 2009-11-04 [2011-01-02].
- ^ 學甲慈濟宮安南巡禮. 学甲慈济宫. [2011-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19).
- ^ 有著800多年歷史的開基保生二大帝「失而復得」的神蹟. www.emmm.tw. [2016-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2).
- ^ 李宜真. 歷史教學碩士班論文. 《李氏宗族與近代台南學甲地區的發展》.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