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园

(重定向自樂山療養院

25°07′43″N 121°23′36″E / 25.12853°N 121.39333°E / 25.12853; 121.39333

八里乐山园
位置 中华民国新北市八里区中华路3段187号
官方名称八里乐山园
类型登录等级: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其他设施
评定时间2019年7月10日
详细登录资料
乐山园全景
乐山园配置图(1941年)

乐山园(台湾闽南语:Ngāu-san-uân)曾是台湾的汉生病聚落之一,是由到台湾行医的加拿大籍医生戴仁寿(George Gushue-Taylor),在友人明有德(Hugh MacMillan)和郭水龙牧师的协助下所成立,乐生园于1934年3月于台北州淡水郡八里庄(今新北市八里区)下罟子长道坑口启用,园中强调“自治”与“自养”的癞病园生活型态,并以病友最终能回到人群为目标,故居住在乐山园的病友被教导基础医护知识,除了可自我照护外,出院后亦能传播防治知识。乐山园并与马偕医院的癞病诊疗所业务结合[1]

历史

编辑
 
八里乐山园戴仁寿医师纪念馆
 
八里乐山园80年庆感恩礼拜

乐山园于1931年由台北州知事许可设立,在1934年3月30日举行落成仪式[2]。最初成立时,设有礼堂、事务所和20间房舍,每间房可供四人居住。管理制度是仿效英属非洲印度等地的“自愿隔离”机制。当时乐山园主要采用的治疗方式为施打大枫子油,与“工作治疗”同时并进,建立院民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有别于日本殖民官方乐生疗养院的强制隔离政策。乐山园的收容人数不足80人,其中亦包括无法回归人群的末期患者,1939年时,约有十名病患,不接受“工作治疗”的制度,由乐山园转至乐生院[1]

1940年戴仁寿医师因太平洋战争爆发离开台湾,1944年,乐山园的病患移至乐生院。乐山园由日本殖民政府接收,作为弹药储存地和松山疗养院转来的精神病患收容所[1]

战后,1946年,在联合国的协助下,成立“财团法人乐山疗养院”。但国民政府欲将其所属土地“公地放领”,戴仁寿牧师夫妇于1953年回台与国民政府交涉以保住乐山园产权,是年夫人病逝,次年(1954年),戴仁寿牧师返加拿大途中,急性盲肠炎辞世,后夫妇两人葬于乐山疗养院中。1955年获准立案,称“台北县私立乐山疗养院”。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生活方式的移植-戴仁寿、癞病防治与医疗宣教 - 《台湾医疗400年》经典杂志社出版 ISBN 9868141958
  2. ^ 財團法人私立樂山園事業概要. 财团法人私立乐山园. 194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外部链接

编辑